南宋时,诸暨有个姓蔡的知县,很体贴老百姓。这一年,老天爷四个月不肯落雨,晒得田里的裂缝脚底板那么宽,老百姓全靠挖草根、剥树皮挨日子。这辰光,皇粮派来了。
老百姓都饿成纸片了,皇帝应该开国库放粮才对,为啥还要征粮呢?身为父母官,总不能不管老百姓的死活,应该向皇帝报荒,请求开国库。蔡知县晓得只写写奏章是没人理睬的,说不定不到皇帝手上,老早就被人丢掉了。他就自己赶到京城去向皇帝请命。
皇帝召见,问:“你来做啥?”
“我来向万岁报荒讨皇粮。”
皇帝不高兴了:“讨皇粮?我要你交皇粮,你倒向我讨皇粮!个个县官都像你一样向我讨皇粮,我向谁要皇粮?”
“万岁呀,诸暨今年百日大旱,实在交不出皇粮,老百姓都出去讨饭了。”
“收成多少?如实回报!”
蔡知县老实,皇帝问他收成,他半句空话也不讲:“稻收四成,麦收四成,豆也收四成。”心里还想,朝廷就是不救济,这皇粮总可免了吧。
谁晓得皇帝一听,哈哈大笑,大骂:“大胆知县,竟敢欺蒙寡人!稻四成,麦四成,豆四成,一共收了十二成,明明是丰年,你还要来报荒?老实告诉你,诸暨一粒皇粮也不能少!来人,拉下去,治他欺君之罪,痛打五十大板,轰出朝堂!”
蔡知县气得北斗归南,心想怎会有这种皇帝?账是这样算的?比三岁毛孩子还会耍无赖!这是不顾百姓死活,硬要在糠里榨油啊!好,我这顶乌纱帽也不要了,索性硬碰硬为百姓做个主,有事你来寻我好了。他一回到诸暨,就下令免去全部皇粮,还打开国库救济百姓。
皇粮免收,国库还要救济,诸暨人高兴坏了。可是蔡知县呢,晓得祸闯大了,这条命横竖是保不住了。
蔡知县有个儿子叫蔡明,今年八岁,非常聪明。这一日,儿子见爹呆呆地坐着抹眼泪,便说:“爹,不要哭,不要哭,还有办法呢!”
“唉!你到底是不懂事,还有什么办法呢?”
“爹,让我再去报一次荒。”
“你去?”蔡知县一听又好气又好笑,“皇帝连我的话都不肯听,还会听你的话?”
“或许会听也说不定。爹,反正没办法,你让我去一趟吧。”
蔡明到了京城。皇帝一听有人报荒,不得不召见。一看是个胎毛都没褪尽的小孩,他气坏了。皇帝一拍桌子,喝道:“小小年纪,屁都不懂,也敢来报荒?我问你,你今年几岁了?”
“八十有八。”蔡明毕恭毕敬地回答。
“八十八?”皇帝气也不是,笑也不是,“胡说八道,你有八十八?”
“我爷爷五十岁,我爹三十岁,我八岁,加起来不是八十八?”
皇帝听得胡须都翘起来了:“哪個教你的,有这种算法?”
“哎呀,万岁忘记了?是您教的呀!”
“胡说!我又不是糊涂蛋,会这样算账?”
“诸暨稻四成,麦四成,豆四成,加起来收成十二成,可是万岁算的?”
“是……呃,不是……”
“诸暨收成只有四成好算,对不对?四成收成,是大灾年,万岁是仁君,一定要免除皇粮,还要开仓放粮,是不是?”
皇帝噎住了,过了好一阵子,才硬挤出两个字:“是,是……”
蔡知县一家人的命保住了。蔡明回到家里,对爹讲:“爹,这种官没做头,我们还是走了好。”
蔡知县真的带着家小弃官而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