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柳霖,杨平安(.重庆蜀通岩土工程有限公司,重庆 4047;.成都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重庆 40)
娃娃沟泥石流治理方案对比研究
吴柳霖1,杨平安2
(1.重庆蜀通岩土工程有限公司,重庆 401147;2.成都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重庆 401121)
本文以清平乡娃娃沟泥石流为例,根据灾害体变形破坏的特点、运动的机理和破坏模式,提出三种治理方案。治理思路均是以“稳坡固源+排导”为主,但三种方案区别主要在于针对崩滑体分别采用不同的稳坡固源、防冲揭底的治理措施。通过对技术可靠性、施工可行性、投资经济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护脚墙+格宾石笼+拦砂坝+谷坊坝+排导槽”的治理方案。
泥石流;稳坡固源;治理方案
我国古代人民就在泥石流防治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当时采用的防治措施多是用木头栏,扎木圈挡等。自60年代起,中国科学院、一些高等院校的水土保持和地学方向的专家、教授等开展了泥石流基本理论和灾害防治的科学研究,并进行综合治理试点。80年代以来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运用系统概念的方法进行了泥石流防治理论与措施的研究,使泥石流由单一分散格局的单项治理,深入到全面、综合、系统的流域治理。由于泥石流的发生、发展与危害,都与特定的地理环境、地质、气候条件和人类经济活动的方式与程度有密切关系。因此,泥石流防治必须是全面、统一、综合系统治理,才可达到治理灾害、改善环境的目的。[1]
娃娃沟泥石流位于盐井村5组,为绵远河左岸支流。汶川“5.12”特大地震在娃娃沟上游内诱发的崩塌、滑坡的松散堆积物沿将沟谷堵塞填高,堆积体厚度达3~5m,局部甚至达10m。在2010年8月13日,由于清平地区普降大暴雨,致使娃娃沟爆发中型泥石流,沿沟而下的泥石流使清平乡盐井村5组的2幢房屋完全被毁,9幢房屋及大约300m的公路被掩埋,直接经济损失约200万。根据本次调查,本沟的后缘仍有大量松散物源,娃娃沟20年一遇的洪水峰值流量为15.21m3/s,泥石流峰值流量为58.17m3/s;一次泥石流总量为8.14×104m3,一次固体物质总量为4.74×104m3。泥石流在持续暴雨期间较易暴发,并有加剧趋势。
娃娃沟泥石流松散固体物源较丰富,且物源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分布于娃娃沟中上游处。物源类型主要包括崩滑堆积物源、沟道堆积物源和坡面侵蚀物源等三类。
据勘查统计计算的结果,沟域内崩滑堆积固体物源总量为10.57×104m3,可能参与泥石流活动的动储量为4.05×104m3(5%);沟道堆积固体物源总量为0.30×104m3,可能参与泥石流活动的动储量为0.10×104m3(5%);坡面侵蚀固体物源总量为0.20×104m3,可能参与泥石流活动的动储量为 0.05×104m3(5%)。共计有松散固体物源量11.07×104m3,可能参与泥石流活动的动储量为4.20×104m3(5%)。
其中崩滑堆积物源和坡面侵蚀物源主要为5.12地震后新增物源量,沟道堆积物源中,可能参与泥石流活动的动储量部分主要为5.12地震后崩滑物源形成,这部分也属5.12地震新增储量。可见,沟域内物源总量中震后新增物源量所占比例大,特别是动储量所占比例大,泥石流危险性也相应大大提高。
娃娃沟泥石流全貌如图1。娃娃沟物源情况的统计如表1。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T/T0239-2004)规定,该泥石流防治工程安全等级应定为三级。该泥石流防治工程相应的防治工程主体工程设计标准应按20年一遇的降雨强度设计,拦挡工程基本荷载下抗滑安全系数应达到1.15,特殊荷载下抗滑安全系数应达到1.06,基本荷载下抗倾覆安全系数应达到1.40,特殊荷载下抗滑安全系数应达到1.12。[2]
图1 娃娃沟泥石流全貌
表1 娃娃沟物源情况的统计
泥石流治理工程的总体方案通常就是在拦排结合的前提下,确定以拦-固-停为主还是以排-护为主,其基础是确定拦排泥石流固体物质的总量和拦与排的数量比例。[3]根据娃娃沟物源分布情况可知,H01和HO2、H03崩滑堆积体物源动储量占所有物源动储量的95%,因此治理H01和H02、H03为治理娃娃沟泥石流的主要核心。娃娃沟泥石流整体治理思路为:“稳坡固源+排导”。
治理方案一:谷坊群+拦砂坝+排导槽;
治理方案二:抗滑桩+拦砂坝+谷坊坝+排导槽;
治理方案三:护脚墙+格宾石笼+拦砂坝+谷坊坝+排导槽。
4.1技术可靠性
根据灾害体变形破坏的特点、运动的机理和破坏模式,三种方案治理思路均是以“稳坡固源+排导”为主。三种方案区别主要在于针对H01、H02和H03崩滑体分别采用不同的稳坡固源、防冲揭底的治理措施,三者有共同的治理目的,都具备很好的可行性。
(1)方案一“谷坊群+拦砂坝+排导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工程方案,该方案技术比较成熟,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2)方案二“抗滑桩+拦砂坝+谷坊坝+排导槽”的综合治理工程方案。该方案各种工程措施的施工技术都比较成熟,该方案也具有较好的技术可行性。
(3)方案三“护脚墙+格宾石笼+拦砂坝+谷坊坝+排导槽”的综合治理工程方案。该方案各种工程措施的施工技术都比较简易,该方案也具有较好的技术可行性。
4.2施工可行性
三种方案从施工上均具有可行性,由于布置工程位置无道路通行,交通不便,因此,前两种方案在施工难度上都较大。方案一谷坊坝群将采用大量C30混凝土,运输不便,造成二次转动费用较昂贵,施工难度较大;方案二抗滑桩施工采用钢筋混凝土,运输亦不便,且土层较厚,抗滑桩桩基开挖存在一定难度,涉及护壁锁口等支护工程的施工,施工工艺较复杂。方案三,浆砌块石可就地取材,格宾网运输相对较容易,施工工艺简单因此,综合以上比较而言方案三具有较好的施工可行性。
4.3治理效果可行性
方案一:左侧坝肩有基岩出露,固源条件较好,但由于H01、H02、H03崩滑体土体松散,且大量已堆积于沟道右侧,右侧坝肩嵌岩困难。其次,娃娃沟上游坡度较陡,谷坊群回淤面积较小,经济效益较差。
方案二:抗滑桩布置于崩滑体坡脚,坡脚处崩滑堆积体土层较厚,桩间板下土体易被沟内水流掏蚀,而导致滑坡失稳;其次,崩滑体土体松散,难形成桩间土拱效应,固源条件欠佳。
方案三:护脚墙可防止沟内水流掏蚀坡脚,从根本上解决了H01、H02、H03崩滑体因水冲刷坡脚导致的失稳。加之运用到格宾石笼的良好透水性,减缓陡坡,消减洪水能量,因此该治理方案效果比较而言,最为合理。
4.4工程投资经济性
按当时2010年10月物价水平,方案一静态投资867.58万元;方案二静态投资998.00万元;方案三静态投资559.72万元。根据工程量计算的投资估算,方案三最经济。
4.5方案综合比选
经技术可靠性对比,三个方案的治理效果和防治技术都是可行的;施工可行性对比,前两个方案的施工难度方案三难度较大;经投资对比,方案三造价低于方案一和方案二。综合对比见表2。
表2 方案优劣对比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为了灾害体治理工程安全经济有效,达到全面治理的目的,综合推荐方案三“护脚墙+格宾石笼+拦砂坝+谷坊坝+排导槽”为切实有效的工程治理方案。不同的泥石流灾害有不同的特点,应针对每个泥石流的特点,在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在全面掌握灾害体情况的基础上,采用合理的比选方案,以求取得最大效益。
[1]门玉明,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9.
[2]《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4.
[3]蒋忠信.震后山地地质灾害治理工作设计概要[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7.
杨平安(1984-),男,中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建筑工程设计工作。
P642.23
A
2095-2066(2016)09-0091-02
2015-11-22
吴柳霖(1983-),女,中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