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枣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

2016-08-06 02:33:34杨美霞聂瑞娥郭小侠张广平盛承发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16期
关键词:空间分布

陈 川, 杨美霞, 聂瑞娥, 郭小侠,张广平, 盛承发,

(1.陕西省动物研究所,陕西西安 710032;2.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 100101)



红枣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

陈 川1, 杨美霞1, 聂瑞娥2, 郭小侠1,张广平1, 盛承发1,2

(1.陕西省动物研究所,陕西西安 710032;2.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 100101)

摘要[目的]明确红枣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方法]采用性诱剂诱捕的方法,研究红枣桃小食心虫成虫的发生消长动态。[结果]红枣桃小食心虫在陕西延川1 a发生1~2代,其中大部分1 a发生1代,个别的发生2代;越冬代成虫在6月中下旬开始羽化;有世代重叠现象;在枣树高度1.0~2.0 m范围内诱集到的成虫数量有一定差异,2.0 m处分布最多,在运用性诱剂诱杀红枣桃小食心虫成虫时,应尽量将诱捕器放置在枣树近2.0 m高处,以达到更好的诱捕效果;成虫活动时间主要在20:00~24:00和0:00~4:00时间段,其中在0:00~2:00时段活动更频繁、更活跃。[结论]试验结果为有效测报和防治红枣桃小食心虫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桃小食心虫;年消长动态;空间分布;昼夜活动节律;性诱剂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Walsingham属昆虫纲鳞翅目果蛀蛾科小食心虫属的一种昆虫。寄主植物有苹果、梨、桃、李、梅、枣、山楂、榅桲、木瓜等,以幼虫为害果实,幼虫在果实内串食,并为害心室和种子,使果实长成畸形,果肉变质而不能食用。该虫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日本,朝鲜,俄罗斯(东西伯利亚)[1-2]。历史上曾用学名Carposina niponensisWalsingham和C.sasakiiMatsmura等。吴维均等[3]最先采用的是Carposina sasakiiMatsmura,但Issiki[4]认为C.sasakii与C.niponensis具有异名关系,应采用C.niponensis作为合法学名;我国多位学者建议学名恢复为Carposina sasakiiMatsmura[5-7]。桃小食心虫在我国最早于1927年由日本人荒川保雄所记载,1930年有报道该虫在大连市苹果园严重为害苹果晚熟品种[6-8]。

桃小食心虫也是红枣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在果内纵横穿食,虫粪满果,使果实失去食用价值;一般情况下,红枣的虫果率在30%~50%,严重的可超过80%。目前,较多学者研究了桃小食心虫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9-13]和防治技术[14-18],但对红枣桃小食心虫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尤其对红枣桃小食心虫成虫在枣园的空间分布及活动节律等方面研究很少。笔者研究了红枣桃小食心虫成虫的活动规律,以期为红枣桃小食心虫的测报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供试果树。试验果园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延水关镇东村,为红枣栽培的传统地区,红枣树品种为木枣、狗头枣等,树龄为10~20a,树高为3.0~4.0m,果园管理较粗放。面积约70hm2,其中狗头枣约20hm2,木枣约50hm2。1.1.2仪器。桃小食心虫性诱芯购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诱捕器为定制塑料水盆诱捕器,盆口直径为23cm,每个诱捕器放置1个诱芯,诱芯采用细铁丝固定于水盆诱捕器盆口中央。

1.2方法

1.2.1红枣桃小食心虫年消长动态观察。随机选择666.67m2果园,交叉法均匀放置5个诱芯,诱捕器放置高度为1.5m。试验于2014年5~10月进行,每3~4d在诱捕器内添加1次水(同时加少量洗衣粉),7月中旬换1次诱芯;每5d统计1次诱集到的红枣桃小食心虫雄成虫数量。统计分析时采用每月10、20、30日获得的数据。1.2.2红枣桃小食心虫不同高度分布诱捕试验。在试验果园内分别选取5棵狗头枣及木枣枣树,在每棵树离地面1.0、1.5、2.0m处分别放置1个诱捕器。试验时间为2015年6月26日12:00至6月27日12:00、7月22日12:00至7月23日12:00,最后统计24h诱集到的红枣桃小食心虫雄成虫数量。1.2.3红枣桃小食心虫昼夜活动节律观察。在试验枣园内选取5棵木枣枣树,在每棵树离地面1.5m处分别放置1个诱捕器,试验观察时间为7月22日12:00至7月23日12:00,每2h统计1次诱集到的红枣桃小食心虫雄成虫数量,每次计数后清除诱集盆中的昆虫。

1.3数据处理采用Excel2007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采用casiofx-3600pv进行单向分组资料的方差分析,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用新复极差(LSR)多重比较法。

2结果与分析

2.1红枣桃小食心虫年消长动态由图1可知,红枣桃小食心虫1a中有2个发生高峰,即7月10日、8月20日,其中8月20日的诱集量明显少于7月20日的高峰值,说明红枣桃小食心虫大部分1a发生1代,个别的发生2代;红枣桃小食心虫成虫发生量最高峰发生在7月10日,每个性诱剂5d的平均诱蛾量高达7.6头;红枣桃小食心虫以老熟幼虫在树干周围浅土内结茧越冬,越冬代成虫始见于5月15~20日,6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高峰期为7月15~20日,个别第2代成虫高峰期为8月15~20日, 9月25日后未再诱到成虫。成虫各世代之间无明显的间断期,表明红枣桃小食心虫有世代重叠现象。

图1 红枣桃小食心虫雄成虫年消长动态Fig.1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male adults of 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

2.2红枣桃小食心虫在枣树不同高度的分布由图2、3可知,在木枣枣树的不同高度诱捕到的红枣桃小食心虫成虫数量有一定差异,6月在2.0m处诱捕的成虫数量最多,每个性诱剂24h的平均诱蛾量达2.0头,不同高度诱捕的枣粘虫雄成虫虫量表现为:2.0m>1.5m>1.0m,但经方差分析,各高度处诱捕的虫量差异不显著;7月在2.0m处诱捕的成虫数量最多,每个性诱剂24h的平均诱蛾量达3.0头,不同高度诱捕的枣粘虫雄成虫虫量表现为:2.0m>1.5m>1.0m,经方差分析,不同高度红枣桃小食心虫成虫分布量有一定差异,2.0m处诱捕的成虫数量与1.0m处差异极显著,2.0m处诱捕的成虫数量与1.5m处差异显著,1.5m处诱捕的成虫数量与1.0m处差异不显著。在狗头枣枣树的不同高度诱捕到的红枣桃小食心虫成虫数量也有一定差异,6月在2.0m处诱捕的成虫数量最多,每个性诱剂24h的平均诱蛾量达3.4头,不同高度诱捕的红枣桃小食心虫雄成虫虫量表现为:2.0m>1.5m>1.0m,经方差分析,2.0m处诱捕的成虫数量与1.0m处差异极显著,2.0m处诱捕的成虫数量与1.5m处、1.5m处诱捕的成虫数量与1.0m处差异均不显著;7月在2.0m处诱捕的成虫数量最多,每个性诱剂24h的平均诱蛾量达3.2头,不同高度诱捕的枣粘虫雄成虫虫量表现为:2.0m>1.5m>1.0m,经方差分析,2.0m处诱捕的成虫数量与1.0m处差异显著,2.0m处与1.5m处、1.5m处与1.0m处诱捕的成虫数量差异不显著。可见,红枣桃小食心虫成虫在枣树1.0~2.0m处的分布有一定差异,1.0m处分布最少,2.0m处分布最多,在运用性诱剂诱杀红枣桃小食心虫成虫时,可根据操作方便及最大诱捕效果的原则,尽量将诱集器在枣树近2.0m处,以达到更好的诱捕效果。

注:图中数据为平均数±标准误;柱上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不同处理间在0.01、0.05水平差异显著。Note:Data are mean±SE. Different capital letters and lowercases in the same column stand for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0.01 and 0.05 level among various treatment. 图2 红枣桃小食心虫在木枣枣树上不同高度分布Fig.2 The different height distribution of 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 in jujube trees (Muzao)

注:图中数据为平均数±标准误;柱上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不同处理间在0.01、0.05水平差异显著。Note:Data are mean±SE. Different capital letters and lowercases in the same column stand for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0.01 and 0.05 level among various treatment. 图3 红枣桃小食心虫在狗头枣枣树上不同高度分布Fig.3 The different height distribution of 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 in jujube trees (Goutouzao)

2.3红枣桃小食心虫昼夜活动节律由图4可知,桃小食心虫在1天中不同时段的活动情况存在较大差异。试验结果表明,14:00~16:00、22:00~24:00、0:00~6:00等时间段有成虫活动,其中0:00~2:00活动最频繁,每个性诱剂2h平均诱捕虫量达2.2头,其次是2:00~4:00时段,每个性诱剂2h平均诱捕虫量为1.0头,经方差分析,0:00~2:00时间段的平均诱捕虫量与其他时间段、22:00~24:00及2:00~4:00与其他时间段相比较差异极显著,其他11个时间段,虽然部分时间段能诱捕到成虫,但平均诱捕虫量差异不明显。可见,在陕西延川的红枣园桃小食心虫成虫主要在22:00~24:00、0:00~6:00时间段活动,其中在0:00~2:00时间段活动最频繁、更活跃;雄成虫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求偶、交配等,雌成虫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交配、产卵。

注:图中数据为平均数±标准误;柱上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不同处理间在0.01、0.05水平差异显著。Note:Data are mean±SE. Different capital letters and lowercases in the same column stand for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0.01 and 0.05 level among various treatment. 图4 红枣桃小食心虫昼夜活动节律Fig.4 Thecircadian activity rhythm of 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

3讨论

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的研究报道较多,而红枣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的报道相对较少,如刘改招[12]报道该虫在陕西佳县地区1a发生1~2代,5月中下旬开始出现越冬代成虫,盛期在7月上旬,9月上旬结束;王志伟等[13]报道该虫在陕西榆林地区越冬代成虫在6月陆续开始出现。该研究结果与上述前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只是在时间节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与该研究地区2013年冬季及2014年春季的温度、降雨量、湿度等有直接的关系,也与调查方法、调查地点等有关。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产生了周而复始的昼夜更替和季节变换,与之相应,生物体内的生理活动和外在行为也表现出相同的周期节律特征[19-20],包括昆虫在内的动物的各种行为都表现出昼夜节律性[19]。蛾类昆虫昼夜活动节律涉及交配、产卵、孵化、化蛹、羽化等[21]。桃小食心虫昼夜活动节律的研究报道很少,如张领耘等[22]对桃小食心虫的交配、产卵等行为进行了观察,与该研究结果有一定差异,这可能与试验方法、试验地点、气候等有直接关系。今后将进一步研究红枣桃小食心虫的不同季节、不同世代、不同地点的活动节律,全面了解红枣桃小食心虫的活动规律,为安全、有效防治该虫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农业昆虫:下册[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26-27.

[2] 谌有光,王春华.原色苹果病虫害防治[M].杨陵:天则出版社,1990:63-67.

[3] 吴维均,黄可训.苹果果蠹蛾类的鉴别[J].昆虫学报,1955,5(3):335-347.

[4]ISSIKIS.Gelechiidae[M]//ESAKIT,ISSIKIS,INOUEH,etal.Iconesheterocerorumjaponicorumincoloribusnaturalibus:Osaka:Hoikusha,1957:41.

[5] 花保祯.桃蛀果蛾学名的更正[J].昆虫分类学报,1992,14(4):313-314.

[6] 刘玉升,程家安,牟吉元.桃小食心虫的研究概况[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7,28(2):207-214.

[7] 王鹏,于毅,张思聪,等.桃小食心虫的研究现状[J].山东农业科学,2010(12):58-63.

[8] 黄可训,吴维均.桃小食心虫[J].昆虫知识,1975,4(1):34-41.

[9] 花蕾,沈宝成,高峰.陕北红枣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的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1991(5):26-28.

[10] 胡国元,吴伟.枣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效果的初步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03(4):53-54.

[11] 李占文,骆有庆,苓建强,等.宁夏灵武枣区枣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与气候相关性[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4):395-399.

[12] 刘改招.佳县枣树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7):184,187.

[13] 王志伟,孙光明,薛永和.榆林市枣树桃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4):172-173.

[14] 李爱华,张勇,张辉,等.枣园桃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及生防技术研究[J].中国果树,2012(3):53-56.

[15] 田平,党国胜,杨维.关中地区枣树桃小食心虫化学防治试验[J].陕西林业科技,2013(2):84-85.

[16] 王建,梁顺斌,刘天忠,等.临泽小枣桃小食心虫化学药剂田间防效试验[J].林业实用技术,2014(5):43-44.

[17] 刘爱霞,白永强.枣树桃小食心虫性诱剂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3):131,134.

[18] 黎宁.枣桃小食心虫的发生及综合防治[J].落叶果树,2015,47(3):32-33.

[19] 吴少会,向群,薛芳森.昆虫的行为节律[J].江西植保,2006,29(4):147-157.

[20]TAKAHISHIJS.Molecularneurobiologyandgeneticsofcircadianrhythminmammals[J].AnnuNeurosci,1995,18:3531-3553.

[21] 涂小云,陈元生.蛾类昆虫行为节律[J].生物灾害科学,2013,36(1):18-21.

[22] 张领耘,张乃鑫,舒宗泉,等.桃小食心虫成虫交配及产卵习性观察[J].昆虫知识,1964(6):271-273.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Y322C51105)。

作者简介陈川(1969- ),男,湖南龙山人,副研究员,从事昆虫生态学及害虫防治研究。

收稿日期2016-04-22

中图分类号S 4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6)16-154-03

OccurrenceRegularityofCarposina niponensis

CHENChuan1,YANGMei-xia1,NIERui-e2etal

(1.ShaanxiInstituteofZoology,Xi’an,Shaanxi710032; 2.InstituteofZoology,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101)

Abstract[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determine the occurrence regularity of Carposina niponensis. [Method] By using sex attractant trap method,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C. niponensis adults was observed. [Resul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 niponensis had 1-2 generations per year in Yanchuan County, Shaanxi Province, most of these had 1 generation, a few had 2 generations. The overwintering moth began emerging in the mid and late June, with generation overlapping. The number of trapped moths had some difference at 1.0-2.0 m height of the jujube tree, the number of the moths at 2.0 m height was the most. When the sex attractant was applied for trapping moths, sex attractants should be arranged near 2.0 m height of the jujube tree in order to get better trapping effect. The moths mainly acted during 20:00-24:00 and 0:00-4:00 time, whose activities were more frequent and active during 0:00-2:00. [Conclusion] The study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for effective report and control of C. niponensis.

Key words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 Annual population dynamics; Spatial distribution; Circadian activity rhythm; Sex attractant

猜你喜欢
空间分布
基于模糊评价模型的南水北调中线冰害风险空间分布
中国旅游扶贫地空间分布格局及成因
基于SWAT的滇池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白龟山湿地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绿色科技(2016年20期)2016-12-27 17:34:13
基于GIS技术的福建省柳叶白前资源适宜性空间分布研究
江苏省臭氧污染变化特征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3:51:58
铁路客流时空分布研究综述
基于Kriging插值的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13期)2016-06-13 08:06:36
茶园土壤养分状况与分布
大寨海绵田土壤有机质、速效养分评价与空间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