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除了更加重视对方别无选择

2016-08-05 03:09:40约翰·内格罗蓬特
世界知识 2016年13期
关键词:美中关系美中两国

约翰·内格罗蓬特

【内格罗蓬特(John D. Negroponte)毕业于耶鲁大学,曾两次出任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八次出任驻外大使。伊拉克权力交接后,被小布什总统任命为美国驻伊大使,后调任国家情报总监和总统首席情报顾问。2007至2009年接替佐立克任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其间与中方进行了三次战略对话。退休后重返耶鲁大学任教。本文根据内格罗蓬特在香山全球智库论坛上发表的主旨演讲整理而成。】

我大部分的职业生涯都在从事外交工作,同中国人打交道的经验可以追溯到我外交生涯的起点。1961年到1963年我在香港任副领事。1972年6月,我作为基辛格博士代表团的随员来到中国,基辛格博士的这次访问开启了美中建交的序幕,我本人也亲历了美中两国为建立外交关系而进行努力的大部分初期活动。后来在美国驻菲律宾大使和常驻联合国使团大使衔外交官的岗位上,也同我的中国同行们保持着密切的接触。

2007年到2009年间我担任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参加了美中战略对话的议程,与时任中国副外长、后来升任国务委员的戴秉国先生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这个对话实际上是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的前身。

美中关系最重要

结合个人的从业经历,我同意这样的观点:在可预见的未来,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就是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我所说的“可预见的未来”,是指今后几十年,而非今后几年。美中关系的极端重要性将会在本世纪剩余的时间里得到延续。

美中两国是全球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双方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同上世纪70年代末两国建交时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从美方的角度看,中国是美国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美国在中国也有很多直接投资。现在,中国对美直接投资也越来越多了。美中经贸关系将会更加紧密,双方达成新的双边贸易和投资协定将有助于推动这一进程。

各种对话和交流机制的建立和发展已经成为定义美中关系的重要要素。在两国关系建立之初,我们之间的对话交流机制很少,只在政府最高层之间进行,现在则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遍布各个领域和层级,两国企业界也参与进来。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是两国密切互动的最典型例子,除此以外还有很多。

我在为(小布什)政府供职期间,也曾从事与国家安全和军事情报密切相关的工作。那个时候,两国军方尚未建立固定的、频繁的对话交流机制,但双方代表已开始不定期地参与美中之间的战略对话,不过这种参与经常因为具体的事件出现变数,有时定好了双方要见面却因某个紧张事件的发生而被临时取消。

在军事安全层面,两国加强沟通的必要性在增长。我们应该运用智慧来建立信任,至少避免彼此关系因发生摩擦而发生严重倒退。长远来看,美中要尝试在军事安全领域开展合作,这种合作能为全世界带来福祉。我认为两军之间不宜因一时一事而随意取消已经定好了的对话交流,毕竟两军关系是两国关系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美中要互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

还有美中两国在全球事务上的合作。我的前任佐立克(美国前常务副国务卿、前世界银行行长)曾提出“利益攸关方”的概念,最近他提议中美要互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美中在全球事务中拥有自己的份额和责任,两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对话也许是这种关系的最集中体现。当然还有其他方面,包括在联合国安理会内的合作。

作为常任理事国,中国现在是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提供资金援助第二多的国家。中国还向世界多个热点地区派出了维和人员,尤其是在非洲。美中两国反海盗方面的合作是非常密切的,我们得到了中方的积极配合。人们也常会举出美中在医疗卫生领域开展合作的例子,特别是去年双方共同在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

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已经成为美中关系的重要亮点。去年夏天,美中两国首先达成了双边共识,之后在巴黎举行的气候变化大会才最终签署了一份全球协议,今年4月两国又同时签署了《巴黎协定》,这是一个很大的进展,生动诠释了美中两国在全球性事务中开展合作的示范效应。

美中关系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那就是人文交流。有大量的中国学生正在美国留学,总量估计在30万左右。很遗憾,美国没有那么多的年轻人在中国留学,数量连中国在美留学生的零头都不到。但我觉得现在美国人越来越对中国感兴趣了,大家希望了解中国,开始愿意学习中文。中国的孔子学院为此做了很多事情,向美国派出了大约5000名教师,帮助美国人学中文,在华盛顿特区也设立了孔子学院。

我离开公职后一直在耶鲁大学教书,已近八年。我常向我的学生了解有多少人在研究中国、学习中文,目前大概有10%,已是非常惊人的比例了。前往对方国家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了,双边互惠的签证便利大为提高,我也是受益者,现在持有的这份访华签证一直到2024年都有效,可以多次入境。

不能因存在分歧就拒绝对话

展望美中关系的未来,我想说几点。首先,两国元首之间频繁见面至关重要。过去三年多,奥巴马总统和习近平主席多次举行正式、非正式的会晤,在一些多边场合的间隙也经常进行交谈,我们的统计是他们两人已见面不下30次。双方在内阁成员和其他层级上也应经常会面,在分歧领域更应如此,不能因为存在分歧就拒绝对话和交流。

其次,我们必须深思如何在双、多边层面上进一步拓展两国经贸关系。在美方看来,也许中方也是这样认为的,美中经济关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环境变得越来越严苛了。我们应以更加包容的原则来看待和处理彼此之间的利益关系,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接纳更多主体参与全球发展,而不是孤立任何国家。

第三,未来我们希望能够在全球事务上加深与中国的合作。从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经济发展到帮助濒于失败的国家,那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工作,有很多合作可以在美中之间进行,双方政府部门和民间机构面临很多合作机会。

最后我想说,人文交流非常重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我们将有能力为美中关系打造一个更加坚实的基础。

在错综复杂的世界上,美中别无选择,只能高度重视彼此关系。要想解决各种全球性挑战,美中也必须携手合作。我们拥有共同的责任,与世界其他国家一道处理那些最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我确信,未来的两国领导层将像他们的前任一样继续致力于发展我们之间的关系。

猜你喜欢
美中关系美中两国
从“亚太”到“印太”:美国外交战略的延续与变异
当代世界(2020年9期)2020-09-21 08:45:29
新铁幕抑或新冷战:美中关系现状及中国应对之道
社会科学(2020年4期)2020-04-17 14:50:24
论尼克松政府的“越顶外交”对美中日关系的影响
青年生活(2019年20期)2019-09-10 03:25:51
美国挑起美中新的开发竞赛——但它能赢吗?
英语文摘(2019年2期)2019-03-30 01:48:48
中美两国学生高考和求职之路的比较研究
从中日两国宗教基本概念的语意表达看两国对宗教的认识
春秋时期公族与士夫之族的互补性——以鲁、晋两国为例
人间(2015年18期)2015-12-30 03:42:08
本期导读
环球时报(2012-01-12)2012-01-12 10: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