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锦宏
(湖北省宣恩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湖北宣恩 445500)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农药筛选试验小结
杨锦宏
(湖北省宣恩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湖北宣恩 445500)
马铃薯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5万亩左右,由于马铃薯晚疫病连年发生,且呈逐年加重的发生趋势,严重制约我县马铃薯生产的发展。为了给生产上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提供有效药剂,我们2014年在宣恩县珠山镇东门关村进行了8种药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现将结果小结如下。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农药筛选;试验小结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宣恩县珠山镇东门关村、早熟马铃薯种繁基地内,海拔1450m,年均降水量1700mm,土壤类型为壤土,肥力一般。
1.2 供试材料
供试药剂为:
(1)52.5%抑快净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22.5%噁唑菌酮+30%霜脲氰,美国杜邦公司生产;
(2)72%克露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8%霜脲氰+64%代森锰锌,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生产;
(3)50%安克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50%烯酰吗啉,德国巴斯夫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4)25%绿沐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12.5%霜脲氰+12.5%甲霜灵,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5)60%百泰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5%吡唑醚菌酯+55%代森联,德国巴斯夫股份有限生产;
(6)68.75%银法利悬浮剂,有效成分6.25氟吡菌胺+62.5霜酶威盐酸盐,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生产;
(7)15%宝灵乳油,有效成分15%氯啶菌酯,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8)40%王铜·霜脲氰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30%王铜+10%霜脲氰,浙江禾益农化有限公司生产。
供试马铃薯为:易感病早熟品种“中薯5号”。
1.3 试验设计及方法
试验共设九个处理。①52.5%抑快净水分散粒剂1670倍液;②72%克露可湿性粉剂440倍液;③50%安克可湿性粉剂750倍液;④25%绿沐可湿性粉剂440倍液;⑤60%百泰水分散粒剂940倍液;⑥68.75%银法利悬浮剂600倍液;⑦15%宝灵乳油440倍液;⑧40%王铜·霜脲氰可湿性粉剂300倍液;⑨喷清水(CK)。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22.2m2,每小区10行(5个双行),行长6m,每行播种30穴,穴距20cm,宽窄行种植,小区间宽行70cm,小区内宽行50cm,窄行20cm,密度9500穴/亩。
在晚疫病发病期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均匀喷药,每隔10d喷1次,连喷2次。共计调查4次,分别于两次喷药前各调查1次,第2次施药后7d、13d各调查1次。采取定点调查,每个重复每个处理的第一大行的第二小行的第6穴起连续20穴,记载各发病级别株数,计算发病程度(按病叶5级分级法标准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晚疫病单株分级标准为:0级,无病斑;1级,病斑较少,每株只有5~10个病斑;2级,病斑较多,叶发病率不超过25%;3级,植株中度发病,50%叶片感病;4级,植株严重落叶,但未枯死;5级,植株枯死。
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相对病级数值)/(调查总株数×最高病级数值)×100。
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2.1 栽培管理
采用育芽带薯移栽,大田亩施复合肥30kg、钾肥10kg、牛栏粪2000kg作底肥,苗肥亩追尿素20kg,结合追苗肥进行中耕培土一次。
2.2 物候期
3月8日播种育芽,3月26日移栽,5月2日出苗,6月9日现蕾,6月15日开花,6月25日左右全部死亡,7月10日收获。出苗到植株枯死共计54d。5月20日第一次施药,5月30日第二次施药。
3.1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
表1 不同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表
由于“中薯5号”早熟品种易感晚疫病,再加上今年5月份持续近一个月的连阴雨,因此晚疫病严重爆发,且药剂防治效果差。从表1可以看出,药后3次调查的平均防治效果,以处理③50%安克的防治效果最好,平均防效达49.17%;其次是处理⑥68.75%银法利,平均防效为41.58%;再其次是处理②72%克露、处理①52.5%抑快净、处理⑦15%宝灵,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35.34%、32.24%、31.29%;防治效果最差的是处理⑧40%王铜·霜脲氰、处理⑤60%百泰、处理④25%绿淋,平均防治效果均在25%以下,分别为 23.04%、15.64%、8.93%。
同时进行统计分析,以进一步了解各药剂处理间的差异是否显著。经方差分析,区组间差异显著,药剂间差异达极显著。再经新复极差测验,达极显著水平的有:处理③与处理④、⑤、⑧、⑦,处理⑥与处理④、⑤、⑧,处理②与处理④、⑤,处理①、⑦与处理④;达显著水平的有:处理③与处理①、②,处理①、⑦与处理⑤,处理⑧与处理④(如表2~4)。
表2 方差分析表
表3 马铃薯晚疫病不同药剂防治试验不同K数的LSR(sx=3.8432)
3.2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的增产效果
从表5看出,各处理均较对照大幅度增产,增产幅度为34.57~883.23%。其中50%安克(处理③)产量最高,折合亩产767.9kg,较对照增产883.23%;其次是68.75%银法利(处理⑥),折合亩产684.7kg,较对照增产776.70%;再其次是52.5%抑快净(处理①),比对照增产658.64%。其他处理产量由高到低排序为:②72%克露、⑧40%王铜·霜脲氰、⑦15%宝灵、⑤60%百泰、④25%绿沐。各处理的平均产量与平均防治效果从位次排列来看,基本成正比例关系。
3.3 不同处理的马铃薯结薯情况
从表6可以看出,除处理④25%绿沐的结薯数量与对照的相近外,其他处理的结薯数量均较对照明显增多。处理③50%安克的结薯数量最多,小区总薯块892.3个,是对照的2.8倍。各处理的结薯数与防治效果、产量有一定的正比例趋势,但没有明显的规律。
表4 不同药剂平均数防治效果差异表(新复极差法)
表5 不同药剂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单位:kg)
表6 不同处理小区马铃薯结薯数量表(单位:个,大薯块≥50g,小薯块<50g)
试验结果表明,从防治效果和产量结果来看,排第一位的是50%安克(处理③),第二位的是68.75银法利(处理⑥),第三、四位的是52.5%抑快净(处理①)、72%克露(处理②),第五、六位的是15%宝灵(处理⑦)、40%王铜·霜脲氰(处理⑧),第七位的是60%百泰(处理⑤),第八位的是25%绿沐(处理④)。根据试验结果,建议在生产上使用首选50%安克、68.75%银法利,其次是52.5%抑快净、72%克露,以上几种药剂最好交替使用,其余药剂慎用。
S435.32
A
1004-7344(2016)11-0187-02
2016-3-26
杨锦宏(1973-),男,农艺师,本科,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