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荣生
(广西 南宁 530004)
地方特色元素与美术课堂教学的融合路径探索
莫荣生
(广西 南宁 530004)
地方传统美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思想精华,其中所蕴含的地方特色是地方文化发展传承的见证。本文围绕加强师资培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条件等方面出发,探索地方特色元素与美术课堂教学的结合路径。
高中美术;地方特色;美术教学
地方美术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地方美术文化能拓展高中学生美术知识系统,开拓其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增强其保护民间优秀文化遗产的责任感。那么,美术教师如何使地方美术文化资源得以保留和传承,使学生真正了解地方美术文化背后的民族精髓?美术教师可从以下几点进行探索:
现今的美术教育侧重于培养美术教师的专业技能,对于地方美术文化资源课程的设置是有限的,而教师在工作岗位上也少有机会学习、培训有关的地方美术文化资源。因此,要将地方传统文化精髓继续传承发展,要有一定的措施保护传统美术文化的传承[1]。学校可开设有关的美术教研活动,以指导美术教师高中美术课堂内容与地方美术文化资源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在高中美术课堂中开展优秀地方美术文化资源的观摩学习、评优选优活动,增加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机会;参照另一些地区的教学案例,启发美术教师思维。
同时,美术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不但要提高自身的学科专业技能,而且要对地方美术文化进入高中课堂有一定的信心。美术教师要善于寻找身边的地方美术文化资源,积极探索,做到灵活运用,积累自身的教学经验。在教学方法上,美术教师要能根据高中美术课程的内容设置,有目的的改变传统地方美术文化资源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从而引导高中生对地方美术文化资源进行尝试性的拓展学习。教师可让学生先自己搜集本地区具有代表性特色的地方美术资源,如风筝、剪纸、年画、印染等融入产品包装、旅游纪念品的设计等,以增加现代设计的人文情怀。教师还可以多搜集一些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产品带进美术课堂,让学生共同探索、一起研究。将高中美术课堂的内容与地方特色元素相结合,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美术思维与技法创意,促进了高中生进一步了解地方美术文化资源,让学生接受并传承本土美术文化资源。当然,美术教师不能局限于本地的传统美术文化资源,而是要放宽眼界、辐射全国乃至全世界,从而分析、总结出本地区的美术文化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色。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本土美术文化认识后,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其他地域的美术文化特色,以开阔其眼界与思路。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虽然美术教师曾要求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但是部分学生并没有这样的习惯,没有在课前准备好相关的美术材料和美术工具,也不愿意去搜集本地美术文化资源的有关资料,这就导致了课程开展的不顺利。而且,现在很多高中生都追求所谓的“新潮、时尚”,对于一些传统的地方美术文化持反感态度,认为其过于老土,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接受、理解和传承本土美术文化,就要使学生树立新的美术学习观念,使学生从心底接受、尊重地方民族艺术,去发扬和传承本土美术文化[2]。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想要学习新的美术知识与技术,就必须要有相应的传统理论和技术作为文化背景,同时,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融入也会使传统理论焕发新的光彩。有地方特色的本土美术文化,是学生的美术文化底蕴,是学生学习美术的根本。没有传统美术文化作为立足点,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就难以取得进步。因此,教师要在美术教学中要求学生多学习传统的地方美术文化,使其在学习中不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自觉投身到维护、弘扬和传承本土美术文化的活动中去。
图1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自由、活泼而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例如:学生可自由组合成多个小组,各个小组独立完成剪纸。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由参与讨论剪纸的图案,预期效果如何等,每个人都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去设计样稿;组织学生去进行采购纸张、剪刀等程序;提醒学生剪纸时需要注意线条的变化轨迹;及时更换不同型号大小的剪纸工具等等,尽可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培养自身的个性品质。在交流的过程中,美术教师还应当及时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促使学生激发创新精神,将传统的本土美术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增强其实践能力,不仅使其在学习中收获美术理论知识,还能体会到实践的快乐,获得成就感,从而更加积极的投身到本土美术文化的传承事业中去。
教学环境是教师进行“教”与“学”的重要场所,所有的教学都离不开一定的教学环境。美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并征求得学校的同意后,在不影响学生其他文化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可以适当改变教学时间的安排,例如,美术教师可以每个学期安排几个半天作为主题性的美术参观、考察、实践的活动时间,或者可以调整美术课的上课时间,将原本每周一次的美术课调整成每个月两次美术课,且每次两节连上。这样,学生在进行本土美术文化资源的学习时,就有了一定的学习、理解、消化时间,而不至于遇到刚开始深入学习就结束课程了的尴尬,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美术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地方美术文化的代表性产品,如剪纸、风筝等,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了解该地区美术文化的渊源、发展变化等。同时,美术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本土美术文化的特色产品,例如剪纸,如何设计剪纸图样、怎样剪纸、怎样把握剪纸的流畅性……完成剪纸后,教师可让学生将自己的剪纸作品展示出来,并向其他学生介绍自己的剪纸图案的寓意以及自己这样设计的原因。如果有条件,美术教师还可以邀请民间的剪纸艺术家进入高中美术课堂,让学生与民间艺人亲密接触,从而更好地了解、传承本土的美术文化(如图2)。
学校可主动与当地的博物馆、图书馆等部门交流、沟通,取得其支持、理解与帮助,增加学生的观看、近距离接触地方美术文化的机会,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本土美术文化的魅力,从而产生接受、传承本土美术文化的念头。同时,当地博物馆、图书馆拥有较为完整的本土美术文化资源,可以为学生传承、发展本土美术文化提供有关知识、技术、人力与物力支持。通过地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帮助,美术教师进行本土美术文化课程资源进入高中课堂的教学研究活动就有了一定保障。
图2
将地方特色元素与高中美术课堂相结合,用传统的美术文化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优秀的传统美术文化激起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传统美术文化的热情。学生接触到地方传统的优秀美术文化,更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成绩。实施高中美术课堂结合地方特色元素教学前后,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高中生对美术课堂的看法,以发掘其中的差异。详情如表1~2所示。
表1 开展地方特色美术教学前学生对美术课堂的看法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结合了地方特色元素的美术课堂,更受学生喜爱。因此,将地方特色元素与高中美术课堂相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表2 结合地方特色元素进行美术教学后学生对美术课堂的看法
我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备受景仰和热爱的优秀文化,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每一个中华儿女去传承和发扬。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将本土优秀的地方美术特色落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使其形成相应的文化积淀,真正从内心热爱家乡,热爱家乡的传统文化,使地方美术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1]朱世泰.高中美术教学与多种元素相结合的实践探索[J].美与时代(中),2015,12:97~98.
[2]闫莉,石莉萍.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美术教学[J].中国包装工业,2015,06:117+119.
G633.955
A
1004-7344(2016)11-0030-02
2016-3-12
莫荣生(1985-),男,初级,本科,主要从事美术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