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拼技术拼的是叙事上的空间表达

2016-07-25 21:45:31
南都娱乐周刊 2016年26期
关键词:侯孝贤南国长镜头

1双刃剑

文艺片中的炫技派

《路边野餐》,这四个字听起来很有台湾片或日本片之感,描述的事件平凡又非凡。平凡在于该片几乎都在讲有关贵州青年的家庭琐事,以及描述这个区域里人们生活的常态,可该片又具有非凡性,全片用时光倒流、表盘逆转、从前与未来交替并存以及长达40分钟的手持长镜头来进行导演的自我表达。手持长镜头的运用,在我国第六代导演的风格中并不稀奇,在世界电影史中,手持长镜头作为导演风格的一种,也曾在多种浪潮运动中被推崇。1989年出生的毕赣,在他的第一部长片作品中,对于长镜头的探索和学院派的痴迷显而易见。

首先我们认可导演对电影形式的探索性,不过从受众的领域来讲,技巧性的东西是把双刃剑,从业内观影者的感受来说,很可能识别性和下意识的抗拒性并存,识别性高代表风格化,下意识的抗拒则会被认为炫技之嫌,从而形成观影态度的两极分化。站在普通受众的角度来说,缺乏娱乐性的时间展示、节奏缓慢零碎、都是一种观影考验(尤其是那个抖得不行的长镜头),立足于培养中国电影的观众这个层次来说,不同类型的电影放映是一种进步,毕竟影片所想表达的人生际遇、人与城市的融合等深意,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2诗歌加分

一种变相的娱乐

本片与诗相辅相成,贯穿全片的旁白无一例外都是由诗歌构成, 且运用了《金刚经》中的许多元素。 孤独的主人公用诗歌来化解寂寞,这些诗歌的内容传递,也成了一场文艺青年的聚会,电影的结构无形中也是以一句句诗词来推进的,而长镜头,本身就是电影语言上的“诗”。诗歌的韵律配上林强的配乐(林强是侯孝贤导演御用的配乐),在本片意识流探索中,也形成了一种变相的娱乐,能够将观众从游离的边缘拉回来。

导演毕赣本身也喜欢写诗,该片原本只是几个90后年轻人聚在一起,试图筹个几十万就弄出来的作品,用大众化数字化的电影拍摄方式呈现(DV和5D3的运用),可见本片一开始并不是从商业化出发的,预告片在包装上的剪辑及配乐节奏的那种质感,都比原片具有更多商业元素。除了诗歌的内容本身,像“背着手,在亚热带的酒馆,门前吹风,晚了就坐下,看柔和的闪电”,这些诗歌都还是比较现代化、通俗易懂的,可以算做在技术派之外,一些情怀的补充。也有投文艺青年所好的哲学性诗句,比如“在戒酒的意识里,徒然下车,走路到天晴,照旧打开,身体的衣柜,水分子穿越纤维”。尽管诗歌的大量运用,在视听语言中也许并不是最奏效的方式,但在《路边野餐》这个探索性的电影文本中,诗歌反倒成了内容上的加分,生动的文字补充了形式感上的突兀,也可作为一种零散的读解。

3接地气的浪漫

仿大师的糅合

拿到金马奖的《路边野餐》,气质上十分接近侯孝贤的一些朴素的浪漫,导演坦言自己受侯孝贤影响很深,也十分喜欢《南国再见,南国》这个片子,所以才力邀林强为《路边野餐》配乐,在拍摄时也以《南国,再见南国》为例子,向摄影师说明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画面。在导演的讲述中,他是前苏联导演安德烈·塔科夫斯基的影迷,十分喜欢他的电影《潜行者》,这部科幻悬疑片也影响了他的电影审美观,所以《路边野餐》并没有那么好被看懂,非线性的时空叙事十分考验人的耐性,接地气的浪漫来自导演的叙事审美,以及对仿大师的糅合。

片子中有许多小镇青年式的朴素浪漫,陈升抓住偶遇女孩,偶然加入到当地的乐队中,将那首献给死去妻子的《小茉莉》,唱给女孩听,不过女孩已婚。这种情感模式饶有趣味,更像是一种在空间感上营造出的生活消解。老太太托陈升要带给旧情人的花衬衫和磁带,也勾起了那个年代的爱情表达与回忆,而陈升随后将磁带就送给心仪的女孩,将花衬衫穿在自己身上的设计,表面上像是嘲讽,又像是一种对已消逝情感的吹散。火车、摩托车、山路,这些元素,在电影中也都是一种“寻找”的符号学表达,空间感比较到位,观影喜好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猜你喜欢
侯孝贤南国长镜头
红豆生南国
南国神草金不换
开化长镜头
绿色中国(2019年18期)2020-01-04 01:57:12
安哲罗普洛斯电影长镜头模式分析
“宿主”与“蛔虫”
电影故事(2018年20期)2018-11-02 08:29:24
毛卫宁与他的长镜头
艺术启蒙(2018年7期)2018-08-23 09:14:14
侯孝贤影像中的帮派江湖
南国牡丹
海峡姐妹(2018年4期)2018-05-19 02:12:37
红豆生南国
歌海(2016年6期)2017-01-10 01:35:46
22年了,她才是侯孝贤背后的女人
海峡姐妹(2016年2期)2016-02-27 15: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