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为(齐齐哈尔大学体育学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
针刺对网球专选课学生DOMS和RPE变化影响的研究①
杨大为
(齐齐哈尔大学体育学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
摘 要:DOMS(运动延迟性酸痛)是指在进行大运动量后,特别是运动强度运动难度突然增加或进行新的不习惯的运动之后,机体出现不良反应,如肌肉僵硬,乏力,头晕等症状。中医针刺重要的原理就是疏通经络,运行气血,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缓解运动性疲劳。通过应用功率自行车诱发网球专选课学生产生DOMS,然后进行合理针刺并对学生运动后和针刺治疗后RPE(主观体力感觉)变化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针刺对缓解和消除延迟性肌肉酸痛有明显的效果,RPE变化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有利于对网球专选课学生高强度运动后快速恢复体能,对提高运动训练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网球专选课 针刺 DOMS RPE变化
网球运动孕育在法国,诞生于英国,自1875年网球规则制定至今已有近140年的历史。网球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在表现体育功能的同时,处处显露自身项目的独特的锻炼价值和趣味性,其激烈的对抗性,可控制的运动节奏,优雅完美的动作均为参与者带来身心愉悦的享受,又使观赏者赏心悦目。正因为其良好健心健身的社会价值,同时又切合大学生身心发展与终身体育教育的需求。网球运动在大学校园得到充足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深受大学生的喜爱与青睐。
为进一步普及网球运动,我国体育院校先后开设了网球普修课与网球专选课来培养相应的网球运动人才与教育人才。但在网球教学训练比赛中为提高技术水平和难度运动强度与运动量需要不断的相应增加,也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感觉,如肌肉僵硬,酸痛,四肢无力,精神疲惫,关节疼痛等症状。肌肉酸痛在24h后发生,48h达到最高峰,一直延续5~7天甚至更多。而DOMS对运动寿命及运动训练都能造成不良影响,这是很多运动员都经历过的,所以对于此种现象,如何科学的消除运动后运动疲劳快速恢复体能,提高教学训练与比赛水平便显得尤为重要。
课题选择针刺对运动延迟性酸痛(Delayed Onset Nusede Soreness DOMS)与主观体力感觉(RPE)变化的研究旨在为科学的消除网球运动性疲劳和促进网球运动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表1 名网球专选学生身体基本状况调查列表(n=20)
表2 针刺治疗效果对照表
表3 针刺即刻后t值检验
1.1研究对象
齐齐哈尔大学体育学院2013界网球专选课学生20名,在进行运动实验前检查正常无其他异样。采取随机分组的形式分为实验组10人,对照组10人,基本情况如表1。
1.2实验方法
1.2.1DOMS建模
利用功率自行车运动诱发股四头肌的酸痛,先进行仪器的校正,确定性能和校正电子系统。让受试者在功率自行车上蹬3 min做准备活动,其中2次(每次持续4~8s)为全力蹬车。准备活动后休息4 min最后设置阻力,功率车阻力=系数×受试者体重。正式试验开始后,受试者全速快骑,同时加阻力,以便在3s内达到规定的强度,并持续做5 min最快速度蹬车,5 min之后休息2 min,然后所有受试者增加相同的负荷继续做下一组,每一组的负荷以750kPa、900kPa、1 050kPa的负荷逐渐递增。当受试者出现非常明显的疲劳症状接近力竭状态,动作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呼吸急促,行走困难,下肢肌肉群出现明显疼痛,再无法坚持下去而停止试验。
表4 针刺24h后t检验
1.2.2治疗方法
实验组:在试验后让受试者俯卧,选取腰背部的肾俞、臀部的环跳。以5 cm,28号毫针直刺0.6~1.2寸留针,环跳穴针刺深一些,留针25 min。之后受试者由俯卧变成仰卧,针刺下肢两侧阿是穴、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得气后利用平补平泻手法,使其出现酸麻胀痛的感觉扩散至整个下肢,也同样留针25 min。
对照组:同样试验结束后仰卧休息,自然放松。不进行针刺和其他的任何治疗手法。25 min之后即刻进行RPE检测,记录结果。
1.2.3RPE检测
DOMS建模后即刻进行RPE检测,记录结果。24h后受试者到康复指导中心进行第二次RPE检测,记录结果,再针刺。48h后再进行RPE检测,实验期间要求受试者应保持原有的生活习惯,不服用任何止痛药物或进行按摩放松等影响实验结果的活动,最后记录结果。
1.2.4治疗效果等级
治疗效果分为:治疗疗效完全恢复—肌肉酸痛所造成的暂时性运动障碍消失,肌肉松软有弹性,运动能力恢复。大部 分恢复:肌肉僵硬明显减轻,压痛范围缩小,运动能力基本恢复。部分恢复:不感觉有所减轻,运动能力有所恢复。无效:症状无明显减轻,运动能力无改善。针刺治疗效果如表2所示。
1.3数理统计
用SPSS Statistics 19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常规统计分析,对实验结果用(χ±-s)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资料整理存入电子档案。(如表3、表4)。
从PCT表中可以得知1是代表实验组,2则是代表对照组,经过SPSS检验后得出相应的数据(表3),由上可知网球专选学生在实验即刻后RPE值为(16.2±0.63246),而对照组是(17.6±0.843 27),两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24h后实验组RPE值为(15.7±0.674 95),对照组RPE值为(18.0±0.816 50)两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在进行完测试后,感觉身体疲惫,全身乏力,接近力竭。即刻进行针刺后,身体乏力感有所减少。经RPE检测结果是(16.2±0.632 46),24h之后又进行针刺后,RPE数值有小幅度的减小,RPE值是(15.7±0.674 95),酸痛出现。从实验得出24h后延迟性肌肉酸痛是增加阶段。肌肉酸痛在每一个相同地实验时间都比对照组组的小,最后肌肉酸痛消失,原有肌肉僵硬也基本消失,能恢复正常的生活与训练。
对照组在进行实验后的RPE感觉与针刺组相同。即刻后是很疲劳乏力,RPE值为(17.6±0.843 27)。24h后,RPE数值增加,为(18.0±0.816 50)酸痛基本上很明显。最后结果表明对照组身体机能没有恢复,肌肉僵硬、酸痛、麻木等症状只增多没有减少。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试验后结果有明显的不同,对照组在24h后RPE值增加,可是实验组RPE值变化幅度很小,甚至有变小的趋势。所以证明实验24h后,针刺起到的了一定作用,缓解了一定的肌肉酸痛。
3.1网球的运动特点
区别于一般体育运动项目,网球是一个典型的有氧供能为主的体育运动项目,又是一个对运动员的速度与速度耐力要求极高的无氧供能项目,它的技术要求也很高,要有精确的跑动路线,多变的步伐和手法,由内而外的发力,稳定的肢体平衡,要想实现这些,必须都得接受很辛苦的大强度的训练。当机体从事不适应的大强度的运动就会引起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延迟性肌肉酸痛一般在锻炼后24~48h酸痛达到顶点。正是因为肌肉酸痛是48h达到顶点,所以在针刺组中,24h后RPE也是有所增加。
3.2DOMS产生机理
DOMS是指在进行大运动量后,特别是运动强度运动难度突然增加或进行新的不习惯的运动之后,机体出现不良反应,如肌肉僵硬,乏力,头晕等症状,机体的机能能力或工作效率下降,不能维持在特定水平上的生理过程。运动性疲劳是由运动引起的一种特有的现象。一般通过单一指标或多指标同时改变都可以来判断疲劳程度。延迟性肌肉酸痛的研究已持续100余年,关于其发生机制的学说众多,主要可分为衰竭学说、堵塞学说、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保护性抑制学说、突变理论、自由基损伤学说等。同时DOMS产生的机制可归为机械性损伤学说和代谢紊乱学说,被认为是机械性外力作用和代谢性刺激综合作用。
肌肉痉挛学说是指大强度或不规律运动后肌肉疼痛激发了一个正反馈的环形路,缺血肌肉收缩产生痉挛。导致更多的致痛物质产生,从而肌肉疼痛加重。研究表明肌肉疼痛可致痉挛,使肌张力升高,并伴有血清肌酸激酶升高。
3.3RPE的生理学机制
RPE(主观努力感觉和自感体力劳累分级)是目前欧美国家应用较广泛的一种简易而有效的评价运动强度和医务监督的方法,也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指标,虽然其表现形式是心理的,但是反映的是生理机能的变化。其基本原理在于人体的主观体力感觉,即是人类有着很明显的自我感觉体能消耗的能力——体力感知。体力感知是人体将来自心血管、神经、骨骼肌、呼吸等各器官系统运动中的信息传达大脑,通过分析整合而形成。RPE是将人体运动状态时生理机能变化引起的心理感受进行量化,从而对某一强度的负荷产生主观感受痛苦的程度。总共RPE的量表是分为15个等级,包括6安静;7非常轻松;8~9很轻松;10~11轻松;12~13稍费力;14~15费力;16~17很费力;18~19非常费力;20精疲力竭。
3.4针刺对DOMS和RPE变化影响的机制
3.4.1针刺选穴的原理与机制
针刺重要的原理就是疏通经络,运行气血,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此次实验是针对股四头肌延迟性酸痛的治疗,所以按照腧穴穴的局部主治、临近主治、对症选穴、循经选穴等。即可选取局部腧穴针刺,亦可选取对侧腧穴,因为有的穴位是双侧穴位,双侧疼痛可选单侧腧穴针刺,能够增加选穴的灵活性,减小用穴的数目。此次的实验选择了双侧针刺,主要是为了更清晰的看到实验过程和结果。股四头肌上的阿是穴就是所谓运动后最痛的那一点,其主要治疗特点是解痉镇痛,散结化瘀。环跳可治下肢疼痛,同时还有提高运动能力的功效,血海是生血和活血化瘀,行气活血的要穴,足三里则有强壮身体保健的作用。三阴交是处于脾经、肝经、肾经三条阴经交会处,起到调理脏腑的作用,是身体里重要的保健穴位,该次试验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同时利用RPE量表来观测疲劳程度变化得出结论。
3.4.2针刺对DOMS和RPE变化影响的机制
古代医学家通过解剖的直观方法,对人体的血脉、筋肉、骨骼、和内脏的位置、形状及某些生理功能等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针刺是通过疏通肌肉巡行经脉之经穴,解痉镇痛、散结化瘀、行气活血、调和阴阳,络脉充实,筋肉得荣,酸痛自除,促进康复。
在国内河北体育学院易学对运动后肌肉酸痛做了针刺选穴的研究,主要是研究选穴规律,得出了针刺激发经脉气血的运行能够产生广泛的治疗作用,强调了治疗肌肉酸痛增加了选穴的灵活性;杨希让第一次引进了RPE的相关概念和研究进展于1984年。辽宁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刘建华,王新欣对针刺疗法提高运动能力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很多针刺相应穴位能起到重要作用的结论。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李骥,肖立萍,将RPE作为体育运动课负荷监控指标来进行了研究讨论,为我国学者开展相关研究奠定了更多基础。
通过来帮助针刺缓解延迟性肌肉酸痛,同时给予肌肉一定的刺激,从而改善痉挛和劳损的肌肉纤维组织。多项研究发现,运动后进行针刺也可有效降低体内血乳酸的含量。
经过三次针灸治疗后,运动后延迟性酸痛逐次减小,最后24h后,酸痛基本上完全消失,对照组酸痛则更加明显。这就证明针灸的次数在规定的疗程里,效果会渐渐明显。此文研究可以看出,大强度的训练对于专业运动员是不可避免的,而非习惯性的运动最易引起肌肉酸痛。所以在以后的训练中,应该更加准确科学地,系统地安排训练内容、强度和难度。这样既有助于发展运动员身心身体健康,也有助于更进一步的提高运动成绩。
综上所述,针刺对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消除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在今后的网球运动中应积极推广和使用此方法来促进网球运动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邹明勤,于亮,杨忠山,等.少年冰球运动员Yo—Yo体能测试中血乳酸与RPE的变化[J].运动,2009,12(4):56-59.
[2]李骥,肖立萍.将RPE作为体育课运动负荷监控指标的理论探讨[J].哈尔滨体育教育期刊,2011(12):132-13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1至6年级)体育与健康(7至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8.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6(b)-0012-03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7.012
作者简介:①杨大为(1995,6—),男,汉,黑龙江哈尔滨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