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洪妹
以“育残成才”为核心目标的教育体系建构与实践
●徐洪妹
摘要:上海市盲童学校确立“点亮心灯”的办学理念,着力打造以“自强不息”为核心的德育工作框架,构建共性与个性并存的课程框架,并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达成育残成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点亮心灯;办学理念;育人成才;德育工作框架;课程框架
上海市盲童学校是上海市唯一一所招收视力障碍学生的学校,也是一所百年老校。我们把建设世界先进、全国一流的现代化盲校作为办学目标,着力培养基础扎实、个性突显、人格健全、适应社会的学生,实现育残成才的培养目标。
著名诗人泰戈尔曾说过:“我从小就有个愿望,希望能把天上的星星摘下来,送给盲童当一双明亮的眼睛,让盲童看到这美丽的世界,让盲童过上没有黑暗的日子,让盲童可以看见世界的梦想实现,把天上的星星摘下来,给盲童做双明亮的眼睛。”上海盲校人就是要做实现泰戈尔愿望的忠实使者。
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我们提出了“点亮心灯”的办学理念。就是通过医教结合、针对差异的方法,关注盲童的生命的价值,引导他们去感知、理解、珍惜生命;在教育中传递知识、培养技能、挖掘潜能,点亮盲童心中自强不息的明灯,让盲童以自己的独特方式看到美丽的世界,让每一个盲童鲜活的生命由“活着”走向“活好”,进而升华为“活出价值”。
为了落实办学理念,学校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并构建了以“自强不息”为核心的德育工作框架。
(一)制定德育目标和分年级要求
根据“树自信、增自强、懂感恩、会生活”的内容要求和教育、康复、保健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制订了德育目标和分年级要求;突出每一个年龄段的特点,不同学段有不同的德育目标和分年级要求,以课程开发的思路,进一步丰富完善其内容,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系列化校本德育课程。
(二)探索“实践、体验、感悟”的德育工作策略
1.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残疾程度和德育目标,我校采取分层递进式的教育方法,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如“为盲校百年添彩,做盲校阳光少年”“月月有主题,月月有活动”等,形成了我校的德育特色系列活动,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德育校本课程内容。
2.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如在校内建立实践机制,为学生提供服务岗位。建立上海市路灯管理所、虹桥荣华居委会、红梅路干休所、少儿图书馆、地铁十号线水城路站5个教育实践基地,扩大学生实践区域。
为了给每一个视障儿童提供合乎需要的教育,我们根据“医教结合、按需施教”的办学理念,从视障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确定了课程改革的基本宗旨——缺陷补偿、开发潜能。我们积极构建共性课程和个性课程并存的课程框架。我们的共性课程有:盲校幼儿园课程、多重残疾课程、九年义务制教育课程、高中课程、中专职业教育课程等。我们的个性课程主要是康复、保健课程。在这三年中,我们以上海市重点课题为抓手,重点开发个性课程。
首先,开展调研工作。课程组成员搜集资料,梳理国外视障教育范畴内多学科、多部门有机结合的服务体系,并且开展大规模调研工作,对视障儿童在教育、康复、保健等方面的现状与需求进行摸底。
其次,开发个性化课程,完善课程体系。课程组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盲校课程发展历程和国外盲校课程的设置,在原有课程基础上,进行新课程的开发与分类,完善我校课程体系。个性化课程具体包括补偿类课程、康复类课程、功能类课程、保健类课程、特长类课程。
根据课程体系,课程组制订编写计划,并成立了11个课程小组,在原有学科课程的基础上,参照美国、台湾等盲校课程体系,主要开发符合视障儿童需求的视功能康复、定向行走、运动康复、言语语言康复、感知觉康复、认知康复、心理康复、社会适应、职业康复、作业康复及保健等11门特色课程。、
我校是长宁区第一批艺术特色学校,根据学生特长,发挥学生潜能,我们组织了与学生爱好相关的社团,如“合唱队”“踢踏舞队”“民乐队”“工艺组”“朗诵组”“感觉剧社”“灵指手工社”等。体育活动在田径队、门球队基础上,成立了舞蹈队、足球队等。
每周一至每周四的下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文体课外活动,有的学生身兼数个社团成员身份。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活跃了他们的身心,帮助他们树立了信心,收获了成功。2015年9月27日,学生合唱队去美国纽约参加了联合国成立七十周年的庆祝活动,精彩的演出受到了在场的中国第一夫人彭丽媛教授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夫人柳淳则女士的赞扬。
立足百年,面向未来。“育残成才”的培养目标是上海市盲童学校不变的承诺。
小猫种鱼作者:王静雯(上海市盲童学校)
中图分类号:G761
作者单位:(上海市盲童学校,200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