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
(云南省昭通第一人民医院,云南 昭通 657000)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研究
陈勇
(云南省昭通第一人民医院,云南 昭通657000)
摘要目的:研究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5年6月就诊的217例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分为治疗组(118例)和对照组(99例)。两组患者均保持痛风饮食。治疗组给予非布司他治疗,而对照组给予别嘌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0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血尿酸。比较两组尿酸控制成功率和不良反应。结果:经过20周的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尿酸均显著下降。同时,治疗后,治疗组血尿酸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尿酸控制成功率分别为67.8%和42.4%(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17.7%)低于对照组(29.7%)。结论:非布司他可大幅降低痛风及高尿酸血症中的血尿酸水平,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痛风伴高尿酸血症;非布司他;治疗效果;不良反应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是由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尿酸持续性升高所致。正常成人每日约产生尿酸750 mg,其中80%为内源性,20%为外源性,这些尿酸进入尿酸代谢池(约为1200 mg),每日代谢池中的尿酸约60%进行代谢,其中1/3约200 mg经肠道分解代谢,2/3约400 mg经肾脏排泄,从而维持体内尿酸水平的稳定[1]。由遗传、药物、肾脏疾病、进食过多高嘌呤高蛋白食物等多种因素,可引起嘌呤代谢紊乱,使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将导致血清尿酸浓度增加。当血清尿酸浓度超过溶解度、致使尿酸以尿酸单钠结晶形态沉积在关节和其他组织中引起痛风。痛风通常可分为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性痛风和慢性进行性痛风4个发展阶段[2]。由于痛风是长期高尿酸血症造成的后果之一,所以,痛风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降低并维持血清尿酸水平(<6.8 mg·dl-1),以使现有的尿酸盐结晶溶解并不再进一步形成结晶,减少甚至消除痛风发作。
非布司他是一种新型的降尿酸药物,为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减少尿酸的生成,从而起到降低尿酸的作用[3]。本文通过不同剂量的非布司他与别嘌呤醇对照,评价其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 2011年6月~2015 年6月就诊的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既往有痛风发作史,符合美国风湿病学院急性痛风关节炎的诊断标准;②血清尿酸≥480 μmol·L-1。排除标准:①入组前1个月内有使用降尿酸药物或影响尿酸代谢药物;②合并急性感染或肝肾功能不全;③合并其他使用非布司他或别嘌醇的禁忌证;④高血压病;⑤白细胞、血小板计数等异常,或伴有其他血液疾病。
1.2分组
符合标准的217例病人分为治疗组(118例)和对照组(99例)。治疗组年龄 45.3±8.1岁,病程2.6±0.9 年。对照组平均年龄46.1±7.9岁病程2.7±1.1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治疗方法和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保持痛风饮食。治疗组给予非布司他治疗,而对照组给予别嘌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0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血尿酸。血尿酸低于360 μmol·L-1为尿酸控制成功[4],比较两组尿酸控制成功率。观察和记录治疗的不良反应。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尿酸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尿酸水平,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经过20周的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尿酸均显著下降,同时,治疗后,治疗组血尿酸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尿酸 ±SD)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治疗组和对照组尿酸控制成功率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尿酸控制成功率分别为67.8%和42.4%,治疗组控制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尿酸控制成功率(P<0.05)。
2.3不良反应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消化道症状、皮疹和皮肤瘙痒、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见表2。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17.7%)低于对照组(29.7%)。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痛风是嘌呤代谢异常或尿酸排出障碍导致体内尿酸水平升高,单钠尿酸盐结晶沉淀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降低尿酸治疗是痛风治疗中最重要的一环,尿酸的控制水平要求低于360 μmol·L-1。理论上通过饮食控制最多只能降低人体内20%的尿酸,所以药物干预对一部分明显高尿酸血症的痛风患者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5]。
近40多年来,慢性痛风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几乎完全依赖竞争性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别嘌呤醇这一个药物。别嘌呤醇作为传统的降血清尿酸药物,具有抑制尿酸形成的作用,临床中多采用此药物,但由于别嘌呤醇仅抑制还原性黄嘌呤氧化酶,在别嘌呤醇与黄嘌呤氧化酶相互作用中黄嘌呤氧化酶可由于酶中的钼活性中心自发性还原而恢复活性,使别嘌呤醇的临床作用有所下降,同时别嘌呤醇为嘌呤类似物,不可避免地造成对嘌呤和嘧啶代谢的其他酶活性的影响,存在较多不良反应。
非布司他是一种新型非嘌呤类黄嘌呤氧化酶选择性抑制剂,通过降低血尿酸盐浓度发挥降尿酸作用。与别嘌醇不同, 其结构为非嘌呤类似物,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具有选择性,对嘌呤或嘧啶代谢中的其他酶类,如:嘧啶核苷磷酸化酶、嘌呤核苷磷酸化酶、鸟嘌呤脱氨酶等作用很小。非布司他抑制作用的特异性则可避免这些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6,7]。本文观察组应用非布司他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尿酸值水平下降幅度更大,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具有更高安全性。
综上所述,非布司他在痛风及高尿酸血症中的应用可大幅降低血尿酸水平,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参考文献
1蒋兰兰,金星,沈赟,等.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 实用医学杂志, 2014, 20(17): 2827-2830.
2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原发性痛风诊断和治疗指南[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11, 15(6): 410-413.
3张源潮,户中丹,杨兆文,等. 治疗痛风新药非布司他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世界临床药物, 2014, 35(9): 519-522.
4曾学军.《2010 年中国痛风临床诊治指南》解读[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2, 32(6): 438-441.
5杨雪,薛愉,邹和建,等. 非布司他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4, 8(3): 168-170.
6祝晓雨,赵志刚,韩容. 治疗痛风药物非布司他的临床应用与进展[J]. 药品评价, 2014, 11(20): 22-28.
7张源潮,户中丹,杨兆文,等. 治疗痛风新药非布司他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世界临床药物, 2014, 35(9): 519-522.
Clinical study of treatment of febuxostat on gout with hyperuricemia
Chen Yong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The First People Hospital of Zhaotong, Yunnan Zhaotong 657000)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febuxostat on gout with hyperuricemia. Methods: Two hundred and seventeen patients with gout with hyperuricemia from June, 2011 to June 2015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118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99 cases). The patients maintained the gout diet.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febuxostat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allopurinol for 20 weeks. The blood uric acid was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rate of blood uric acid control and adverse re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20 weeks treatment, the blood uric acid of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obviously deceased (P<0.05). The blood uric acid of treatment group after treatment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 The rate of blood uric acid control of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67.8% and 42.4% (P<0.05). Th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17.7% and 29.7% (P<0.05). Conclusion: Febuxostat can decrease the blood uric acid of gout with hyperuricemia and get obvious effect with few adverse reactions.
Key Words:Gout with hyperuricemia; Febuxostat; Allopurinol; Effect; Adverse reaction
作者简介:陈勇,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内科和内分泌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Email:13887071099@139.com。
(收稿日期:20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