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磊
仙台的春天总是比南部地方来得晚些,临行前看好了天气预报,做好了一切御寒装备,还不忘戴着HELLO KITTY的防风口罩,以及超级带热感的雪地靴。像我这种从小生活在上海的小姑娘,抗寒抗冻能力自然是很低的。听说日本的女孩子尽管是冬天也会光着腿穿短裙走在街上,只有我一个人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什么口罩什么围巾都不符合这里的气质,其实一件轻薄的羽绒外套足以抵挡外界的春暖乍寒。仙台因为市区的林荫道和公园的绿木繁茂,又被人们爱称为“杜都”,意思是整座城市像森林一般翡翠常青。
迎接我们第一餐是嫩绿绿时令乡土料理
水芹火锅,宫城县素以水芹盛产而闻名,更是春之七草之一,可被誉为拥有独特香气的和风香草。把水芹从根到叶整根放入,与豆腐和鸡肉等食材混合在一起,以高汤吊味的健康煮,既养生又营养。根不能观赏,但能尝鲜。根部美味无比,咬上一口唇齿留香,好吃到身体颤抖。是的,芹菜根部平时我们都不会注意到,它的爽脆是集天地之灵气,既摒弃了泥土腥味又锁住其口感。
次日赶到盐釜水产仲卸市场,这里早上六点便开门营业了。去一个地方,想领略那儿的风土人情,那就来海鲜集市逛逛。清早的鱼市并没有太多的喊卖喧闹,多了几份惬意。渔夫与摊贩喝茶畅聊,温文尔雅的交流着生意经,在他们的脸上只能找到满足与幸福,让我这个来自大城市的女汉子羡慕不已。海鲜即买即食,甚得我们的欢心。购买生鱼片即可制作海鲜井,这个盖浇饭可不一般,大颗大颗的鱼子酱如红石榴,搭配肥美彪悍的金枪鱼,佐一口海带汤,满满的元气早餐。偌大的市场内包含了三百六十多家店铺,所卖的海产种类繁多,干货、冻货、鲜货一应俱全,感受着热络且充满生命力的海港风情。我们补充体力过后,朝着松岛出发。
作为日本三景之一,松岛景致诗意如画。日本三景最早的起缘被认为是日本儒学者林春斋著的《日本国事迹考》,其中一段写到“丹后天桥立,陆奥松岛,安艺严岛,为三处奇观”,此后此三地变成为日本三景。松岛是散布在宫城县中部松岛湾一带的260多个大小岛屿构成的群岛,灰白色的岩石上挺立着茂密的松树,在此可以观赏到日本极具代表性的海湾风貌,并因季节产生各种变化。松岛不大,景点密集,可谓一步一景。这块风雅之地因在任何时代都令风流雅士着迷,日本著名俳句大师松尾芭蕉在《奥之细道》中曾如此赞叹松岛:“扶桑第一绝景,可与洞庭、西湖媲美”,在此可观赏到日本最具代表性海湾的四季美景。
在松岛湾突起的山岗上,即16世纪时,武将丰臣秀吉赐予武将伊达政宗的书院式建筑的大茶室“观澜亭”,后将它移至松岛。建筑物面向东南方,房顶用木板铺成,由18张榻榻米2室构成,四面被房梁所围绕,房顶为四坡顶,线条轻快,简朴大方,是宫城县指定的有形文物。我有幸潜入观澜亭里的贵宾室,真正体验了一把伊达政宗接的待客之道。亭内的金碧辉煌深深令人折服,屏风上的奢华,浮世绘上的松岛,又是一种不同的解读。另有专人的日本茶艺师奉上抹茶和甜果子,有仙台的毛豆糕和宫城县的南瓜糕,不甜不腻意犹未尽。叹着抹茶打坐观景,很仪式感地接受着古人的气蕴。廊上挂着“雨奇晴好”四个字,十分惬意。
中午来到牡蛎小屋,威武的放入两铲生蚝不加水和任何调料,用炭火烤并盖上特制盖子,蚝儿的营养全部封存于此。这里的海鲜均是当日新鲜打捞,全部自助,不限时间不限数量。超人气的松岛蚝,大中午都在排队,几分钟壳儿就能微微打开,先吃原味,再加点柠檬汁,最后以原汁焖米饭和蚝汤完美收官,不枉此生了。下午再串个场,来到猊鼻溪,据说,因为溪谷上游揽胜丘的对岸岩壁之上有一个形状与狮子的鼻子很像的巨大钟乳石,在明治43年被观光事业的开拓者命名为猊鼻溪。这条溪谷全程长约2公里,两岸是高达50多米的峭壁,最高的可以达到100多米,溪谷内的水位高达30多米。该溪谷形成于距今约2.9到2.5亿年的古生代后期的二叠纪,是河流不断侵蚀上升的地面儿形成的“先行谷”,1925年10月8日,它作为岩手县第一号指定名胜被日本政府指定为“史迹名胜天然纪念物”,1927年名列“日本百景”,与“嵯峨溪”、“耶马溪”并称为“日本三大溪”。伴随船夫吟颂民谣,游荡于溪谷之间,陶醉其境。
晚上奔赴岩手县花卷市,大很温泉山水阁由一位80岁高龄的女主人主持大局。这位女主人见到我们,便盛情呈送上欢迎酒,举手投足大方优雅,关门离开都是面朝我们。夜晚,我泡在温暖柔润的泉水中,目渐奔波的疲劳渐渐消散,远眺头顶的皎洁明月,飘过丝丝轻盈之意。行程的第三天,岩手当地的南部铁器是必选项目。盛冈藩主“南部”氏喜欢喝茶,并且在400年前招募一批水准极高的工匠,为自己铸造从茶具到花器,厨具到风铃等数个品类的器皿。当时,用粗糙的酸性皮膜制作的铁壶,是放入火炉用石灰烧制而成,其耐性远远不及现在的铁瓶。可是,随着战争以及工业革命的到来,民众的生活开始变化,旧时使用频繁的炭和柴,都被煤气和电气所取代。再加上制作锅和水壶等的材料由沉重的铁替换成轻便的铝,铁器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现在可以去到铁器店,挑选几件中意的带回来。
第四天,一早坐出租车到八户车站坐JR到新青森站,因为怕时间来不及叫了出租车,日本开出租车多以老爷爷群体居多,老爷爷的出租司机团做事非常认真负责,彬彬有礼,尤其在路上行驶也是小心翼翼礼让为先。走得时候我总是忘记他们的车门是自动关的,手痒一直想要有关门的冲动。乘坐JR铁路一路过来差不多20分钟,到达准时,车站的指示牌清晰。就这样,我们追寻着富士苹果的故乡,来到青森。
这里的苹果多汁,一口咬下去水分子在空气里绽放,像香槟的气泡般活跃,果酸十足。还有一个不得不看的地方就是立佞武多之馆,立佞武多是高约高22米重约重19吨的巨大花车,其主要材质是由纸、木材、金属丝等材料构成,中心部采用钢筋骨架构以加强其强度。只有每年的“睡魔祭”庆典时,方能请出大花车在街上巡游。固定在8月初举行,为期一周左右。“睡魔祭”男女老幼均参与,有雄厚的群众基础。“睡魔祭”是家长带孩子一同参与,跳喊唱演,兴致勃勃。或许小孩子们并不完全了解“睡魔祭”,甚至并不太明白他们喊的是什么意思,但这一切似乎并不太重要,因为他们总有长大的一天,传统文化的力量在民间。睡魔的传说,来源于青森县夏季炎热,人们希望将妨碍劳动的睡魔和懒散之心,放逐到河海之中随波冲走,也就是取自“眠(Neburi)流”。
驱车一小时后,抵达秋田必须来看看日本国犬。能摸到这只刚满三个月的狗狗也挺不容易的,看到谁都要猛扑一阵,东闻西闻的,然后发发嗲,但是只要闻到不对味的东西,立刻上升到猎狗警报系统。秋田宝宝顽皮得满地打滚,这小眼神还装深沉,在日本人心中秋田犬是果敢与忠诚象征。傍晚,位于秋田县西部的男鹿半岛,在这温泉乡能品尝到自古流传而闻名的渔师莱“热石烤鱼汤”。半岛拥有怪石林立的海滩绝壁,所以造就著名的石烧料理。先将生鲷鱼块放入木桶,倒入一百度左右的沸水,把烧红得男鹿奇石沉入汤中,这种珍稀的火成岩“金石”,其由来是不易烧裂,像金属一样耐高温。利用金石的800度余温烹制,只需少许的秋田好酒、海藻白味噌入味便可。既有一下子就烹煮好的爽快感,又有将海鲜的原汁烤出,味道更是绝美。当然金石只能用两次,否则就会爆裂,它们大多花纹深邃,瑰丽百变。鱼汤鲜而不咸,乳白色的汤底浓稠而厚重,在口腔与味蕾间摩擦出了美味的火花。
第五天,前往相马楼,畅听歌舞姬拔弦弄音。它坐落在山形县酒田市中心,原是江户时代酒田市代表性高级料亭,占地1200多平米。1996年被列为国家登记文化财产建造物。现在经过修复后的相马楼已成为一个边欣赏酒田舞娘的舞蹈边用餐的演舞场和练习场,可观赏与京都大阪一同孕育而发展料亭文化,“酒田舞娘”的舞蹈极致灵动,舞娘还会向店内食客赠送MaiyiKo的纸条,预示着财源滚滚,钱飞入口袋的祝福。它是一座拥有红色外墙的小楼,处处散发着典雅的气氛,也见证着江户时代酒田市的辉煌。小楼共有两层,1楼的20帖榻榻米大小的房间是用于喝抹茶吃点心的“茶房休息处”,2楼的大房间是边欣赏舞娘的舞蹈边用餐的演舞场,以前的厨房变成了相马楼酒田舞娘的练习场。此外,相马楼里还展出每年3月3目的庆祝活动——“女孩节”所用的玩偶以及画家竹久梦二的美人画等美术品,也有售卖日本传统商品的商店,给游客带来浓厚的日本氛围。
稍作停留,我们便又来到藏王温泉,日本最古老的温泉地之一。温泉在1900年之前就已发现,具有美肤汤的美誉,温泉呈奶白色蕴含天然的硫磺的物质,汤体的弱酸性使肌肤Q弹且具有美白功效。然而不可错过却不仅仅是这些,山形县的藏王树冰也是久负盛名。藏王山是位于宫城县和山形县南部的县境处的一座火山,从山脚到山顶可以看到四季的变化,在山脚下还是绿绿葱葱的春天感觉,到山顶的时候已是积雪重重,云雾缭绕的冬天感觉。由于降雪量大,原来一棵棵针叶林都被银装素裹,严严实实。更经由风婆婆的精心雕刻下,树冰千奇百怪,向世人展示大自然真正的鬼斧神工。山形的藏王地区则是一片树冰胜地,周围还设立了滑雪场。赶巧树冰灯光展隆重登场,夜中散发出五光十色的树冰风貌,与白天雪白透亮的树冰截然不同,梦幻浪漫。
第六天,我们的首站目的地便是位于会津市的鹤城,这座著名的古城因美丽的外观像是白鹤从天空飞落到地面一般而得名,距今已有421年历史。该城曾于明治初期毁于一场类似中国的“破四旧”运动,50年前重建后只有城墙还是原来的位置。现在的鹤城是1965年重建的,红瓦屋脊的天守阁忠实地重现了幕府末年城楼的风貌,据说红瓦屋脊的天守阁是现存的天守阁中独一无二的。另外在城楼里还有可以喝到抹茶的茶室“麟阁”,以及具有强烈的目式图腾感的历代城主家纹,上面附有详细的年代介绍。
最后一站,来试吃下喜多方拉面。福岛县的喜多方,有个宁静的小地方叫“坂内食堂”,看了的确是门庭若市。这里原来就是喜多方拉面的老店,还被美国YelpApp评为最受欢迎的日式拉面店第一名。它与札幌、博多并列为日本三大面食城之一。汤底分别以猪骨和小杂鱼干混合制成,面条使用大条的扁平卷曲面条,使其有独特的食感。在福岛县,白河拉面也同样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