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羿男
(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试论“共享”理念下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陈羿男
(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大幅提高。与此同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分配公平问题也被不断放大和提及。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近期发布《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5》,报告显示中国目前的收入和财产不平等状况日益严重,1%的家庭占有全国1/3的财产,而25%的底层民众拥有的财产总量仅在1%左右。2016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2015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2,实现自2008年以来的“七连降”,达到了近15年来的最低点。然而,基尼系数自2003年起一直高于0.4,这意味着按照国际标准,我国贫富差距已十分严重。
经济;分配制度;改革
收入差距过大不仅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和谐。2015年11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这意味着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奉行的鼓励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分配原则将转向以共同富裕为追求目标的共享发展新阶段。
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确立了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逐步建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合的基本分配制度。根据历年统计数据,总结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呈现以下特点:
1.1 国民收入水平有很大提高,国民收入分配向企业和政府倾斜
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2000年居民、企业和政府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3500亿元、10772亿元和17353亿元,2009年为187302亿元、71577亿元和83603亿元,分别增长了2.9倍、6.6倍和4.8倍。说明在国民收入分配中,企业和政府收入增速明显快于居民收入,居民收入份额下降明显。
1.2 居民收入来源以劳动报酬为主,结构持续优化
据国家统计局1990年到2011年数据:
(1)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构成中,工薪收入占比由75.8%下降至64.3%,经营净收入占比由1.5%增长至9.2%,说明城镇居民自主创业积极性持续提高,收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2)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构成中,工薪收入占比由14%增长至30.1%,经营净收入占比由82.4%下降至60.4%,转移性收入占比较由3.6%增长至7.1%,一是说明农民工进城务工机会增多。
(3)是说明政府对农村居民的补贴和转移支付力度有所加大。
1.3 劳动报酬占比较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仍为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财产性收入占比较低,且主要为储蓄利息收入,说明居民投资渠道仍较单一
(1)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较低且呈下降趋势,低于同期发展阶段的其他国家。
世界主要经济体劳动者报酬在GDP中的份额一般在50%到57%之间,而我国2012年劳动者报酬占比为44.7%。
(2)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基尼系数持续居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城乡差距:由于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城乡要素配置方式及生产特点决定了收入差距的必然性。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前者是后者的2.75倍。
(3)行业差距:据人社部《中国薪酬报告》,2005年收入最高行业是最低行业的4.88倍,为历年最高。2005年后差距略有小幅下降。2012年,工资收入最高行业金融业是最低行业农、林、牧、渔业的4.3倍。同时,企业内部不同群体收入差距过大:2011年,2032家上市公司中高管平均薪酬为47.1万元,职工平均为薪酬为8.2万元,相差5.74倍。相差最大的达到
112.77 倍。
(4)地区差距:据人社部《中国薪酬报告》,2008年我国地区最高工资是最低工资的2.69倍。近几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国家宏观政策的实施,地区间收入差距呈逐步缩小的态势。2012年地区间平均工资高低倍数下降到
2.33 倍,2013年以来基本延续了缩小趋势。
(1)市场经济按要素分配方式所遵循的效率原则导致的收入差距。例如劳动者素质差异造成的金领和蓝领收入差距,因自然资源条件差异造成的地区差距等。这是有利于效率的,也是符合公平原则的,也是能为广大民众所接受的收入差距。
(2)市场机制不完善导致的收入差距。我国现阶段仍处于市场经济的转轨期,存在市场化程度不足与市场化过度的现象。例如:垄断造成的行业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①因社会分工和行业投资回报率差异导致的;②因行政性的行业垄断造成的,例如能源开发和供应行业的工资收入因享有政府维持的垄断地位而获得不正常的垄断利润,以及非公有制企业在行业和市场准入上的歧视性政策;医疗等公共服务方面,需求方过度市场化,加上缺乏市场监管机制,出现了天价挂号费等饱受争议的现象。
(3)劳动者取得生产要素的机会不均等导致的收入分配失衡。例如:不同阶层社会成员在获得教育的机会上不平等和由家庭资本产生的代际传递效益等现象。
(4)监管不到位,权力寻租及违法违纪收入导致的收入分配不公。例如:特权收入、腐败收入、盗版走私、制假贩假及偷税漏税收入。
(5)制度设计缺陷导致的分配不公。例如: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城乡公共服务不均阻碍了劳动力要素的流动;各地方政府出于地方保护主义对市场的分割和封锁阻碍了生产要素的流动;税收制度的不完善,没有发挥再分配的调节作用。
基于上述分析,收入分配不均不表示分配不公平,相较于改革开放前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而言,现阶段的收入分配总体上是比较公平的。十三五共享发展理念中提到的共同富裕并不能笼统地理解为缩小收入差距,而应是承认建立在效率与公平基础上的收入差距,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因此收入分配改革不应该否定现行分配制度,而是要正视问题,针对收入分配不公产生的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着重解决影响面最大、民众最不满和违背公平和效率原则的问题。
3.1 收入分配改革思路
共享理念下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核心是鼓励劳动者通过工作取得合理回报,减少公众投机取巧收入。因此应以200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提低、扩中、调高、打非“的方针为指导,同时坚持效率和公平相统一的原则,打破垄断高薪和违法违纪收入,建立橄榄型的收入分配格局,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3.2 主要措施
(1)完善劳动者工资决定机制、增长机制和保障机制。①推动开展区域性和行业性的工资集体协商,促进劳动力市场化定价。②健全工资指导线管理办法,并通过劳动局和工会组织的监督,推动企业落实工资定期增长。③健全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和劳动者法律援助,解决农民工拖薪、欠薪问题。
(2)健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机制。例如探索科技入股、完善技术交易、土地等资源的市场定价等,为按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3)拓宽投资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①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高居民股息、利息和红利等财产性收入。②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土地等资产要素市场化机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4)强化税收的调节作用。
优化企业所得税,为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减负,重点扶持创新型和自主创业型企业,进而扩大就业,保证居民收入增长;明确垄断性收益的税收政策,例如对矿产等行业取得的自然资源收益、金融部门依靠行政手段取得的高额存贷利差,这些收入并非企业努力的成果,应适当征收资源税或利润调节税;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通过建立与通胀水平联动的个税起征点和税率、以家庭为单位计征等手段,调节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推广房产税、遗产税,防止贫富差距代际传递。
(5)打破行业的行政性垄断,规范行业间收入分配。进一步开放行业的准入管制,允许民间资本进入某些领域,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的调控政,规范国企负责人收入。
(6)加强二次分配调节力度,增加政府货币转移性支出;加强社会保障等转移支付,实现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基本保障权均等化;在农民工就业、住房和子女教育等问题上增加政府投入,促进教育、就业机会的公平;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使社会成员享受公共服务权利均等。
(7)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弥补制度漏洞,加强对各类非法收入的监管力度和打击力度。完善各类法规制度,同时充分发挥民众和媒体监督作用,减少各类寻租空间,同时对取得违法违规收入的主体实行严厉的惩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公开财政支出,从根源上减少腐败行为;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建立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账户。
(8)推进慈善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和富人建立慈善基金,免除捐款部分的所得税。
共享理念下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其目的在于实现经济发展成果共享,形成良好的收入分配秩序。上述8项措施主要通过在初次分配中规范要素配置,保证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在二次分配中真正发挥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以期达到以下效果: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逐步提高,国民收入更多地流向居民,实现还富于民,藏富于民,使广大国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基尼系数下降,贫富差距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兼顾公平与效率。大部分劳动者享受均等的教育和就业机会,大部分的企业享受均等的进入市场的机会;收入分配过程更加公平,合理,违法违纪收入进一步减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配置更具效率,收入差距合理化。
总之,共享理念对现阶段收入分配有鲜明的指导意义,明确了未来收入分配制改革的方向。推进共享理念下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我国在收入分配实践中的升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也是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只有人人参与、人人尽力,才能达到人人享有。
[1]唐旭昌.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完善[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04:42~44.
[2]高斌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
[3]茂路.完善我国居民收入再分配制度的财税政策研究——基于差度理论基础的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分层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10:10~17.
F124.7
A
1004-7344(2016)11-0220-02
2016-3-28
陈羿男(1983-),女,经济师,本科,主要从事地铁运营薪酬、绩效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