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法律文化对司法权威的影响及对策

2016-07-14 08:27:33洁平顶山学院
科学中国人 2016年24期
关键词:社会公众权威法院

董 洁平顶山学院

浅谈法律文化对司法权威的影响及对策

董洁
平顶山学院

在我国近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曾经在中国长期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法律文化一直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至今仍存在于现代法律中,并对现代法律产生影响。本文从传统法律文化出发,分析了法律文化对司法权威的影响以及我国在未来的法治建设中如何去提升司法权威这一系列问题。

法律文化;社会公众;司法;权威;维护;提升

法律文化是指一定的国家或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法律规范及行为方式,法律文化是法治社会呈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状态与文化面貌,是存在于人们心底和行为方式中的法治意识,是一个法治国家的法律制度、法律组织和法律实施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能涉及到的法治行为。从特性上来看,法律文化一般具有民族性、大众性及历史传承性等特点。民族性指的是国家本身所独有的法律文化传统的特点及属性;而大众性的法律文化往往指的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法律文化,代表的应是多数群体或者整个地区的而不是个人的法律价值观;法律文化的历史传承性指的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法律文化通过历史的积淀具有丰厚的内涵,这种传统的法律精神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这个国家或民族[1]。

1、从法律文化视角分析我国司法权威弱化的原因

1.1传统法律文化影响了现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的形成

我们都应该知道,整个社会的权利与义务的总量应该是相等的,一旦出现偏差,就必然会导致特权阶级的出现,特权阶层的出现又将会导致法律上的不平等现象。这种法律上的不平等主要表现为,一是由于等级制度、特权阶级造成的不平等。从历史长河中来看,儒家传统尤为强调等级观念,宣扬“分尊卑”、“别贵贱”,确定“尊老爱幼”以及“男女有别”的制度。二是由于传统封建宗法伦理制度所造成的不平等。儒家的三纲五长都足以证明了宗法伦理对我国传统社会公众的影响[2],即便是到了今天,这种影响也是非常广泛的,尤其是现代中子女要绝对孝顺遵从父母,但是这种传统意义上的服从是绝对的,是不分对与错的,并且还通过法律来保障实施的。例如古代北齐法规中的“重罪十条”就包括了“不孝”罪名,这种传统的宗法伦理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演变,到最后就发展到了人们之间开始靠关系和特权办事,不再理会什么法律、法规,这就导致了法律上的不平等现象的出现。

由此可见,我国传统上的法律文化显然是不能够满足建设法治国家的需要的。因此,在现代法治社会,国家需要以平等公平的原则去对待权利和义务,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2传统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文化的结合,导致了社会民众复杂的法律心理及社会现象

首先,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公众的维权意识慢慢觉醒,对法院公正司法的判决期待也越来越高,但是对法院的信任度还是不够,在处理事情中一旦不能满足自己的诉求,就会对法律的公正性产生质疑。其次,由于一些社会成员受不正确的引导,使得他们错误地认为法院能够解决一切问题,一旦不能实现自己的预期结果,就归因于法院,导致对司法的不信任。再者来说,由于东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性,如西方重视程序,强调个人权利而我国重视正义,强调个人义务。这样以来,我国的法官和行政官员在执行法律的过程中,由于潜意识中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现代法律制度的创新与先进的一面就难以充分表现出来,法律在执行过程中就难免会有难度。

1.3法律文化现状对司法的消极影响,影响司法权威树立

法律文化现状对司法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是对法官队伍的影响。由于中国的大多数法官或者法治从业人员接受的几千年传统文化积淀所形成的法律思维模式以及法律观念,还是会潜意识地影响到他的工作方式。所以很多时候法官会因为一些判决问题得不到大众的拥护,司法的权威也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第二,对法院地位的影响。由于长期受传统人治法律文化的影响,社会上普遍把法院当成政府的一个部门,经常被政府指挥工作,这就使得人们对法院的能力产生质疑,使人们对依靠法院解决问题而失去了信心,司法权威很难树立。

2、从法律文化角度分析维护和提升司法权威的途径

2.1增强社会公众法律意识

我们要提升司法权威,就必须增强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一个国家的法治进步不仅需要有公平正义的法律制度,我们还需要不断的提高社会公众整体文化素质以及法律意识,因为社会法律意识的培养与提高直接关系到了司法实行的社会效果,如果一个国家的公民都能够依法办事,信仰法律,那么我们的司法才会得以维护,那些通过非常手段达到维权的法律方式,必然会扰乱了我们的法治社会。所以,只有引导公众建立正确的法律意识,才能有助于法律信仰的形成,才会真正的做到对司法权威的维护和提升[3]。

2.2改善法治现状,增强社会公众对司法的信任

在社会公众中是否能树立司法权威,一方面在于公众是否真的对了解法律,另一方在于法律在现实中是否得到了遵守和执行。可以说,一个国家的法治状况,直接影响着这个国家人民对法律的态度。要改善法治现状,就需从司法机关和政府单位开始实行,一是公正司法。只有司法公正合理,社会民众才会对司法有信心。二是要依法行政。政府机关能依法行政,那么老百姓就会认可法律的权威。三是腐败问题需要整治。如果司法部门存在腐败问题,那么我们所追求的司法公正和依法行政就无法完全实现,这都是需要我们长期去努力坚持的。

2.3加强律师职业化进程,维护大众利益

律师是现代社会象征公平的重要法制力量,是为社会民众利益而发言的集体。他们不仅是法律制度实施的载体,而且还拉近了法律制度和社会生活之间距离,是实现法律对社会发展的有效的中介。律师职业的发展与完善有利于增强公众对法律的信任,弥补公众对法律知识的欠缺,也有助于提升司法权威。因此,我们在加强律师职业的问题上,不仅要提升律师职业道德水平,还要保障律师执业的权利。对律师职业的规范与发展,也必将会推动更多的人利用法律这一有效武器来维护个人的权力,逐渐培养人们对司法的信任。

[1]陈金钊.法治与法律方法[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

[2]张明杰主编.改革司法-中国司法改革的回顾与前瞻[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李晓霞.司法权威的来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3).

猜你喜欢
社会公众权威法院
百姓拆迁心结一朝化解法院主持调解握手言和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03-17 08:58:14
努力给社会公众求证事情的真相——以金华晚报《求证》栏目为例
传媒评论(2019年2期)2019-05-20 09:44:20
班里设个小“法院”
我国法院在线调解的兴起、挑战与未来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人大建设(2017年7期)2017-10-16 01:42:40
权威发布
电影(2017年6期)2017-06-24 11:01:26
社会公众二孩生育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003—2015
学理论·下(2017年2期)2017-03-17 17:52:18
社会公众追究政府生态责任的角色定位
中州学刊(2016年12期)2017-01-17 15:57:09
社会公众视阈下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基于武汉市的调查
管理现代化(2016年2期)2016-01-23 02: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