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常勇,李英萍
1上海大学;2上海财经大学
发达地区老年癌症患者压力调查及应对策略研究
钟常勇1,李英萍2
1上海大学;2上海财经大学
当前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癌症患者群体面对着各种压力。因此了解他们的压力来源和应对之法,认识他们的生活方式将会对社会产生启示性的作用。本研究针对老年癌症患者压力调查以及应对压力的各种策略与方式进行调查与探索,主要调查了解这一群体在面临疾病时所受到的来自各种各样的压力来源,以及他们如何进行应对,同时探讨社会保障政策、医疗支持,和社会工作等社会支持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如何。特色点是在了解这一群体对压力的各种应对策略与方式后,特别是了解非物质因素(宗教、文化、信仰)在老年癌症患者应对策略上是如何作用的。最后通过总结,针对现有措施的不足之处提出对策建议。
老年癌症患者;应对策略;社会支持;非物质因素;社会保障
1.1压力来源
我们认为在面临的压力方面,老年癌症患者面对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这些压力有的是相同的,但更多的则是个体之间的差异造成的。研究发现其所面临的压力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身体疼痛、经济压力以及心理压力。但是不同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关系等种种因素对上述三种压力的影响程度是不尽相同的。
1.2影响癌症患者压力水平及压力应对能力的因素
通过研究得出,经济负担是老年癌症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无论城市还是农村老人,此时大都已停止工作。而我国目前的医疗保障体系尚处在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保障的项目不够充分,保障的标准还有待提高,这也是导致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患者经济负担普遍较重的重要原因。
对于身体疼痛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前期肿瘤所造成的疼痛以及术后进行化疗对患者产生的副作用。因此接受化疗的患者往往需要忍受极大的身体的痛苦。这也是患者所要面对的主要压力之一。
除了经济压力和身体疼痛压力之外,最容易造成困扰的就是精神压力了。精神压力受多方面影响,压力来源及影响因素也较多。而且这种压力只能由患者独自承受,而且绝大部分患者都缺少倾诉渠道,长期以往积压在内心中甚至可能造成抑郁等心理疾病,并可能导致患者消极治疗,从而彻底击溃患者的心理防线。
首先,一般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个人的经验会越来越丰富,应对应激原的能力和技巧也会逐渐增强,压力会逐渐减轻。但是后来发现,年龄与压力基本上呈负相关,压力应对能力与年龄却无显著相关性。
关于文化程度对于癌症患者压力水平及压力应对能力的影响,本研究显示,癌症患者的文化程度越高,压力越小,压力应对能力以及肯定、接受、成熟度越好。因为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会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对癌症可能产生的影响有了较为充分的心理准备,从而应对也更加积极和有效。
本研究还发现,女性患者的压力应对能力以及变化和成熟度显著优于男性患者。这可能是由于中国男性所承担的家庭和社会角色,往往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压力,使他们在面对癌症这个巨大应激时,很难接受和调适。此外很多学者的研究也发现∶女性比男性表现出更好的生活判断力,更能理解压力,并去自我调节、适应与疾病共存的生活。
我们还发现,有宗教信仰的患者其成熟度显著优于无信仰者。这可能是由于有宗教信仰者,他们的心中有较强的信念支撑其与疾病作斗争,他们所感受到的精神支持更加丰富。
2.1老年癌症患者群体的压力应对策略与方式
关于癌症病人的应对方式,格里尔和华生在1987年提出了关于癌症病人的五种自我调整方式的理论:第一种是抗争精神,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病人通常将他们的病情视为一种挑战,他们往往会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治疗。第二种是逃避或者拒绝,这类病人否认诊断固有的威胁,在有些时候这种方式可能是有用的,但他的前提是在不妨碍治疗的前提下。第三种是宿命论,在这种情况下,病人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病情和一切,病人很少会主动获取信息或者试图去改变现状,他们会无条件的信任医生甚至是任何提供治疗的人。第四种是无助或者无望,在这种情绪下,任何的帮助措施在病人的眼里都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无助和无望的情绪已经占据了病人的心。最后一种是焦虑的关切,在做这种情形下,病人往往会过度关注自己的病情,他们会认为任何的身体症状都是癌症的一部分,这会让他们变得不耐烦甚至惊慌失措。
2.2文化、宗教与信仰在压力应对中的作用以及与现实的连接
在本次研究当中,我们特意引入了文化、精神与宗教信仰这一特殊因素,以此作为老年癌症患者应对压力的一种独特的应对策略。这也成为我们访谈中遇到的一个较大的难点。众所周知,在中国有宗教信仰的人数只占总人数很少的一部分,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是没有宗教信仰的,但是这也正是我们这次研究的最重要的创新点和研究点。
对于拥有精神信仰的患者来说,他们的内心较于没有精神信仰的患者来说更为宁静与平和,他们将自己的病情归结为宗教里面对于自己命运的注定,认为这是自己必须经历的,他们对于生死的态度也是比较淡然的,没有太大的对于死亡的恐惧,这是与没有宗教信仰的患者区别较大的地方。此外,我们还了解到他们认为宗教信仰给予了他们内心的一种安静平和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能够让他们觉得减缓身体上的病痛,让他们不再惧怕死亡,让他们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
3.1社会保障方面
这里主要指的是社会保障中的医疗保险中的全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上海市早在2015正式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大病医疗保险,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贫困家庭的医疗负担。但是这项惠民政策在实际运行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很多问题。异地住院就牵扯到了省际医保异地结算的问题。同时还有一部分外来人口并未在户籍所在地参与医保,同时也未在工作地点参保,也未曾购买其他商业保险。这类群体不在少数,他们的医疗费用报销问题也是值得关注的。
3.2医疗支持方面
现阶段癌症的治疗主要依靠手术,以及手术之后的放疗和化疗和后期的药物跟进,这种治疗方式对于机体的损害可想而知。同时还要承受身体上的极大疼痛和副作用,因此癌症患者的治疗往往要忍受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而有时医院方面在选择治疗方案时有时会侧重医院利益,制定超出患者和家庭承受能力的治疗方案,这种现象也时有发生。
3.3社会工作方面
这里所提到的社会工作主要是指医疗社会工作以及志愿者。就现阶段来看,在发达地区虽有一定发展,但受限过多,因此效果不是很理想,而同时需求又在逐步上升,因此这方面急需提高。
4.1继续完善社会保障政策
要继续推进医疗保险体制的改革,不断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尤其是大病医疗保险制度①。首先继续加大政府投入,逐步提高基本医保最高支付限额,用于群众治疗大病;其次要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鼓励各省市地区因地制宜,采取政府委托办理、购买服务等办法,刺激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商业保险机构的专业优势,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放大基本医保的效用,强化社会互助共济的功能,形成政府、个人和保险机构共同分担大病风险,医疗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民消费水平及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的机制。同时,要搞好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慈善救助以及商业补充保险的衔接,探索形成多种形式的大病保障制度,不断提升保障能力。
4.2积极推进医疗单位改革
要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的有效途径。优化公立医院布局,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监管机制。积极探索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增强公立医院的生机和活力,进一步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实现由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来补偿的机制。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院。
在治疗方面取消药品加成,建立医事服务费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②,这样既可以减轻患者负担,又可以合理提高医务人员报酬、调动医生看病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优质服务、合理用药,通过避免开大处方,还可以降低医保支付压力,推动形成人民群众得实惠、医护人员添动力、医疗保障可持续、医院发展有后劲的良性循环。
4.3加快完善医务护工队伍的建设
针对当前医务护工队伍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老年癌症患者照料对医务护工的要求,有必要对医务护工市场以及体系进行有效深入的改革。首先要通过培训实现医务护工队伍的专业化,强化医务护工的专业护理知识和护理能力,使其对不同病情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专业护理,同时力争每一位医务护工都能持证上岗;还要提高医务护工的道德素质和责任心,杜绝不良现象;最后还要对医务护工的市场价格进行科学合理的规范,要根据各方面因素制定合理的医务护工服务收费规定,避免出现乱收费现象,同时要对故意破坏市场机制的行为和个人进行制止以及处罚,进一步完善医务护工体系和市场,实现良性发展。
4.4鼓励社会团体和社会组织以及社会工作者进行专业介入
社会团体和社会组织作为社会力量,有责任有义务去主动关心社会存在的弱势群体以及其他需要帮助的特殊人群。老年癌症患者作为特殊群体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因此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广泛吸引更多的社会团体和社会组织参与进来,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特长对他们进行帮助,在全社会形成关爱老年癌症患者的风气,以此促使更多的人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关心老年癌症患者这一特殊群体,使他们获得应有的尊重和正视,提高他们的抗病自信心,促进他们早日康复。
4.5加强心理社会支持的干预
老年癌症患者面临的心理压力是极大的,因此加强心理社会支持的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未来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方针政策,尽快建立健全老年癌症患者心理干预专业化机制以及综合性整体应对机制,同时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力争首先从心理上解除老年癌症患者的精神顾虑。因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加快,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更要注重人的精神心理情况。
注释:
①新华网.李克强:建立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全民医保体系[EB/ OL].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20719/225112618018.shtml.
②搜狐财经.解剖新医改[EB/OL].http∶//business.sohu.com/yiliaogg/?qq-pf-to=pcqq.c2c.
[1]Ahmadi Lewin,F.2001a.Investigating and spiritually-oriented coping Strategies in the Swedish context∶A review of literature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Illness,Crisis&Loss,9(4)∶336-356
[2]Fereshteh Ahmadi.Culture,Religion and Spirituality in Coping The Example of Cancer Patients in Sweden.2006
[3]Fereshteh Ahmadi,Nader&Ahmadi,Fereshteh.Iranian Islam∶The Concept of the Individual.MacMillan Press,1998.
[4]黄丽等.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癌症病人身心症状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
[5]何松彬,唐维国.长期生存癌症患者的述情障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09).
[6]张彦虎.癌症患者压力应对能力的现状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