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玉利(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四川成都 610041)
甘孜藏族聚居区民俗体育表演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蒋玉利
(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四川成都610041)
摘 要:该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甘孜藏族聚居区民俗体育表演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深入分析了甘孜藏族聚居区民俗体育表演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甘孜藏族族聚居区民俗体育表存在场馆不足,传承保护相对滞后,认识不足等问题,笔者根据甘孜藏族民俗聚居区发展中的问题,探索性的提出了与甘孜旅游业相结合,依托政府支持等建议,旨在能为甘孜民俗聚居区表演业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提供一切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民俗体育 民俗体育表演 民俗体育表演形式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近年来我国西部体育经济快速发展,体育产业深层次形成,对西部民族地区民族体育产业的开发,对体育文化多元性开发,民俗体育产业链的深入研究等问题,成为面临的严峻挑战。
民俗体育是由一定民众所创造,为一定民众所传承和享用,并融入和依附于民众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如节日、礼仪等等)之中的一种集体性、模式性、传统性、生活化的体育活动,它既是一种体育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文化。近年来,随着甘孜藏族地区旅游业发展迅猛,川西甘孜藏族聚居区也以特色的民族文化,吸引各地游客去观光旅游,进而甘孜地区民俗体育表演业也得到大力发展。
通过对甘孜藏族地区的民俗体育表演业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探索甘孜藏族地区民俗体育表演业,调查发展现状,更好更快地发展。找出被限制发展因素,然后发展其民俗体育具有民族文化优势表演业,提出甘孜藏族地区的新的对策与建议。
1.1甘孜藏族聚居区民俗体育表演发展现状
1.1.1甘孜藏族聚居区民俗体育表演的活动内容及形式
在甘孜州民俗体育表演业的形式丰富,表现为:赛马、赛牦牛、举石、抱石、投石、骑马射箭、骑马射击、跑马拾哈达、押加(大象拔河)、碧秀、响箭、古朵、藏式围棋、藏式摔跤等。还有最具吸引力的歌舞形式的体育活动,其中:色达面具舞(藏戏)、丹巴嘉绒锅庄、真达锅庄等,是最具地方魅力和鲜明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项目。
1.1.2甘孜藏族聚居区原著居民民俗体育表演认识程度
甘孜藏族聚居区人民对该地区该民族的民俗体育表演产业认识不如我们想象中的足,很多人对这一概念还很陌生,由于甘孜藏族聚居区地处川西高原,地理位置相对远离城市,人们对外来体育活动划分认识不当。
1.1.3甘孜藏族聚居区普通群众民俗体育表演参与频率
在表1调查中发现,学生参加民俗体育表演活动激情较高,且活动形式丰富这于学校体育的开展有重大关系,学校体育是传播民俗体育表演的重要途径。学校定期的有组织开展民俗体育活动,民俗体育表演,为传播甘孜藏族地区民俗体育表演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
1.1.4甘孜藏族聚居区民族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甘孜州凭借优美的自然独特的环境,旅游业发展迅猛,据以川西甘孜藏族聚居区以特色的民族文化,吸引各地游客来去观光旅游。据报道 甘孜藏族自治州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4个、示范乡(镇)10个、示范村14个。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95亿元,为建设民俗体育表演基础设施做好了扎实的财政基础。
1.1.5甘孜甘资藏族地区民俗体育表演业传播途径
在实地调查中了解到,很多市民仅仅只关注表演业中的表演内容形式,而对甘孜藏族聚居区民俗体育表演业文化背景知识模糊不清。
表1 甘孜藏族聚居区普通群众民俗体育表演参与频率
1.2甘孜藏族聚居区民俗体育表演业保护与发展中的问题
1.2.1民俗体育表演场馆不足
聚居区民俗体育表演活动的场馆使用中,规范化的场馆较少,开放式乡镇草原较多,虽城市公共广场自由且免费为市民提供,可参加活动无组织,较为分散,不能形成固定表演活动形式。
1.2.2保护传承的措施相对滞后
由于人们之前对民俗体育文化意识淡泊,造成了很多表演项目流传度不广甚至是误传,表现形式不够规范,普及度也就相对较低。另一方面,由于川西地区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与外界交流较少,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和艺术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但也导致了该地区保护传承的措施相对滞后。
1.3甘孜藏族聚居区民俗体育表演业发展契机
1.3.1结合“体验经济”和“体验产品”的特性深入挖掘表演经济
“体验”通常被看成服务的一部分,但实际上体验是一种经济物品。利用甘孜藏区的独特人文优势,开发文化旅游,开展与旅游相关的“体验产品”,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参与到甘孜藏区的人文活动中。
1.3.2与甘孜州丰富的旅游资源联合开发
甘孜州具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在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着力进行民族体育资源开发,组合民俗体育表演旅游产品,民俗体育歌舞,民俗体育形式等多方面。
1.3.3与甘孜州新农村建设互动发展
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民俗体育表演业,是硬件与软件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新农村建设是民俗体育表演业发挥自己功能的物质依托。没有新农村建设这一依托,很难实现民俗体育表演的跨越式发展。
2.1结论
2.1.1甘孜藏族地区市民对民俗体育表演业认识不足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甘孜藏族地区民俗体育表演活动的开展由于发展晚,底子薄,活动场地少,场地分布不均、缺乏民俗体育表演业指导人员,人存在对民俗体育表演业认识不足等情况。
2.1.2甘孜藏族聚居区民俗体育表演业经济基础较薄弱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受外来现代体育表演业冲击较大,文化融合,具有民俗特色的体育表演业市场前景呈不稳定状态,民俗体育偶尔会有现代体育表演替代民俗体育表演业的趋势,致使民俗体育表演业经济发展较为缓慢。
2.1.3甘孜民俗体聚居区育表演业活动形式单一
甘孜广场民俗体育表演活动的开展中,多是以“锅庄”为主,动作简单易学,虽具有较好的参与性,可作为发展民俗体育表演,可是,发展民俗体育表演业,还应该多形式,多元化发展表演内容以及表演形式。
2.2建议
2.2.1加强宣传力度
像大家所熟知的传统文化一样,传播一种表演以及表演形式,内涵,并在相应的节日做相应的节庆中进行民俗体育表演,表演给广大群总观看,参与,然后广大市民对民俗体育表演业了解、宣传。
2.2.2依托政府支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2013年3月甘孜州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实施《关于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文化强州的决定》、扎实部署了2013年工作,全州文化系统将着力抓好十项工作。
参考文献
[1]十八届三中全会政府工作报告[R].
[2]张冰松.藏区民俗体育文化探索[J].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4):75-78.
[3]潘华,崔莉.论四川民俗节令体育文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167-172.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6(a)-0106-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6.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