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临床干预措施研究*

2016-07-13 09:43:33戴郁龙陈先养
中国医学创新 2016年12期
关键词: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戴郁龙陈先养



消化道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临床干预措施研究*

戴郁龙①陈先养①

【摘要】目的:分析消化道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因素,为制定医院感染的临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4月入住本院并接受消化道手术治疗的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采集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根据患者围手术期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筛选可能与消化道手术后医院感染有关的因素,然后对筛选出的可能因素进行校正,校正方法为多元Logisitc回归分析,明确消化道手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入住本院并接受消化道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根据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2014年最新版)进行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上述独立危险因素,制定临床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医院感染与消化道手术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GCS评分、手术时间、切口类型、有无术后再次手术、有无气管插管/切开、有无术前使用抗生素及术前营养状态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itc回归分析显示:GCS评分<7分、手术时间≥1 h、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术前营养不良作为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采取临床干预措施后,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率为5.56%,对照组为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作为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与医院感染发生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有GCS评分<7分、手术时间≥1 h、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术前营养不良,根据上述独立危险因素而制定临床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巩固临床疗效及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消化道手术;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临床干预措施

①广东省遂溪县人民医院 广东 遂溪 524300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Suixi County,Suixi 524300,China

手术作为是现代医学的重要诊疗手段,常采用医疗器械对患者机体进行切除、缝合等治疗,达到切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移植器官、改善机体功能和形态的效果;但由于手术具有侵袭性,对机体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及其他原因,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1]。消化道手术作为临床常见的手术之一,主要用于诊治胃部、结肠良恶性肿瘤;而医院感染作为制约消化道手术疗效、安全性及改善预后的重要因素。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所获得的感染,作为消化道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2]。在消化道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过程,与环境、宿主、手术操作及微生物等因素密切相关。根据美国CDC 1999年颁布《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的分类,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年龄、营养不良、肥胖、吸烟、糖尿病、ASA评分等,为制定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风险。对此,加强对消化道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因素进行分析,为制定临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对预防消化道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影响消化道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制定医院感染的临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4月入住本院并接受消化道手术治疗的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6例,女52例;年龄42.5~75.8岁、平均(62.3±5.2)岁。纳入标准:采取消化道手术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无明显远处转移病灶;入院前或入院时不存在感染;并发医院感染患者的诊断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001年版),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排除标准: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功能障碍;临床病历资料不齐全者。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入住本院并接受消化道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

1.2 方法 采集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基础疾病、GCS评分、术前白细胞数量、术前血糖水平、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切口类型、住院时间、有无术后再次手术、有无使用糖皮质激素、有无气管插管/切开、有无术前使用抗生素及术前营养状态。根据患者围手术期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筛选可能与消化道手术后医院感染有关的因素,然后对筛选出的可能因素进行校正,校正方法为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消化道手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入住本院并接受消化道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根据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2014最新版)进行临床护理,口服及肠外抗生素给药治疗,不要剃除手术部位的毛发,控制血糖,维持体温在常温,围术期给氧治疗,使用消毒液进行备皮及使用创面防水保护膜;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上述独立危险因素,制定临床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根据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制定临床干预措施,对GCS评分<7分的患者进行每日唤醒,唤醒的有效指标是使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明显;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最大限度缩短手术时间;术前应用预防性抗生素,术后加强换药并根据敏感细菌针对性应用抗生素;术前纠正患者营养状态,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对比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X2检验;采用方差分析单因素分析的方法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将单因素分析的相关因素代入至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分析,经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明确消化道手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消化道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4月入住本院并接受消化道手术治疗的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围手术期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感染组19例、非感染组89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7.59%,其中手术部位感染7例、呼吸道感染4例、消化道感染4例、泌尿道感染2例、皮肤软组织感染1例、口腔感染1例。

2.2 单因素方差分析 医院感染与消化道手术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GCS评分、手术时间、切口类型、有无术后再次手术、有无气管插管/切开、有无术前使用抗生素及术前营养状态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单因素方差分析 例(%)

2.3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GCS评分≥7分、手术时间≥1 h、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术前营养不良作为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详见表2。

表2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2.4 观察组和对照组医院感染率对比 经采取临床干预措施后,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率为5.56% (2/36),对照组患者医院感染率为16.67%(6/36);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 X2=18.574,P<0.05)。

3 讨论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消化道手术患者并发医院感染,不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延长住院时间、恶化患者的预后及增加医疗费用。在本研究中,2013年9月-2014年4月入住本院并接受消化道手术治疗的108例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7.59%,其中以手术部位感染、呼吸道感染及消化道感染;提示消化道手术患者仍然存在多种医院感染的风险,需进一步提高对医院感染的临床干预水平。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筛选可能与消化道手术后医院感染有关的因素,对筛选出的可能因素进行校正,校正方法为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CS评分<7分、手术时间≥1 h、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术前营养不良作为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GCS评分可综合评估患者的睁眼反应、语言反应和肢体运动三大方面,作为评价昏迷程度的观察指标,昏迷程度与GCS评分呈负相关,而GCS评分<7分,提示患者处于昏迷状态[3]。大量研究表明,消化道手术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患者的机能保护性生理反射处于停滞状态,如咳嗽、吞咽等反应显著减弱或消失。由于GCS评分<7分,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导致患者的治疗护理依从性较差,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障碍,需供助留置胃管进行营养供应、给药及引流分泌物,显著增加消化道及呼吸道感染的风险。谢春雷等[4]研究认为,昏迷状态的患者可引起外周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应激激素、儿茶酚胺、多巴胺及胰高血糖等,直接扰乱患者的免疫因子分泌平衡,降低免疫功能,增加病原菌感染的风险。此外,荣红辉等[5]研究指出,随着术后患者昏迷程度加大,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障碍,消化道蠕动功能受阻,易积聚代谢产物、病原菌滋生及误吸异物,极易并发呼吸道感染及消化道感染。

消化道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随着临床对消化道手术的精确率及成功率不断增强,手术时间随之延长,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率呈增高趋势。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1 h作为消化道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徐建梅等[6]在统计分析医院感染与手术时间的关系中,发现手术时间≥1 h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手术时间<1 h,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由于消化道手术多属于开放性手术,主要以污染切口为主,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手术切口暴露于外界环境的时间延长,与感染相关因素接触的概率增大,导致医院感染的风险显著升高[7]。大量研究表明,在手术时间≥1 h的情况下,消化道手术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与手术时间平行增加,但手术时间对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与手术类型、操作技巧及基础性疾病等因素有关。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作为产生细菌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刘竹歌[8]研究指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可破坏口咽部、胃肠部等部位的菌群平衡,导致细菌、真菌寄生滋长,甚至引起耐药菌株的产生。大量研究表明,耐抗生素的菌株产生与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密切相关,可进一步加剧二重感染的风险[9-10]。在消化道手术的前后,长时间使用不合理剂量的广谱抗生素,可导致机体益生菌的寄生状态改变,引起肠道、气道及口腔内细菌群内出现耐药菌群,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消化道手术患者在原发性疾病或基础性疾病的影响下,围术期广泛使用抗生素,存在二重感染的风险。赵恩瑞[11]研究认为,消化道手术患者在病情严重情况下,机体免疫功能低下,需借助合理剂量、疗程及特异性强的抗生素清除过度繁殖的致病菌,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对此,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

营养水平作为改善消化道手术患者预后的物质基础,通过提高营养水平,对消化道手术患者进行支持治疗,与提高抗菌及手术治疗的疗效具有协同作用。大量研究表明,术前营养不良导致患者处于低白蛋白血症,脂肪代偿性减少、肌层变薄、心肌纤维混浊肿及多组织器官萎缩性功能衰退,不利于协同提高及巩固手术疗效[12]。赖瑜梅等[13]研究认为,术前营养不良可导致消化道手术患者的切口愈合延缓,增加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危险。此外,韩保卫等[14]研究指出,持续性营养不良可导致机体形成负痰平衡、电解质平衡紊乱、心肌收缩乏力、肾肝功能的损害因子表达水平上升及降低特异性免疫功能。文献[15]报道,术前营养不良与术后医院感染、伤口愈合不良或死亡具有关联性,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

对此,本研究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入住本院并接受消化道手术治疗的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根据GCS评分≥7分、手术时间≥1 h、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术前营养不良作为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制定临床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率为5.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提示根据上述独立危险因素而制定临床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巩固临床疗效及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裴俊烽,张前进,陈柏庆,等.恶性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

(10):2312-2313,2316.

[2]冯钲葵,郭柳波,梁群娣,等.消化道手术患者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及其相应的护理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3):229-230.

[3]谢昆华,唐尚伟,杨志寨,等.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Hp感染者根除Hp治疗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 (1):1-3.

[4]谢春雷,方文,李春霞,等.颅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5):643-645.

[5]荣红辉,刘运喜,曹圣山,等.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12(8):463-466.

[6]徐建梅,喻蓉艳,杨玲,等.老年颅脑手术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8):119-120.

[7]王玉兰,胡爱荣,姜晶,等.卵巢癌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8):4447-4449.

[8]刘竹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9(4):530-532.

[9]徐丽丽,李丹,侯彩妍,等.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9):4043-4045.

[10]张新英.脑血管疾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5(5):14-15.

[11]赵恩瑞.普通外科腹部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2(21):422-423.

[12]黄荔红,游荔君,王佳,等.手术部位感染回顾性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3,23(2):97-100.

[13]赖瑜梅,李雄文,黄丽华,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医药前沿,2014,17(13):18-20.

[14]韩保卫,李朝辉,李文献,等.胃肠肿瘤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5):1111-1113.

[15]杨玉兵,王耿泽,张海洋,等.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4):3268-3270.

Nosocomial Infection Factors Analysis and Clinical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DAI Yu-long,CHEN Xian-ya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12):141-145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factor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and providing th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interventions.Method:We collected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of 108 patients who were underwent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from September 2013 to April 2015 in our hospital.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infected group and non-infected group,accor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perioperative infection.ANOVA was applied to select the relevant factors with nosocomial infection after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and then found out possible factors to correct with the correction method Logistic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in order to clear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after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We took prospective study and selected 72 patients who were underwent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from May 2014 to May 2015 in our hospital as research objects.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accepted clinical care according to the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Prevention Guidelines(2014 latest edition),while based on the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cared with clinical interventions according to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above.The 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ANOVA showed that the nosocomial infection after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ith patient’s age,underlying disease,GCS score,operation time incision type,with or without postoperative reoperation,with or without and antibiotics,and also in terms of preoperative nutritional status(P<0.05).Logistic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after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were GCS score<7 scores,operative time≥1 h,the irrationaluse of antibiotics before surgery and malnutrition.After taking clinical intervention,the 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5.56%,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16.67%,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Nosocomial infec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has correction with multiple factors.Among them,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after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were GCS score<7 scores,operative time≥1 h,the ir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before surgery and malnutrition.Taking clinical interventions according to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consolidate clinical efficacy and improve patient outcomes.

【Key words】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Nosocomial infection; Risk factors; Clinical intervention

*基金项目: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2015B01067)

通信作者:戴郁龙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12.041

收稿日期:(2015-10-30) (本文编辑:程旭然)

猜你喜欢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手术器械摆台图谱在手术室护士培训中的临床应用
外科临床护理过程中手卫生教育与预防医院感染
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2例临床研究
医学信息(2016年30期)2016-11-28 21:01:15
重症监护病房感染危险程度分析与护理措施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因素的分析与探讨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4:41:50
加强护理管理 控制医院感染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4:11:56
产科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3:12:34
普通外科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2:29:29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保健指导
科技资讯(2016年19期)2016-11-15 10:33:36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