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贸易壁垒法律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6-07-13 11:53:12中共海西州委党校沈世梅
中国商论 2016年14期
关键词:绿色壁垒国际贸易

中共海西州委党校 沈世梅



绿色贸易壁垒法律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共海西州委党校 沈世梅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表现愈加突出,出口产品范围越来越广泛,涉及到纺织品、电子产品、食品等多个领域。但是,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逐渐走入了瓶颈期,难以在出口结构和出口份额上获得新的提升,尤其是我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贸易壁垒逐渐减少,但贸易份额却没有相应增加,某些产品甚至出现下滑趋势。这些现象与日益增加的绿色壁垒有着密切关系,非关税壁垒的出现,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本文在分析绿色壁垒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作了进一步研究,并从经济及法律的角度探究其对策。

关键词:绿色壁垒 非关税壁垒 国际贸易 WTO 金融政策

绿色壁垒是商品进口国以保护人类健康、资源和环境为由,通过颁布实施严格的环保法则、技术标准等对出口国进行贸易限制的方式。绿色壁垒对于商品出口国而言是出口障碍的设置,也是提升出口商品环保标准和技术的挑战,需要商品出口国客观看待,积极应对,在保障自身利益不受到无故损害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产品环保附加值,实现自身实力与出口效益的双赢。

1 绿色壁垒的概念分析

对当下的对外贸易企业而言,需要重新审视绿色壁垒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不断提升企业生产环保技术的同时,积极运用法律手段应对来自商品进口国的绿色贸易屏障,获得生产技术和经济效益的提升。“绿色壁垒”是“绿色贸易壁垒”的简称,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逐渐增加,需要引起国家经济、环保等部门的注意,在鼓励企业提升环保技术的同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稳步发展。

绿色壁垒的最初概念是指那些为了维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进口国为限制某些国际贸易活动而设立的法律、法规、标准及行政措施,从而有效减少由于某些贸易活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不断变化,某些商品进口国,打着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名义,恶意设置一系列过分苛刻的,或者高于国际公认水平的环保标准,从而达到限制出口国的贸易额度的目的,是一种保护本国产业发展的非关税贸易壁垒。

2 当前绿色壁垒的新特点

当前的绿色壁垒中不排除存在恶意提高环保标准的现象,但只要对其进行分类归纳,就不难找出应对策略。当前的绿色贸易壁垒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新特点。

2.1 广泛性日益明显

绿色贸易壁垒的广泛性呈现在其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两个方面。在影响范围上,绿色壁垒不再出现在食品、纺织品等商品中,而是涉及电子产品、传真机、蓝牙设备、电子存储设备等,对于机械类产品的限制项和限制标准也不断提升,影响范围不断增加。在影响程度上,绿色壁垒的环保标准不仅是针对最终产品的,还包括产品进入该国后的所有生态链中,包括回收利用,甚至销毁后的处理方式等。除此之外,绿色壁垒的检验标准不断调整,每一项检验费用的产生以及新的检验项目设立,都会给商品出口企业带来相应的经济技术影响。因此,绿色贸易影响的广泛性日益明显。

2.2 示范效应日益增加

绿色壁垒在各个商品进口国之间会形成一定的效仿示范效应,限制措施会在一定范围内被广泛模仿。比如,一些欧盟国家增加农药残留的限制项目后,相应的日本等东南亚国家也会设立相应的限制项目。比如,在日本提出增加茶叶残留检验项目后,其他东亚国家也将茶叶残留检验项目由76项增加到了276项。另外,在德国检验出我国商品包装中苯含量超标后,其他进口同样产品的国家也都提出来相应的赔偿标准。

2.3 隐蔽性日益显著

绿色壁垒不是简单一句环保技术要求可以概括的,其实是一套具有相当复杂程序的检测检验系统。近两年来的绿色壁垒突出了对产品能耗的要求,甚至使用生命周期的检测,这样的检测不仅隐蔽,即使检测时也需要一连串的技术程序,大大增加了出口难度和检测成本。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国家对产品的具体检验项目不做明确要求,在执行检测时就大大增加了检测环节的可变动性,使出口国家的企业难以抓住规律。

2.4 执行标准日益严格

最初的绿色壁垒只是中对检测不合格的产品及企业进行相应的流通限制,如一旦检验不合格将对该产品及企业进行数年的禁止进口的限制,但是,近年来的执行标准日益严格,一旦某项检测不达标将禁止该企业在进口国的一切商业活动。假如想再次进入该国市场则需要在国内重新进行公司注册等一系列手续,从而达到进口国自身减少损失的目的。

3 应对绿色壁垒的对策研究

应对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的不良影响,需要客观地看待绿色壁垒的存在和作用,一方面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份额的增加,另一方面却为环境保护作出了应有贡献。因此,要客观地看待这一把双刃剑,从对促进我国环保技术提升,引导企业改造升级的角度提出经济上和法律上的应对策略,确保我国企业的经济利益不受到伤害。

3.1 积极应战,主动洽谈

我国企业以及对外贸易管理部门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别国对我国的绿色贸易壁垒,不能做无谓抵抗更不能逆来顺受,要依据原则开展积极抗辩,将逐项绿色壁垒放到国际贸易大环境中思考,可以采取与其他出口国合作的方式,促进进口国对绿色壁垒的设置,假如有些是具有针对性的绿色壁垒设置,就需要以谈判的方式,消除进口国对我国商业发展的错误理解,建立协商一致的合作条约,减少不必要的绿色壁垒检测项目,从容应对洽谈条件,为国家和企业争取利益。

还可以运用分析该国绿色壁垒条目的方式,对检测项目进行分解细化,从而减少对我国商品的限制。例如,在欧盟对热带水果进口中设置绿色壁垒时,将我国与东南亚各国归为一类,设置了同样的检测项目。但经仔细研究后发现,许多检测项目由于气候、地域等原因,不会出现在我国出口的热带水果中,这样就可以通过协商洽谈,省去不必要的检测,为我国热带水果的出口开通相应的绿色通道。

3.2 推行环保,主动提升

有些进口国家的绿色壁垒是经过国际认可的检测标准,但是由于我国国内产品检验技术落后等原因,并没有把该项检测放入出厂自检项目中。这样不仅增加了出口检测成本,还影响了该产品在国内的质量提升。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与国际接轨的绿色检测体系是非常必要的行为。从法律角度,可以对环保标准进行重新设置,延伸检测链条,从产品的设计、原料选择、生产过程、排污程序,以及产品报废后的处理进行全链条标准设定,这样既能够督促国内企业增加产品的环保投入,还能够促使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进行技术提升,使国内消费者也能够享受到与国际接轨的环保产品。

这种应对方式不仅能够为环保生产和环保技术的应用提供制度保障,还能够减少产品出口的碰壁,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应对策略。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肯定还会遇到困难,比如产品成本增加,影响销路等。因此,推行环保标准设定的改变还有一条漫长的路要走。

3.3 坚持贸易自由化,坚决抵制贸易保护主义

在国际贸易事务中要坚持贸易自由化的立场,不能因别国对我国设置不合理的绿色壁垒,就采取同样的方式进行还击,这样既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不能增加两国之间的产品流通和经济发展,又违背了国际贸易组织的相关原则要求。我国在面对恶意绿色贸易壁垒时要积极运用相关原则和规定,参与到国际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的洽谈中,参与绿色壁垒的设置和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这样才能够争取到与发达国家平等对话的地位和机会,从而为维护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还要充分运用世界贸易组织中对发展中国家的政策优惠,进一步延伸优惠范围,强调发展中国家与发展国家的基本经济差别,应当享有相应的待遇倾斜,从而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贸易组织本身具有解决贸易争端机制,是防止国际贸易机制扭曲,避免恶性争端的有效调节机构。我国应当充分利用这一协定机制积极地为自身争取利益,促进关税贸易总协定的日益完善,从而达到避免各成员国在适用解决争议的法律时出现争议和分歧,利用这一机制突破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这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和国际贸易环境维护都具有建设性意义。

3.4 调整贸易结构,优化产业布局

在当前绿色壁垒日益广泛化的背景下,出口国必须在出口产业结构和自身产业布局上做出调整,从本国经济发展环境出发,对一些污染严重、环保技术落后,环保改造成本高的企业进行逐步弱化和消失。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产业结构,实现量的变化到质的提升。比如,最初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占有绝对优势,生产劳动力成本低,即使在增加关税的基础上也能够获得绝对的价格优势。但是,随着关税的减少,绿色壁垒的增加,劳动密集型产品所需要的检测成本反而上扬,不仅失去了价格优势,反而暴露了自身技术含量低的缺点。针对这种状况,就需要我国主动调整贸易结构,不断增加产品科技、环保附加值,从而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从产品出口比例中不难发现,近年来我国高端电子产品的出口贸易量大幅度上升,而中国制造的产品在贸易额中贡献却有所下降。这就是逐渐调整贸易结构的表现。在日后的对外贸易中,仍旧需要坚持正确的环保观念和绿色生产工艺,促进国内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使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机构中收获赢得的“蛋糕”。

4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知,绿色壁垒的出现和增加对我国经济发展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是促进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强心针,对我国经济发展大局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能够促使我国主动打破国际绿色壁垒,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这有利于推动我国贸易和环境保护法等法律制度的完善,解决我国绿色贸易法规零散,缺乏可操作性的问题,使环保法与对外贸易法进一步协调统一,还能够督促我国主动建立与发达国家的平等合作关系及协商机制,增强更加专业和顺畅的交流沟通。值得注意的是,积极应对绿色壁垒能够有效防止环境污染的转嫁,防止发达国家以攻破绿色贸易壁垒为理由向我国输送非绿色产品。

由此可见,我国企业从自身出发,找到适合企业产品转型升级的突破点,获得质量提升,在国际贸易中争取立足之地是打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必经之路,是消除我国对外贸易瓶颈期的有效抓手,需要企业管理者积极应对,主动出击,在国际市场上获得利益共赢。

参考文献

[1] 谷玲.绿色贸易壁垒的法律分析与应对思考[J].天中学刊,2013 (05).

[2] 何超男.浅析中国农产品出口日本遭遇的绿色贸易壁垒[J].商,2013(11).

[3] 黄维娜.国际贸易中企业社会责任壁垒的演进与应对[J].经济与管理,2013(02).

[4] 高桂雪,张文文.析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1).

[5] 张作源.试论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法律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3(02).

中图分类号:F75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5(b)-102-02

作者简介:沈世梅(1981-),女,青海省乐都县人,中共海西州委党校,讲师,本科,主要从事法律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绿色壁垒国际贸易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中国外汇(2019年10期)2019-08-27 01:58:04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塑料助剂(2019年3期)2019-07-24 08:51:20
中国纺织品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现状分析
出口企业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绿色包装提高产品竞争力
考试周刊(2016年88期)2016-11-24 15:24:53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08:39:06
分析我国品牌营销的管理及发展问题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1:55:52
环境保护下的绿色贸易壁垒问题
商(2016年6期)2016-04-20 10:26:36
2015年《国际贸易》月刊总目录
国际贸易(2015年12期)2015-03-10 10: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