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慧娥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教学部,福建 漳州 363000)
从漳州市第七届农运会跳绳比赛看跳绳的发展
戴慧娥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教学部,福建 漳州 363000)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现场观察与访谈法、数据分析法,对漳州市第七届农民运动会跳绳比赛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基层跳绳运动开展状况,分析影响跳绳运动的因素,提出改革措施,旨在促进漳州地区跳绳运动比赛的普及与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运会;跳绳比赛;调查分析;发展
跳绳在中国源远流长,至今已具有上千年悠久的历史,唐宋明清都有记载。跳绳运动原属于庭院游戏类,后发展成民间竞技运动。作为我国民族文化体育项目,跳绳运动早在南北朝时期已出现了。在隋唐时期跳绳被称为“透索”,到明代被称为“跳白索”,清朝时期又被称为“绳飞”,到民国以后才被称为“跳绳”。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跳绳的健身作用也不断被发掘出来,人们对于跳绳运动有了全新的认识。跳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健身效果突出。作为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方式,跳绳运动简便易行,不受场地限制,让参与者随时随地都可以投入到健身中,又能达到健身效果,很受老百姓的欢迎。总而言之,跳绳运动能有效锻炼个人的反应和耐力,有助于保持人体体态健美和协调性,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对心肺系统等各种脏器、协调性、姿态、减肥等都有很大的帮助,是一项老少皆宜的全身性有氧健身运动。
为贯彻国务院发布的《全民健身计划》,促进全社会的和谐发展,进一步发展全民的健身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体育强国进程,推动全民健身工作的开展,并为选拔参加福建省第八届农运会的人才,漳州市第七届农民运动会(四年一届)跳绳比赛于2014年10月在长泰县少体校举行。本届跳绳比赛竞赛规程详细,裁判组织到位,更有曾经担任过省农运会跳绳比赛的经验丰富教练、裁判员参与。裁判队伍主要由市区高校体育教师担任,以及部分中学体育教师、少体校教练,充分体现裁判工作的公平公正。
本届比赛由漳州市人民政府主办、长泰县人民政府协办,充分体现漳州市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精神,是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重要举措的平台。
1.1研究对象
以漳州市近三届农运会跳绳比赛为研究对象,了解基层跳绳比赛成绩与省农运会成绩对比,在项目设置有何不足,就漳州跳绳运动的发展提出看法。 漳州市第五届农运会跳绳比赛在漳州体训基地举行,第六届在龙海市龙佳山庄举行,第七届在长泰县少体校。从最近三届农运会跳绳比赛来看,每一届的比赛规模都超过上一届,竞赛组织也更为完善,竞赛水平不断提高。可见我市的跳绳比赛已经逐步走向系统化、规范化。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利用各种文献数据检索查阅有关影响跳绳运动发展的文章,收集近年跳绳比赛成绩资料。
1.2.2现场访谈法
采取现场采访与个别回访的方式对各地区体育管理人员、参赛选手、现场观众等进行相关问题访谈。
1.2.3数据分析法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1本届市农运会跳绳比赛成绩与近三届省农运会跳绳比赛成绩对比分析
2011年在三明举办的福建省第七届农民运动会跳绳比赛中,漳州代表队虽然获得团体总分第五名,但从各个单项比赛成绩来看,离各项目最好成绩(见表1)还有一定的差距。男子30秒间隔交叉单摇漳州代表队获得第一名,30秒混双、1分钟集体跳、3分钟10人“8”字跳三个项目漳州代表队均获得第二名,与当年省赛最好成绩较为接近。女子组的成绩与最好成绩还是有明显差距的。
表1 福建省第七届农民运动会跳绳比赛成绩汇总
本届市农运会跳绳比赛的成绩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漳州跳绳竞技水平的高低。从比赛成绩分析(见表2),本届市农运会跳绳比赛个别项目成绩与第七届省农运会成绩差距明显,说明竞技水平提升空间大,尤其是女性。可以通过加强交流、规范比赛、强化训练等方法提升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表2 漳州市第七届农民运动会跳绳比赛(2014年10月)成绩汇总
2.2本届参赛运动员年龄状况分析
本届农运会跳绳比赛参赛队伍完整,涵盖了各个县、地级市、区等,参赛队员由不同年龄段组成,88名运动员年龄跨度大,最小13周岁、最大45周岁(见表3),参赛运动员平均年龄是男26.09岁,女28.71岁,东山代表队平均年龄最大,男39.25岁,女41.25岁;华安代表队平均年龄最小,男21岁,女15.25岁(见图1)。本届比赛运动员覆盖面广,跨度大,体现跳绳运动适合各个年龄与阶层人员的参与,不同层次的参赛人员从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参赛单位和参赛队员的积极性,并为创造最好成绩打下基础。
表3 参赛队员年龄分布情况
2.3本届各参赛队赛前准备分析
经过调查,在这几届农运会跳绳比赛中,成绩较好的几个队伍长泰、龙海、华安等单位,都对比赛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从收到竞赛规程后,各单位都指定文体局领导作为跳绳比赛的总负责人,制定跳绳比赛方案、参赛选手的选拔与集训、竞赛进程的具体安排,有条不紊的开展赛前准备工作。精挑细选,保证能够选拔出优秀选手,下发通知,对运动员进行逐级筛选,确保选手质量。集中时间、统一训练,各单位都制定训练方案模拟比赛环境,克服天气炎热、环境不适等各种不利因素的干扰,为取得优异成绩,在人财物等方面都给予最大支持。
从现场的访问,了解各队伍的组队及运动员的选拔情况,选材没有深入了解运动员的基本情况教练员水平受到限制,对跳绳运动的学习途径较为单一,只是利用以前学过的技术进行教学、或者利用网络进行简单的学习,没有进行系统深入的培训。教练员缺乏主观上学习精神。运动员学习过程中,年轻队员在学习的时间、精力和积极性都比年长者高。体现基层队伍选拔运动员偶然性较大,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区域性,训练过程随意性较为明显。
图1 各参赛队伍平均年龄分布图
2.4成绩分布不均匀
体现各队训练水平的差异(见表4)。从近几年比赛成绩看,各项目成绩略有提高,但是与福建省的最好成绩比还有一定差距,说明训练有待提高。
从比赛结果看,成绩分布不均,各队差异性较大。主要表现在个别单位重视不够,由于都是业余训练,没有合理安排好训练与工作时间,很难按照计划进行有规律的系统训练。
训练缺乏科学性没有系统长远考虑,个别单位平时没有广泛开展跳绳活动,缺乏跳绳项目的基础选手,等到竞赛规程下来,临时组队,训练时间短,比赛效果不理想。
表4 团体总分前六名得分情况
结合图1和表4得知,从男子个人项目看来,20~25岁为中坚力量,得分多,芗城、东山及诏安代表队平均年龄在30岁甚至是35岁以上,年龄偏大,体力明显不够。集体项目关键是“稳”“准”“快”,年轻不一定有优势。平均年龄在25~30岁的代表队得分多,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心理更成熟、稳重,更有优势。而华安、南靖代表队整体年龄偏小,心智不成熟、比较急躁、容易失误。
农民是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一个十分庞大的群体。整体来说,当前我国的农民健身状况令人担忧。据2001年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表明:我国16岁以上的城镇体育人口比例为28.9%,而农村只占人口总数的12.4%。城镇居民有50.8%的人一年参与过一次或一次以上体育活动,而农村没有参加过体育活动的人口达到74%[1]。农民的健身活动,不仅是全民健身的根基所在,农民健身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经济的改善,将不断地提高和得到满足,如此将极大地促成全民健身的普及,同时也将丰富全民健身的活动内容与活动方式。
3.1加大政策引导力度,保障制度要跟上,扩大选材面、广泛选材
要使跳绳运动比赛,得到良性发展,就必须全方位抓好舆论宣传发动,扩大社会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加强舆论宣传必须坚持将宣传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每年的年度计划中都对宣传工作做出专门部署。努力营造全民积极参与跳绳运动的热潮。结合福建省乃至全国跳绳开展的实际状况,合理设置比赛项目及内容,适当加大各种级别的比赛密度。
3.2分年龄层次、分项目
人体是一个活体,有生长与发展的现象,也有老化与功能减退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生理机能有退化发生,身体运动能力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一般在25~30岁之间,肌力达到最大值。随着年龄的增加肌力会逐渐下降,30岁以后肌力每十年下降约5%。30秒单摇突出速度,3分钟单摇在速度的基础上侧重耐力,而30秒双摇倾向于突出灵活运用身体力量,明显不适合年龄大的人。年龄的差异、体力的差别,影响到运动能力的不同,应根据年龄段分组、分项目比赛,才能更好调动不同年龄段的人参与的积极性。
3.3增加花样跳绳元素、增强比赛的观赏性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定期举办全国性农民运动会的国家,从1988年至今,每四年举办一届,共举办了7届,分别在北京、湖北孝感、上海、四川绵阳、江西宜春、福建泉州和河南南阳举行。花样赛极具观赏性。初设花样赛关键在于正确引导入门,建议循序渐进,逐步推广。可以从规定动作开始普及,逐渐过渡到自由式的比赛。2012年在河南南阳举办的第七届全国农民运动会中花样跳绳就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参赛[2]。当前的比赛项目设置缺乏特色,可以增加交互绳项目,增设花样赛和表演赛。花样跳绳极具观赏性。初设花样赛关键在于正确引导入门,建议循序渐进,再逐步进行推广。可以先从规定动作开始普及,再逐渐过渡到自由式的花样比赛。
3.4加强跳绳教练队伍培训,选派农民体育骨干外出培训
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练员业务水平,以各县区单位为依托,成立跳绳组织,不定期举行教学观摩比赛,学术交流活动。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把教练员和队员送到外面进行培训学习,请优秀教练员讲课和组织短期培训,扩大教练员与队员的知识面,提高教练员带队训练的质量,考虑引进专业教练员,加强师资队伍管理,提高教练队伍的训练水平。
3.5成立跳绳协会、俱乐部
加快建立、健全和完善农村体育组织网络,各地级市、区、县乃至乡镇成立跳绳协会、体育俱乐部以及体育辅导站,充分发挥协会、俱乐部和辅导站的公共力量,注意发现和培养体育积极分子,挖掘、组织、选拔人才。以农村体育积极分子(复员退伍军人,高、初中毕业回乡青年)为骨干力量,推动农村体育发展。充分利用社会人力资源,建立志愿者机制;建立体育场地和设施资源共享机制;引进保险机制;开展特色运动项目;加强俱乐部之间、俱乐部与社会的联系,共同成立联合性的社会组织,自行开展体育竞赛、参观、学习等活动,促进俱乐部之间、成员与社会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发展[3]。
3.6充分利用体育节、健身日,开展跳绳活动
农民健身活动的方式主要是娱乐性、竞技性、群体性、节气性。应充分利用体育节、健身日,举办有影响、有规模的农民体育活动,吸引广大农民群众加入到全民健身活动中来,进一步推进“亿万农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与体委、体育局联合在“全民健身日”期间开展各种比赛,大大提高了基层农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热情。
参考文献:
[1]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2]韩耀刚.阳光体育运动中跳绳比赛项目设置的研究[J].体育时空,2013(1):21-22.
[3]李相如,苏明理.全民健身导论[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季 平)
To Judge the Development of Rope-skipping in Zhangzhou from Rope-skipping in Peasants Games
DAI Hui-e
(Basic Teaching Department,Z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Zhangzhou 363000,China)
Abstract:By means of documentary,on-site inspection and interview and data-analysis,this paper inspects and analyses the status quo of rope-skipping in The 7thZhangzhou Peasant Games,and tries to learn about the basic situation of rope-skipping,to analyz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mentioned sport,and to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with the purpose of promoting the popularization of rope-skipping and then further advancing the continuous and sound development of this sport in local area.
Key words:Peasant Games;rope-skipping;investigation and analyses;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8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417(2016)02-0066-05
doi:10.13908/j.cnki.issn1673-1417.2016.02.0013
收稿日期:2016-03-28
作者简介:戴慧娥(1976—),女,福建南靖人,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学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