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燃湖南信息学院
新形势下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途径展望
陈燃
湖南信息学院
摘要:当今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大,高校作为培育人才的摇篮,目前的教学方式和教育内容有很大的缺陷,需要改进,本文就一一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和方案。
关键词:高校;电子信息;教学改革
当今我国科技的脚步走得越来越快,有关电子信息的技艺也日新月异,科技的发展是永不停息的,其进步的过程需要大量的专业性人才为其奉献自己的能力。但是在高校中掌握的电子信息类的学问和技能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学生在高校中接触到的知识陈腐不堪,先进的技能不能走入高校课堂中,这对电子信息专业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对高校中电子信息类的专业的教育革新是紧要的任务,革新的内容不仅包括教学手段和授课的内容,还包括教师团队的建设,对教师的业绩做出考核,从而加强培育了适应社会的、具有电子信息专业能力的人才,达到高校的宗旨,提高高校的教育水准。
(一)理论知识没有随电子信息技术而发展
当下高校中教师的教学的方式多是沿袭传统的模式,一味地将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轨,教学的内容也是使用几年前发行的电子信息的课本,里面的内容基本没有经过更新。但是电子信息这个专业领域变化较快,所以在高校的课堂和现实中的电子信息领域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鸿沟。由于课本上的内容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教师讲课的目的根本无法实现。
(二)专业知识的各体系内容没有联系
当下高校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所流行的一套课本之间,都各自有各自的理论,自成体系,这就导致教师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完全是被课本所左右,没有明确的教学方针,学生对知识框架也是模棱两可。另外,高校的教学以课本为上,只重视理论知识,而忽略的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学生只能扎在课本里了无生趣,严重阻碍了动手能力。甚至有些课本之间,内容相互重叠,学生如此反复学习必然产生厌倦。综述起来,就是现在电子信息专业对人才培养没有明确且同一的目标。
(三)理论知识与现实技术的脱轨
高校课堂中选择的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课本,其包含的知识严重与时代脱节,教师也没有相应的成系统的知识框架,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飞速变化,若高校的课堂教授的知识还是止步不前,依然留在过去的知识框架中,只会在现实的发展前被淘汰,学生面对与课本知识完全不一样的实际操作,只能手足无措。
(四)理论和实践相互分割
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和实践之间是相互辩证的关系,实践和理论是不可分割的,所以学生在学习了理论知识之后,应该也学会运用到实践中去。但是总观高校中安排的实践活动,要么形式简单,要么流程无味,根本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没什么用处,这样下去必然导致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缺席,创新思维匮乏,这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害而无利。
(一)教学内容要跟上时代的发展,站在学术最前沿
高校教育要跟上时代的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环境,相应地改进教材,使理论上的知识专业性更强,更有时代感。高校是培育现代化人才的摇篮,一定要有明确的发展目的,将该专业各个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展现出来,构建一个有系统的知识体系。在选择教材的时候也要注意其中的内容,是否跟时代接轨,是否还存在落伍的知识,要注意尽量规避各科之间内容的重叠交叉,还要注意理论知识与当代科学技术的紧密联系。教师在教授理论知识时,可以以灵活生动的方式授课,将实践带上课堂,让学生学习起来一目了然,且有积极性。
(二)教学方法与时代接轨,实践操作与理论相结合
中国高校的课堂中,教师依旧沿用古板的授课手段,已经是时代的被抛弃者,必须要将教学手段改善得适应潮流,学生才能成为适应社会的人才。高等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让学生主导课堂,将现实中的例子带入课堂中。在授课时,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为目标,增加学生学习的热情,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教师要注意一定要选择突出有代表性的符合实际的案例,呈现给学生,且要契合当堂的知识内容,这样学生才能学以实用,将理论知识和案例联系起来。
(三)改进对学生的考核手段
革新高校中的教育,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考核机制的革新。当下高校中的考核机制还是以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为准,这项机制存在很大的弊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不认真,知识利用考试前的一点时间短期内记住了课本的知识,以应付考试,但实际上,学生根本没有学到知识,也没有学到技能,这与高校的人才培养宗旨相悖,也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高校的考核方式应该随着课本知识的更新而更新,改革考核制度的单一化,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制定考核的标准,比如说实际操作水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能力等。而且要针对学科的不同的教学目标制定不同的考核方法,有些学科要求更强的实践性,有些学科要求更强的理论性,则相对应在考核方面也应如此,考核形式可以是社会实践,可以是纸面上的理论。教师也可以由此看出学生的特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水准。
(四)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只有教师团队的能力提高了,才能将学生打造成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电子信息类专业也是如此,且电子信息技术发展飞快,教师面临的挑战也是很严峻的。所以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将最新最全面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学校也要做好对教师的培育,鼓励教师进修,鼓励教师外出学习,提高教师团队的整体水平,适应电子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而迅速向前,这个时期人才需求量大,高校培养人才的方式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都要不断改进,跟上时代的步伐。明确不足,创新方法,为电子信息领域的专业性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高美蓉.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J].办公自动化.2016(05)
[2]李锋,田雨波.电子信息类“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25)
作者简介:陈燃(1984-),女,湖南省常德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电子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