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丽萍
摘 要: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新课改的施行势在必得。语文教师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加入自己对课改的理解,借用许多教学措施应用在小学生的教学中,以期调动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爱好,提高语文成绩,最终做到素质教育。这在教学实践中不可避免地滋生了一些误区,引人深思。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课改
世界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的出现更让周围的语言环境变幻莫测起来。日益红火的网络用语、火星文充斥其间,知识更是爆炸性的增长,我们只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对教学进行课程改革。然而,教师素质的不同导致了其对课改内容及要求的不同理解,反馈到小学生身上效果更是千差万别。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误区,制约着小学生真正的素质教育。
一、小学生语文课改的误区
1.片面大量搜集资料。
信息时代的到来,意味着网络上相关的知识以海量为计,许多教师让学生回去搜集图片等资料来加深对课文内容或者某些词的理解,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但是结果课堂上学生对摆出的图片却茫然无知。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然而小学生能有多少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在他们的年龄范围几乎并不具备。
2.多媒体课件盛行。
多媒体教学确实够新颖时尚,然而这并不是课改的本质要求。网络上的课件、图片种类繁杂,许多教师生搬硬套强硬拿来,结果过于形式主义,课堂气氛僵化,学生并不能跟上突变的教学思路,并没有对知识真正理解,反而限制了其想象力,所谓的培养兴趣也销声匿迹。
3.合作学习不合理。
有的教师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往往喜欢采取某篇文章某个段落让学生前后桌分组讨论来探讨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或者情感。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大家答案一致,完全一样。这是因为教师选择的问题答案简洁明了,根本没有讨论的必要。
4.家庭作业多如山。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会布置很多类似的作业让学生加强巩固,新课改要求学生提高素质、巩固基础,许多教师为了让学生提高成绩,仍然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彻底让“减负”成了一句空话。
二、小学生语文课改的对策
新课改要求我们在学生教育过程中,在夯实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然而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误区频发。为了改正以及避免类似的错误,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尤为重要。
1.教师在应用工具性教学时,要着重考虑其必要性,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能力,挖掘其独立思考的潜力,还要有脱离课本的广泛的知识面,与生活实践挂钩,培养其乐于学习的乐趣,真正的寓教于樂。
2.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教师要适当减少小组讨论的次数,对于简单的问题,小组讨论只能使得大家千篇一律,教师要多挖掘有层次有深度或者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调动其思考的积极性。
3.课后作业的存在本就是为了巩固这一天学习的知识,难免枯燥乏味,尤其是简单的练字抄写,学生更是没有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多种作业形式,甚至是以做游戏的方式来强化记忆,让学生自主的联系实际去科学记忆,自主完成作业。
新课改是世界经济大环境下的要求,我们只有顺应潮流,才不会被世界所淘汰。语文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多思考、借鉴以及开发一些有利于课堂进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提高其素质教育,从而使语文成绩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商立.课改中语文教学出现的误区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0):126-127.
[2]程爱兰.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的误区及对策[J].鄂州大学学报,2014(07):79-81.
[3]张智慧.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及对策[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06):113-114.
编辑 徐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