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蓉 周强
摘 要:在基础教育的长期发展中,低效、无效、负效的状态一直是教学的最大困扰。如何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教师教学的现实焦点,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下面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为根本进行探讨,希望以此挖掘出具有个性特征的有效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氛围;生活情境;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是一门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字、图形等相关知识的基础性学科,是为日后初高中学习和日常生活奠定数学基础的教育科目。在知识、经济发展的潮流下,在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下,小学数学的教学发展必须纵观全局,必须坚持全面发展的观点,必须以与现代教育新形势相匹配的教学策略为支撑,以此达成教学活动价值的最大实现。
一、以课堂教学氛围为基准,提高学生的求学热情
课堂是教学活动展开与进行的重要场地,是承接教与学两种行为的主要桥梁。课堂教学的氛围是教与学两项行为有序进行的基础,是实现师生在情感与态度上达成一致的根本。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自身行为、态度、情感等多面的控制与调节,要注重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与渲染,要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均衡性、趣味性、新颖性、创新性,以生动、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达成师生在教学中的一致态度。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情感效应、问题创设、游戏活动等形式营造良好的課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环境的感染下、氛围的刺激下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例如,在小学数学“分一分、认一认物体”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为学生发放带有不同物体的图片,让学生寻找某项物体,以组为单位进行物体图片的查找,从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以构建生活情境为基础,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最终必将归结于生活实际。在教育教学逐渐与生活相挂钩的形势下,在新课程理论教学生活化的号召下,小学数学的教与学必须面向生活、回归生活、结合生活、融合生活。在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素材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情境中丰富情感、深化概念、强化记忆。例如,在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离不开钱,钱可以让我们买到喜欢的玩具,买到好吃的东西。通过这种生活化情境的导入,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学会主动思考,探索新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学质量。
三、以优选信息技术为基调,激发学生的求索心理
信息技术是拓展教学内容和延伸教学范围的基础,是为教学活动增添色彩的根本。新课程改革的时期,小学数学的教学要坚持科学与开放并重的原则,要以信息技术为有效教学活动的支撑,以信息技术的现代化、集成化、统筹化、视听一体化等优势优化教学活动、精简教学结构、完善教学效果、拓展教学范围。例如,在小学数学“梯形”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采用多媒体图片或是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现梯形的多面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形象的指引下探究梯形的内在本质,让学生在图形与动画之间的相互转化下体验数学的趣味与魅力。
总之,在社会、文化、科技等形式高度融合的大环境下,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改变传统根深蒂固的教学观念,必须以现代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的要求为改革的整体方向,必须以现代化、科学化、全面化的教学策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质高效。
参考文献:
吴益红.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1(02).
编辑 姚晓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