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区冬小麦蚜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2016-06-25 22:11:23姚丽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发生规律防治对策冬小麦

姚丽

摘 要:通过对成都地区冬小麦蚜虫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蚜虫的种类主要为麦二叉蚜、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发生高峰期为小麦孕穗至抽穗期,防治的最佳时期为小麦拔节期。

关键词:冬小麦;蚜虫;发生规律;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1-0075-02

麦蚜,俗称蜜虫,属同翅目、蚜科,主要为害小麦,也为害水稻、高粱、看麦娘等多种禾本科植物。以成虫和若虫的刺吸式口器吸取麦株茎、叶和嫩穗的汁液为害,在小麦苗期为害时,被害处呈浅黄色斑点,严重时叶片发黄,甚至枯死;穗期为害时,造成灌浆不足,籽粒秕瘦,品质下降。此外,还可以传播大麦黄矮病毒,麦蚜分泌的蜜露粘在叶片上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关于麦蚜发生规律的研究,不同地区因气候条件的差异而不同,如在大麦主产区如藳城、临汾、杨凌等地学者们研究了麦蚜的发生规律并提出了防治措施[1-3]。为此,笔者调查了成都地区冬小麦蚜虫的发生种类及规律,以确定最佳的防治时期。

1 调查方法

调查地点位于成都农业科技学院生产基地。小麦种植面积1hm2,周边各做1m隔离带,隔离带外四周种植作物为油菜。试验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5点取样,每点选取3株小麦。在小麦返青期,自2016年3月1日至5月10日,每隔5d调查一次,如遇下雨则顺延。记录小麦上的昆虫种类和数量。整个调查期间不进行任何的喷药管理。

2 結果与分析

2.1 小麦田昆虫群落组成 小麦田昆虫群落组成有3个目、7个种、2 614个个体,蚜虫主要为麦二叉蚜、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麦长管蚜占的数量最多,天敌主要是异色瓢虫、七星瓢虫和食蚜蝇,异色瓢虫的数量最多(表1)。

3 防治对策

由调查可知:麦蚜的防治时期为麦蚜大发生前,即4月份前为蚜虫防治的时期,最佳的时期为3月中旬左右。结合小麦生育期,防治措施如下:(1)作物合理布局并及时清除田内杂草,适量施肥和灌水。(2)利用蚜虫的趋光性,采用黄板诱杀。田内无翅蚜虫的数量较多,故挂黄板时尽量于麦苗高度一致。(3)利用天敌,在天敌空缺期,如3月至4月初,可释放瓢虫等天敌。(4)小麦返青期、抽穗期,选用吡虫啉、苦参碱·烟碱、白僵菌防治。药剂在使用中要选用对天敌低毒,且采用生物制剂与化学制剂交叉使用,从而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实现对麦田的低害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李倩.藳城超高产麦田昆虫群落调查及主要害虫的防治[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4.

[2]赵云娟.临汾小麦蚜虫的发生与防治策略[J].试验研究,2014(3):52-53.

[3]刘芳菊.杨凌地区小麦蚜虫发生规律及大发生原因与控制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12(5):159-161.

[4]缪康,束兆林,吉沐祥,等.25%甲维·毒死蜱水乳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J].江苏农业科学,2010(6):199-200.

[5]曹雅忠,尹姣,李克斌,等.小麦蚜虫不断猖獗原因及控制对策的探讨[J].植物保护,2006(5):72-74.

[6]李东明,徐东祥,王玉国,等.2014年阜宁县小麦蚜虫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4):152-153.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发生规律防治对策冬小麦
甘肃冬小麦田
植物保护(2017年1期)2017-02-13 06:44:34
小麦蚜虫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初探
探讨北方大豆种植病虫害综合防治对策
清原地区枣疯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的研究
烟草黑胫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
浅析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冠瘿病在阿勒泰地区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8:36:58
骨质疏松症的危害及防治对策分析
冬小麦和春小麦
中学生(2015年4期)2015-08-31 02:5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