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松林
古代诗歌鉴赏是历年来高考的必考考点,考查题型纷繁复杂,常常出现“简要概括”“简要分析” “简要赏析”等形式。其实从答题的要点来看,这三种题型已经涵盖了高考对诗歌内容、内涵和写作方法三方面的考查,而其他题型则都是这三种题型在形式上的演变。下面,以几道高考题为例,来谈谈“简要概括”“简要分析”“简要赏析”的解题要领。
一、“简要概括”
“简要概括”就是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加以简明地叙述,扼要重述,让人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知道主要内容。诗歌鉴赏中的“简要概括”,其实就是在对意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语言相对简明,一目了然。答题时,考生要明确题目要求概括的是什么。如,对诗中人物形象的特点进行“简要概括”,考生就要依据诗的整体或部分内容,直接概括出人物的特点,即人物的性格特点或思想感情方面的特点。
例如,(2014·江苏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李商隐):“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问: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
解题要领: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城郭休过识者稀”是说城郭认识他的人少,“哀猿啼处”是说他住在深山老林里,“柴扉”是说他家居简陋,“渔樵路”是说他过着渔樵的生活,是隐也;“日暮归来雨满衣”是说他完全与山相融,亦隐也。那么,隐者身份从居住环境、生活状况等就可以概括归纳出来了。
参考答案: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
二、“简要分析”
“简要分析”就是将研究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并分别地加以考察的认识活动,分析的意义在于细致地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要点,找出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类考题本意是要求考生先概括研究对象的特点,同时要求考生找出相关的举止、事例,对研究对象的特点加以说明,这就是“简要分析”与“简要概括”的区别。考生在答出研究对象特点的同时,还要答得出这些研究对象特点的依据。
例如,(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①):“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宿渔家》([宋]郭震②):“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问: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解题要领:题干是要求“简要分析”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诗的前两句写诗人“惯别家”“等闲挥袂”,似乎对漂泊毫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这样与后文写思乡之情形成了反衬。本诗最后一句“惆怅起来山月斜”,是作者梦醒之后,站起身来,看到窗外的月亮。“山月”勾起了诗人浓重的思乡之情,诗人越发孤独寂寞惆怅。这样,对上述意象进行考察认识,列举分析,很自然就可以得出下面的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三、“简要赏析”
“简要赏析”是鉴赏的一个过程,是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认识飞跃,既受到艺术作品形象、内容的制约,又要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就是要求考生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对诗中有关内容、内涵与表现方法进行思考与说明。其答题要点除了“简要分析”的内容,即事件和特点等内容外,还要从形式入手,分析表现手法。
例如,(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残春旅舍》(韩偓):“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问: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
解题要领: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蜜蜂一“抱”鱼儿一“吹”,就平添了无穷兴趣与几分生机,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一扫晚唐衰飒的诗风。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又承接“忆咸京”三字,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构思相当巧妙,可以从构思和用词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