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青梅
[背景]
《上天的蚂蚁》是北师大版小语第三册第十一单元“努力”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这篇童话通过一只小小的蚂蚁立志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从通天树爬到天上的故事,赞扬了小蚂蚁敢于立大志,为实现远大志向而一往无前的精神。文章短小紧凑,情节通过对话展开,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受到学生的喜爱
[案例]
片段一:
师:故事里有一棵大树,(师贴“通天树”)这是一棵什么树?生:通天树。师:这棵通天树到底有多高? 谁来从书里找出描写通天树高的句子读给大家听?生:“有一棵树,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师:听了你的朗读,我感觉通天树不太高,好像只有平房那样高。谁能读得更高一些(话音刚落,教室里小手如林。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是一个比一个读得好,“通天树”也被读得一次比一次高,最后被读出了插入云霄的感觉)。师:太高了!比高楼大厦还高,比白云还高,好一棵插入云霄的通天树!来大家也像这样一起读一读。生:(齐读)。师:还有哪些句子还能说明这棵通天树很高呢?请大家快速地找出来读。生1:“从树干往上爬,一直往上爬,就能爬到天上去。”师:想象一下,这棵通天树像什么?生1:通天树就像一架通到天上的梯子。师:你真会想象!让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边读边想象。生:(齐读)。师:还有哪些句子也写出通天树的高呢?生2:“巨人多么想到天上去看看啊!他抬头仰望、脖子都仰酸了,也望不到树尖。”师:巨人身材那么魁伟,都望不到树尖,这通天树可真高啊!让我们也来像巨人一样抬头向上看,想象你也很想看看这颗通天树到底有多高。(学生兴致勃勃地做动作,把头仰得高高的)。师:这时,你的脖子有什么感觉?生(大声地说):太酸了!师:巨人脖子都仰酸了,想一想:他可能望到什么,也望不到树尖?(句式训练:他望到了__,也望不到树尖。通过填空补白,想象说句子,感受通天树的高)生1:他望到了白云,也望不到树尖。生2:他望到了小鸟,也望不到树尖。生3:他望到了大雁,也望不到树尖。师:通天树实在是(引读)——生(不约而同地说):太高了!
片段评析: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直奔课文中描写通天树高的句子来品读。先是利用图片为学生直观地展示通天树的高,然后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重点句、想象说句子,唤起学生的内在情感,使学生入情入境,与文本产生共鸣,进一步感受通天树的高,为后面体会蚂蚁的精神奠定基础。整个教学环节朴素、自然、有趣,孩子们的学习兴致也很高。
片段二:
师:你认为小蚂蚁能爬到天上去吗?(大多数学生说能)那么你从文中的哪些句子看出来的?生1:“我能爬到天上去!”生2:“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师:你真会读书!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蚂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充满自信)。师:“充满自信”这种自信是满分100分的自信,谁愿意带着这种自信来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在读中评,评中读,引导学生读出自信的味道来)。师:小蚂蚁一步一步地向上爬,可通天树太高了,想想他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呢?生1:炎炎烈日烤伤了它。生2:寒风凛冽冻坏了它。生3:风吹雨打,电闪雷鸣伤害了它。师:的确,小蚂蚁向上爬,一路上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可小蚂蚁并不退缩,他还是一步一步地向上爬,一直爬到天上去。请看——(A.出示配有“蝉”声的正午太阳火辣辣的影视)师:夏天,烈日炎炎,小蚂蚁被晒得浑身火辣辣的,可是它一步一步往上爬,它对自己说——生:只要我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B.出示配有风雪声音的影视)师:寒冬腊月,风雪交加,他冒着被风刮下来摔死的危险,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它勇敢地说——生:只要我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C.出示配有雷雨声音的影视)师: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小蚂蚁还是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它坚定地说——生:只要我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师:一天又一天, 一月又一月,小蚂蚁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可它仍然一步一步不停地爬着,它充满自信地说——生(充满感情地读):只要我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片段评析: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紧扣课文最后一句话,巧用心理暗示的提示语,比如,“勇敢”“坚定”“充满自信”等,有效地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学生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整个教学环节朴素、自然、有趣,学生的学习兴致也很高。最后一读,既读出了蚂蚁的精神,又潜移默化地塑造了学生顽强而自信的性格。
[感悟]
精美的课文,是学习语言的好材料,而内化是学习语言的关键。学生书面语言的学习过程,很大程度上是将外部的书面语言内化为主体内部的语言的过程。心理学原理也告诉人们:“高度情感因素的内容,我们都会很容易记住。”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