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李怡霏
培养那些“最需要工作的人”
本刊记者李怡霏
虽然已是夏日,金沙博物院这边的风依然凉快,树影摇曳,草木郁郁葱葱。成都百年职校的学生们坐在博物院的一块空地上,他们今天正在这里开展读书会活动。成都百年职校的三个班,电工、酒店服务、养老服务每班近30人,目前离开学已过了段时间,总人数比最开始的100人减少了21人,他们由于各种原因离开了学校。
百年职校2005年于北京创立,是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资助定点学校和“希望工程职业教育助学计划”实施学校。那年,公益全免费职业教育模式第一次被写入中国教育和公益的历史。学校依托社会各界的爱心资助和积极参与,为贫困家庭子女提供正规职业教育,学制三年,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一切费用全免。目前,百年职校已在北京、成都、大连、南京、三亚、武汉、银川、郑州、丽江等地建校。
2009年5月,在纪念汶川地震1周年之际,共青团四川省委、四川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将北京百年职校公益办学模式引入四川,成立了成都百年职校,为四川省内及周边地区贫困年轻人提供全免费的职业教育。自此,学生们对“免费入学”“顺利就业”有了新的认识。
“我们还是得继续招人,确保每届学生人数达到100位。”学校办公室主任赵竟妤说,学校刚刚成立的时候,各地市州团委告诉当地学校可以推荐学生去职业学校免费就读时,还曾被怀疑过是骗子。“我们请各地团委帮忙向各个学校传递招生信息,但是反馈给我们的生源信息非常少,仅仅是100位的招生名额也存在困难。”
燕子(化名)是彝族人,在百年职校上学已经一年多,她喜欢这里,“我真的很感谢这个学校。”这样说着的小姑娘,面色红润,语气坚定。在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中,在不时的虫鸣声里,她认真地说起了她入学的理由。
燕子家在凉山州会理县一个非常贫困的村子里,“外人难以想象我们村子有多穷困,整个村子里的水源都成问题,吃水都是限量的,40多户人口按照顺序排,每日就挤在村子一处出水的地方接水,指头宽的水流,有时候还会断流。”燕子初中时住校,她的家离学校有三四个小时的路程,全是泥巴路,只能走路去。她跟一个认识的女孩一起,每次去学校都是天黑时出门,到校后就近中午了。
燕子太想走出大山了,村里人思想封闭,她的姐姐很小的时候就出嫁了,因为“女娃念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嫁出去生娃才是要紧的”。燕子的成绩很好,初中一直是班上成绩拔尖的好学生,但家里太穷了,在勉强支撑到初中毕业后,她打算出去打工赚钱,“那时候如果留在村里,肯定也就嫁人了,我不想这样过一辈子,所以想着出去见见世面也好。”
百年职校师生在都江堰举行“环保”知识竞赛
学校是知道燕子家中情况的,所以在当地团委过来跟学校沟通时,直接向他们推荐了燕子,“当时我不相信,就连我班主任都不相信,担心我上当受骗。”燕子笑着说,家里面起初不同意,后来在她的恳求下才同意的。
一直到团委的人把整个凉山州的学生接上大巴,当这群从未出过大山的孩子到了成都,看见崭新的学校时,一路的提心吊胆终于烟消云散。“我到会理县时就觉得已经很大了,现在到了成都,才知道之前看见的不算什么。”燕子说起学校生活很是欢喜,她是第一次到金沙来,听说要参观金沙博物馆时,前一晚兴奋到睡不着觉。“学校之前还组织我们去过熊猫基地、都江堰、环球中心等地,我跟家人说我看见熊猫了,他们还不相信。”燕子有些激动,说家里人一辈子都在大山里生活,都没见过外面的世界。
燕子选择的是酒店服务专业,最开始她拿不准主意该选这个还是养老服务,后来还是决定从事酒店管理工作。“这两个专业都比较适合女生,但我更喜欢酒店管理一些。我希望以后能被安排在酒店的餐厅工作,我觉得把菜端给客人吃让我很开心。”
百年职校的课程分为人生技能和职业技能两大块,人生技能课包括英语、礼仪、国学、写作、音乐、人际关系、社会道德、卫生等;职业技能课根据专业不同有多项划分,比如酒店管理专业就有会议服务、中西餐服务、前台服务、客房服务等课程。
得知燕子竟然选择在餐厅工作,有同学也曾笑话过她,“你也太没追求了吧,竟然喜欢当服务员。”燕子说她没有大目标,只希望自己能快点长大,快点为家里减轻负担,“上次回家给父亲洗脚,发现他的腿瘦得皮包骨,全家就我看起来最健康了。”燕子抹抹眼睛,哑声说,“村里人都夸我漂亮了,说我现在胖了也白了,其实只是我在学校里营养跟上了。”燕子急切地想快点长大,想马上飞去未来就职的酒店,想拿到第一笔工资,想拿给父母,带他们走出大山,见见这个精彩世界。
从学校成立的时间来看,平昌鹰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比百年职校成立的时间还要早。这所学校始创于2002年春,是一所经巴中市教育局批准兴办的国家承认学历的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校于2009年12月正式与四川师范大学联合办学,成为四川师范大学平昌教学部,此后又先后与四川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山东海事学院等大学签订部分专业联办协议。学校采用的是“2+1”(即中专+高考)的中专及“2+2”的中专套读大专学制模式。
学校从创立至今接收了多位当地政府推荐的贫困学生,并免除他们的全部费用。驷马镇的小玲(化名)是其中一位。这女孩和小她两岁的弟弟小雷(化名)分别读书到六年级和八年级,因交不起学费辍学了。姐弟俩的父母在孩子尚且年幼时就离异了,孩子们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家人靠父亲在外务工的微薄薪水养活。到小玲初二的时候,家里实在拮据,懂事的姐弟俩就辍学了,姐姐跟着奶奶下地干农活,弟弟去父亲务工的地方打工,却因为年幼而没人接收。
小玲的成绩一直很好,她是想继续读书的,可家里已快揭不开锅,小姑娘没少背着家人抹眼泪,人前依然勤劳懂事。后来,他们家的情况被当地关工委知道了,立即联系上鹰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将两姐弟送进学校读书,又免除了他们的全部费用。小玲选择的是基础教育专业,学校还有模具与数控、工业与民用建筑、计算机科学技术、服装设计与工艺等专业,学制三年。小玲毕业之后可以直接进入幼教行业工作,也可以继续到师范院校进修。因家里实在困难,在入学不久后弟弟没能继续坚持就读,去了外地寻找父亲,希望能“混口饭吃,顺便帮扶家里,让姐姐安心读书”。
平昌县关工委名誉主任周尚聪经常会去看望这两姐弟,对于弟弟去了外地他也很惋惜,同时又庆幸姐姐争气:“刚听说小玲被学校送到上海那边去进行专业培训,这是对她的肯定,这孩子一定会达成她的目标。”
小玲很内向,在谈到未来发展时,除了对社会各界的关爱表示感谢,就是希望自己能够顺利毕业,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担负起一个家庭的重担,让父亲和弟弟回来团聚。
下篇: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