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川,罗 强,胡建忠,孙 仪(.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合肥 3006;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合肥供电公司,合肥 300)
配网调控指挥一体化集约浅析
何 川1,罗 强2,胡建忠2,孙 仪1
(1.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合肥 230061; 2.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合肥供电公司,合肥 230022)
摘 要:分析了配网调度运行、集中监控、故障研判和抢修指挥业务开展现状,提出配网调控指挥一体化集约,阐释一体化集约的目标、意义及机构、人员、业务等方面调整方案。
关键词:配网调控;配网抢修指挥;调控指挥一体化
配网实时调度运行、集中监控、故障研判和抢修指挥工作一般由市县电力调度机构负责。目前,上述业务主要由配网调度班、监控班、配网抢修指挥班等班组分别使用调度自动化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配网故障研判技术支持系统等系统开展,信息互通共享机制不健全,业务协同水平有待提升,还存在一定的人力资源浪费情况。配网自动化水平普遍不高,调度人员处于“盲调”状态。配网抢修指挥人员多采用社会化用工,较难承担故障研判工作。
按照“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管理要求,考虑将配网调度运行、集中监控、故障研判和抢修指挥业务融合,实现配网调控指挥一体化。逐步建立、细化、完善配网调控指挥一体化工作制度、标准、职责、流程及考核体系等,整合技术支持系统资源,充分运用营配调贯通数据,强化故障研判职能,促进配网调度运行、集中监控、故障研判和抢修指挥业务协同,打造配网调控指挥一体化集约型班组,开展配网主动抢修,从而提高故障抢修效率,提升配网调控运行管理水平和供电优质服务水平[1]。
将监控业务与调度业务融合,有利于业务流程的精简和工作效率的提升。对受控设备开展实时监控,掌握其运行状态、各种电气量和非电气量变化,结合运行方式对电压、负荷等进行实时调节,保证配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在不需运维单位操作的情况下,实施远方操作,减轻了运维单位的工作量;在配网发生异常和故障时,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并视情况利用远方操作进行故障隔离和处置,快速恢复用户供电。
将调度自动化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营配贯通平台、生产管理系统、营销管理系统相关信息接入配网故障研判技术支持系统,根据推送的故障跳闸信息、计划停送电信息、用电采集信息、用户报修信息等,辅以配电网接线图和中低压网络拓扑关系等,利用研判算法,对配网故障进行研判,并根据研判结果指挥配电运维单位实施抢修[2]。以此,改善配网“盲调”的不利局面,开展主动抢修,提高抢修效率和服务水平[3]。
配网调控指挥一体化主要应从以下方面进行集约化调整。
3.1 机构设置
将配网调度班、监控班(配网监控部分)和配网抢修指挥班合并,成立配网调控指挥班,优化配网调度管辖范围和监控范围划分,强化故障研判和抢修指挥职能。
3.2 人员调整
考虑电网规模、故障报修量等因素,采用“五值三运转”或“四值二运转”等值班模式。每值设值班长一名,是当值期间配网实时运行的总负责人,参与配网调控运行、设备监控、倒闸操作、故障及异常处置、故障研判和抢修指挥等工作,负责合理安排本值内各项工作,对本值内其他人员进行监护;调控指挥员一至二人,在值班长领导和监护下开展配网调控运行、设备监控、倒闸操作、故障及异常处置、故障研判和抢修指挥等工作;抢修指挥信息员一至二人,负责处理抢修类工单、报送停送电信息,对技术支持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梳理,为值班长和调控指挥员做好信息支撑工作。
配网调控指挥班设班长一至二人,负责组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开展配网调控指挥工作及其他管理工作。
3.3 业务规范和业务协同
按照相关规程、规定和标准要求,统一规范配网调控指挥业务管理。按照调度管辖范围和监控范围对配电网开展调度、监控业务,加强设备远方操作和控制,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优先选用远方操作进行设备停送电、方式调整、故障隔离、故障处置、恢复用户供电等。统筹利用相关技术支持系统,开展故障研判和抢修指挥业务,变被动抢修为主动抢修,快速响应用户报修诉求。经研判发现调度管辖范围内故障,由调控指挥员负责指挥相关运维单位实施抢修,经研判发现调度管辖范围外故障,由抢修指挥信息员负责通知相关运维单位实施抢修,对低压故障等用户报修以及供电设施消缺、协助停电等用户反映,抢修指挥信息员要保证接派工单的及时性和派发对象的准确性,第一时间通知相关单位进行抢修和处理。
调控指挥员和抢修指挥信息员应加强业务协同。调控指挥员应及时将配网运行情况、停送电操作、故障及异常情况告知抢修指挥信息员;抢修指挥员应做好信息支撑工作,将技术支持系统以外的信息及时传递给调控指挥员,同时根据调控指挥员的故障研判结果,及时发布停送电信息,及时拦截、合并报修工单,减少报修工单数量,必要时,通知客户服务人员等,做好用户通知和沟通解释工作[4]。
配网调控指挥一体化集约对相关运行人员尤其是配网调控指挥员的要求较高,承载业务较多,业务切换和角色转换频繁,易出现误操作、监护不到位等问题,给配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风险。应从组织和技术措施上加以解决,制定并落实风险预控措施。
配网调控指挥一体化集约将配网实时调度运行、集中监控、故障研判和抢修指挥业务融合,集成相关技术支持系统信息,强化了故障研判职能,变被动抢修为主动抢修,节约了人力资源,加强了专业协同。配网调控指挥一体化集约需建立在较为高效稳定的技术支持系统、正确完备的营配调贯通数据、优秀的人才队伍等的基础之上,应根据实际情况分阶段稳步推进,并进行优化调整和评估。
参考文献:
[1]周伟锋,庄晓丹.基于营配贯通的配网生产抢修指挥平台[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5(04):79-83+88.
[2]陈光,周超,杨洪双.配网抢修调度关键技术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2014(18):121-122+126.
[3]吴琳,周养浩,吴雪琼等.天津城市配电网智能互动抢修服务系统设计与开发[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18):79-85.
[4]沈瑛俊,台德群,朱程杰.地市供电公司配网一体化抢修指挥系统建设[A].首届国际信息化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旭日华夏(北京)国际科学技术研究院,2016.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1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