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丰华
摘 要:在新形势的影响下,我国开始逐渐重视对于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发展情况,社会工作主要是帮助弱势群体的一类工作。近几年来,我国也制定了一系列与社会工作有关的规章制度,但是效果都不是非常明显。
关键词:社会工作职业化;现状;对策
一、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社会工作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社会工作是一种类似于志愿者的工作,志愿者是自己主动去帮助别人并且不收取回报,而社会工作是一个我国政府有关部门设置的一个工作项目。社会工作主要就是解决社会上的各种问题,主要就是帮助贫困者、残障者等解决一些困难,像是经济问题和生活问题等。近几年来,我国开始逐渐规范社会工作的基本制度,将社会工作向职业化的方向发展。
二、 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一) 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保障。构建和谐社会一直是我国政府在大力推动的项目之一,和谐社会就是说社会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推动我国的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以人文本”,将人民的利益视为工作重心,可是我国对于人民的服务上面始终没有取得突破的进展,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阻碍[1]。因此,我国才会大力推动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发展,合理规划社会服务制度,充分展现社会服务人员的综合素养,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保障。
(二) 社会上的各行各业的要求
1、弱势群体的要求。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持续上涨,以及老龄化的趋势的大幅度提升,我国老弱病残群体占据着庞大的数量,对于社会工作的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近几年来,我国应广大民众的要求,增设了许多相关的福利机构,但是还是达不到老弱病残群体的要求,老弱病残群体希望能得到更贴心、更专业的社会服务,目前,我国关于老弱病残群体的优惠政策也有很多,他们也希望能享受到自己的合法权益,使自己的生活的更加舒心,但是,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工作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因此,才需要加强我国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发展[2]。
2、社区居民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稳定发展,我国人民群众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待社区服务项目上面。近几年来,社区服务站、社区医疗服务站等机构已经深入到我国千家万户中来,这些社区服务不仅帮助了社区内的老弱病残群众,还能够协调社区内邻里之间的和谐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基本保障。可是我国社区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过关,有一部分社区服务人员对于社区服务项目上的掌握上不够熟练,不能及时的解决社区居民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工作的展开[3]。由此可见,必须要加强我国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发展,积极完善与社会工作相关的规章制度,提高我国社区服务的质量。
3、社会工作的服务人员的要求。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社会工作的服务人员的数量非常的紧缺。有许多社会服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没有从事社区服务方面的工作,这些学生对于社会工作的了解有一定程度的误解,这种现象就导致社会工作的服务人员数量一直没有提高,加重了现存社会工作服务人员的工作量,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与挑战,甚至给社会工作服务人员的工作效率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4、国家政府机关的要求。我国一直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一项主要的工作任务,但是由于我国社会工作的服务人员数量不足,现存的社会工作的服务人员的工作水平不高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根本解决不了我国弱势群体的问题,从而导致了民众的不满程度增加,对我国政府的信任程度也有所下降,不利于我国经济建设的稳定发展[4]。
三、 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一) 社会工作者的薪资待遇不高,对社会工作的认识不深刻。由于我国对于社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是很强,因此,社会工作者的薪资也比一般事业单位的薪资要低上许多,一般社会服务专业的年轻人都会转行。这种现象就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社会工作者的积极性,社会工作是为国家、社会服务的工作,总是在做着最多的事情却拿着与付出不相符的工资,这使很多社会工作者认为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报,在社会服务工作上的积极性也有所降低,对于社会服务的工作质量更是大打折扣[5]。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如果自己都不热爱自己的工作,那他要怎么去爱那些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呢?因此,要加强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发展,提高社会工作者的社会地位以及福利待遇,提高他们对于社会工作认识程度,促进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发展建设。
(二) 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培训机制不健全。鉴于我国人民对于社会服务工作的不理解,也就没有人愿意去从事社会服务方面的工作,这些想法就造成了社会工作者不是社区人员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在综合实力、职业素养各方面都不足,到最后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质量越来越低,社会工作的发展情况也越发的不乐观。因此,要积极的完善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培训机制,合理安排社会工作者的培训课程,保证每一名社会工作的服务人员都能接受定期的培训,从而提高社会服务的水平。
四、 推动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 国家要加强对于社会工作者的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培养。近几年来,在新形势的影响下,我国已经增设了许多的非盈利性的福利机构,像是老年活动中心、社会医疗服务站等机构,这些福利机构的增设,给我国弱势群体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也给社会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是,通过增设非盈利性福利机构取得的效果却不是非常的明显。主要是因为没有专业的社会工作的服务人员为这些弱势群体服务,在社会工作上面的专业素养也不达标,导致我国的一系列政策流于形式,失去了一开始制定政策时候的意义[6]。因此,我国政府要不断加强对于社会工作者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建立科学的社会工作方面的服务型人才的培养体系,与具备社会服务专业的各大高校紧密联系,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社会工作的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将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好处充分发挥出来,为我国的社会工作提供保障。
(二) 增强国家对社会工作职业化的重视程度,提高对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认同度。要想改变国民对于社会工作的认同度,首先国家政府就要提高对于社会工作的重视程度,制定一系列的激励政策和优惠制度来推动我国社会工作的有效展开,提升社会工作在各个行业的地位,提高对于社会工作者的尊重与关注,从根上提高人们对于社会工作的认同度。另外,社会工作者也要积极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切身实际的为弱势群体着想,满足社区居民在社会服务方面的需求,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社区服务工作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热爱社会服务工作,将社会服务渗透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通过不断的完善自身的社会服务技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将社会工作的优点充分利用起来。
五、总结
综上分析可知,我国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发展在我国的社会建设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国家社会工作能否顺利展开就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基本情况,由于我国的社会工作的制度是近几年才开始流行起来的,因此,在各方面都有很多的不足,政府与社会工作之间的矛盾也非常的多,以上种种原因都阻碍了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顺利进行。由此可见,只有处理好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才能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唐斌.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研究:现状、特点及反思[J].学习与实践,2014,10:84-91.
[2] 姚媛.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制度分析——一个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D].浙江师范大学,2014.
[3] 爨宏涛.社会工作职业化背景下中国社工伦理困境和出路——以青少年实务工作为例[D].郑州大学,2012.
[4] 方巍.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职业化与专业化辨析[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浙江省社会学学会:,2011:15.
[5] 方劲.城市社区社会工作职业化的社会环境:现状、困境与策略[J].社会工作(下半月),2010,12:8-12.
[6] 李晓凤,漆志超.嵌入性发展格局下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的探索——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2010年年会述评[J].社会工作(上半月),2010,1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