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俑仪仗队与部曲兵丁

2016-06-12 03:15:46温玉姬
西江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大姓仪仗队陶俑

温玉姬



陶俑仪仗队与部曲兵丁

温玉姬

1980年5月在梧州市出土的南朝陶俑仪仗队文物。

1980年5月,在梧州市原苍梧县倒水镇(现为长洲区倒水镇)发现了一座南朝墓。墓中出土了一批很有价值的文物,如:青瓷骑马俑、陶牛车、陶乐坊、陶囷、陶禽舍及陶庄园等。多年来,这批文物一直收藏于梧州市博物馆。其中部分文物精品,目前在馆内的“千年岭南重镇 百年两广商埠”陈列展中进行展示。

由于这批文物的生活气息浓厚,而且形态逼真,活灵活现地反映了南朝时期梧州人民的日常生活,所以经常引来游客们的驻足观赏。比如,在南朝墓中出土的一对通高12.3厘米,俑高8厘米,纵长22厘米,横宽5.6厘米的南朝陶俑仪仗队文物(见上图),就引起不少游客的关注。大家都特别想知道,在“事死如事生”的传统陪葬习俗下,这件陶俑仪仗队文物到底说明了什么。

据专家考证,南朝陶俑仪仗队文物展现的是南朝的部曲兵丁。那么,什么样的人才会拥有部曲兵丁呢?

部曲,原是军队编制及私兵的统称,后来又作为家仆之称。部曲制正式起源于东汉末年。黄巾之乱后,由于诸侯混战,匪寇四起,农民为了自保,便去依靠士族大姓。这些人中的壮丁,常常会跟士族大姓的宗族、宾客、子弟、门生等一起,被编为带有自卫性质的军队,这些人都称为部曲,也称家兵。没有战争的时候,他们就是士族地主所掌握的主要农业劳动力,因此也被称为佃客。如果部曲得到主人的放免,就恢复平民身份。唐以后再无此称谓。这件南朝陶俑仪仗队文物的出土,正印证了文献记载的真实性。

同时,在此南朝墓出土的珍贵文物,也进一步反映出南北朝时期古广信居住着不少身份显赫的富贵之家,从侧面反映出古广信是当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岭南中心地带。

岁月寻踪

责任编辑:陈薇

猜你喜欢
大姓仪仗队陶俑
动物仪仗队
中外文摘(2020年21期)2020-12-02 02:28:38
丹阳市十墓山西汉墓出土器物
关于汉阳陵着衣式陶俑制作工艺的探讨
西汉彩绘守门陶俑
从流官到土著大姓:魏晋南中大姓霍氏家族的变迁
“陈”姓为台湾第一大姓
百科知识(2017年3期)2017-03-17 19:37:20
大姓
镜头
祖国(2014年8期)2014-07-17 03:52:04
晋阳开化陶俑 来自地下的北齐人装束
大众考古(2014年4期)2014-06-26 07:06:12
你是"大姓"还是"小姓"
素质教育(2010年11期)2010-12-01 06:4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