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再宇
在蕲州的印刷行业会议上,王海波感觉到一丝“山雨欲来”的兴奋。
“我发现行业正面临着巨大问题。”他说话很温和,但观点直接犀利,“电商已经对零售业态进行了革命,但是它对实体企业的革命,基本上还没有启动。同时,零售业先期启动电商造成的结果就是垄断了流量,造成实体企业很难自主去利用互联网的价值,只能借助其他平台。所以,实体企业不仅错失了销售的机会,关键是失去了流量入口。”
在C端流量被零售电商“垄断劫持”之后,实体企业传统的营销链条被硬生生地打断。“实体企业无法直接获得流量,这就面临着很大的问题。”王海波自1999年创办网库集团开始,就为企业提供网络数据营销等服务,他非常清楚流量对于企业电子商务的意义,“你没有流量的时候,是很可怕的。”
王海波认为,实体企业在互联网应用上存在着两个维度:营销维度和产业资源整合维度。“在营销维度上,实体企业已经失去获得流量的机会;在产业整合、资源整合的维度上,如果再不发力,也将失去机会。”
对于实体企业来说,这是一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危中有机:实体企业的挑战
2015年春节,王海波是和家人在美国度过的。
但是大年三十的晚上,他却把家人撂在一边,和一位做印刷机的朋友聊得热火朝天。“我们整个晚上都在聊‘印刷机怎么做大这个问题。他特别有激情,他就感觉自己应该成为这个行业的救世主,这让我特别有感触,其实实体企业主对于产业都很有情怀,很想做点事情,每个人都认为可以做到很大。”
与此类似的故事太多。
山口金属的负责人曾经在他面前,对着投影仪不间断地讲了三个小时,“他讲紧固件的发展规划,讲如何利用互联网、如何服务整个产业等等,非常有激情。”王海波说。
于是,在认识到行业问题的同时,王海波还观察到了这样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实体企业虽然已失去一定的机会,但是也开始在互联网应用上“蠢蠢欲动”,他们期待这样的时机,只是还不知道如何把握。
“他们已经认识到这一趋势。比如印刷行业对于电子商务的应用,现在依然停留在销售印刷设备和招揽印刷业务的基础阶段。但我们可以进一步推进融资租赁、在线定制等服务,这是整个行业的一个巨大机会。”
王海波所指的“巨大机会”,是指利用互联网整合整个产业资源的机会,他称之为“产业互联网”。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你是个做钮扣的企业,只能通过淘宝、天猫卖钮扣,你根本就不知道下游哪些服装企业采购了钮扣,上游你也不清楚具体情况,所以你无法整合资源,不知道怎样去指导采购数量或者购买钮扣设备。因为你没有利用互联网整合资源。”
产业资源在互联网上的应用,与零售业态在互联网上的应用截然不同。“不像零售业态玩的就是流量、转化以及在线服务流程,产业互联网走的是不一样的道路。现在已经不是提电子商务的时候,而是更多要提产业互联网的时候了。”
2015年的达沃斯论坛上,国家总理李克强曾经提到大连机床企业的例子:一家传统机床企业发现生意不好做,于是把中国60多万的机床相关买家和卖家的数据拿到手,专门做机床在线咨询、认证、培训和零配件销售,结果成功转型为最好的机床营销平台。这正是王海波和网库所要极力推动的产业互联网服务链。
产业互联网落地的关键就在于实体企业。王海波每周都会亲自拜访两三家实体企业,“我不需要懂紧固件、也不需要懂玻璃,每个领域都有专家,我只需要把大数据开放给他们,帮他的平台来整合数据资源,这就够了。这是产业互联网的价值,网库的最大价值就在于推动一大批实体企业进入产业互联网时代。”
借助互联网整合产业资源
王海波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MBA,企业财务管理专业。
特有的专业嗅觉让他对于行业风向特别敏感。还在上学时,他就创办了中国网库(现已更名为网库集团),当时主要经营业务是网络黄页。1999年正是中国网络广告的起步阶段,当时,网络广告仅占广告总额的0.1%。但是王海波认准了网络营销的趋势,1999年到2004年,正值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第一次浪潮。门户网站在这一时期独领风骚,网库也借此完成了第一桶金的积累。
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在他的传世名著《人类群星闪耀时》里写道:“戏剧性地凝聚起来而且关乎命运的时刻,往往发生在某一天、某一个小时甚至某一分钟。虽然在个人的一生中和历史的进程里都难得一见,但它们的决定性却超越时间之上。”
正是在香港的一次聚会中,王海波产生了扭转企业舵盘的念头。
“那次我和一群搞法律的人聊天,一位专门做风险投资的香港大律师说:只要是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公司,就是帮助别人赚钱的公司,是永远会有价值的公司。”
2005年,全民博客成为第一大网络现象,淘宝与eBay正式开战,网库则受制于百度等搜索引擎的崛起,黄页业务出现萎缩。香港的那一次交谈给王海波留下了深刻印象,网库开始瞄准中小企业,以广大的中小型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建站推广、网络营销等服务。
2006年,王海波正式发起成立了中国行业网联盟,成为国内最主要的行业电子商务联合体,促进中国传统产业与行业电子商务的结合。2010年,他提出“聚合单品,报价为王”的创新电子商务思想。
2011年,网库正式进入产业互联网领域,尽管还没有具体提出这个概念,但是单品平台在实际上已经突破传统电商的买与卖,利用互联网整合产业资源,以求获得更大的外延价值。
“互联网的规律是一定有外延的。互联网应用通常有两个逻辑:一个是在无限大里面做一个小事情。比如关注很大的行业,我只服务于一个子领域;一个是在子领域里可以无限外延,比如网库的单品通,为某个单品提供所有的产业应用服务。”
王海波举了中国棉纱交易网的例子,“这样一个单品网,为整个棉纱行业的上游采购、下游供应、中间生产性服务业交易提供服务。每一个单品网都是利用大数据的案例。棉纱网之所以能够很快就搜到、被看到,是因为我把大量棉纱行业数据、上下游相关行业数据都导入到棉纱交易网上,才会有真正的产业价值。”
这很像稻盛和夫的阿米巴思想。“阿米巴经营”是京瓷集团必不可少的经营手法。基于牢固的经营哲学和精细的部门独立核算管理,将企业划分为“小集体”,像自由自在的重复进行细胞分裂的“阿米巴”。以各个“阿米巴”为核心,自行制订计划,独立核算,持续自主成长,全员参与经营,依靠全体智慧和努力完成企业经营目标,实现企业的飞速发展。
对于网库这个大平台来说,每个单品网都是一个“阿米巴”,“我的子公司是可以独立经营的,每个单品网平台又是独立运营的,高度扁平化地按小团队运作,然后进行大圈管理,分为18大圈。”
单品网的最终目的是借助数据打通整个行业供应链。“要做产业互联网,一定要打造单品交易平台,否则是很难的。这是我们现有的交易逻辑,如果没有单品平台,就没有落脚点,只有单品是有供应链的。”王海波说。
网库在单品平台上已经深挖了近五年的时间,而如何打通数据、整合资源并落地服务,正是网库集团在下一阶段要发力的重点。“从经营原则上、从平台发展逻辑上,你必须要让所有平台联动,就是我面临最大的问题。”王海波介绍说,网库的下一步战略将分为三个方面:“首先,重新定位实体企业的大数据应用,并进行开放;其次,组建落地团队进行精细化服务;最后,依靠实体企业来实现行业深耕。”
三大战略正在同时跟进,在采访之前,王海波刚刚在楼下为员工做完培训。“全国各地每星期都会选派40名优秀的商务精英回网库总部培训,今年有20~25期,我们称其为‘千人计划,打造一千名优秀的商务精英,我希望他们成为中国产业互联网上第一批最优秀的商务人才,他们要推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