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敏 吴清华
518109 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中心医院新田社康中心
模块式产后访视护理计划在社区产妇中的应用
魏小敏吴清华
518109深圳市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中心医院新田社康中心
摘要目的:探讨模块式产后访视护理计划在社区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3月我社区服务中心管辖的140例产妇,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产后访视;观察组应用模块式产后访视护理计划,对产妇角色适应水平、喂养情况及健康结局进行比较。结果:产后42 d,观察组角色适应水平、母乳喂养率、泌乳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子宫恢复不良、乳腺疾病、营养性贫血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模块式产后访视促进产妇角色适应,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率。
关键词产后访视;模块式护理;社区;产妇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6.05.071
产后访视是社区妇幼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产妇和婴儿健康的重要途径[1]。随着现代社会产妇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产妇及其家庭成员对产后访视的需求及要求越来越高,而现行的产后访视内容简单、形式单一、环节不合理,难以解决长达数月哺乳过程中产妇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2]。产妇角色适应不良、母乳喂养率下降间接反映了现行的产后访视存在一定缺陷。多项研究发现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产后访视服务深入程度不够、服务模式形式化,直接影响产后保健服务质量。我中心制定模块式产后访视护理计划,为社区产妇提供系统产后服务,旨在为更好地开展社区产后访视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8月~2015年3月我社区服务中心管辖的产妇14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为单胎,初产妇,无产科严重并发症及内科合并症,为所居住地区常住户口,产妇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经产妇,严重并发症者(产后大出血、子宫破裂、羊水栓塞等),死胎或胎儿出生后死亡。将140例产妇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年龄22~35岁,平均(27.9±1.63)岁;孕周35~40.5周,平均(39.8±0.70)周;分娩方式:自然分娩58例,剖宫产12例;平均住院天数(4.02±1.50)d。对照组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28.2±1.41)岁;孕周35~40周,平均孕周(38. 5±0.57)周;分娩方式:自然分娩55例,剖宫产15 例;平均住院天数(4.29±1.73)d。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分娩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后访视模式护理,观察组采用模块式产后访视,具体如下:
1.2.1访视时间将访视时间确定为产后7,14,42 d,每次访视时间在20~30 min。
1.2.2访视记录本的制作建立产后访视记录本,统一登记产妇基本情况包括:(1)一般资料。姓名、年龄、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分娩方式。(2)产褥期情况。乳腺问题、子宫复旧、产后心理、母乳喂养、会阴部卫生。(3)新生儿情况。排便、睡眠质量、新生儿黄疽、脐部与臀部护理、免疫接种。(4)随访结果。随访时间、随访反馈、随访人员签名。
1.2.3访视小组组建小组由社区医师与护士组成,由社区医师负责人员管理和任务分配,选出1名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资深护士作为访视组组长,每组须有1名已生育成员。
1.2.4访视方案实施遵照临床实验管理相关规定制定访视流程。由护士依照模块式产后访视计划对产妇实施干预。模块式产后访视的目的是促进产妇母亲角色的适应,提高产后新生儿养育能力,促进母婴健康。计划分为4个模块,所有观察组产妇都接受4个模块的干预:(1)模块1为产妇产褥护理模块,由社区护士利用自制“月子小贴士”宣传手册与产妇及家属进行首次家庭访视,宣教内容包括示范协助产妇哺乳,指导产妇更换会阴护垫、制订产褥营养方案、督导产妇监测体温。(2)模块2为婴儿日常问题处理模块,由访视人员入户对产妇及家庭成员进行教育指导,内容包括新生儿黄疸、婴儿打嗝、打喷嚏、漾奶、腹泻、沐浴、臀部湿疹等日常健康问题;并采用泌乳量评分表对产妇泌乳量进行评估,如果患者出现乳房充盈程度低、泌乳量少,给予乳房按摩,指导正确的哺乳技巧。(3)模块3为婴儿发育生长问题处理模块,访视人员针对婴儿辅食添加、疫苗接种、身体发育、安全防护等内容进入家庭给予指导,对产妇泌乳量进行评估。(4)模块4为经验分享模块,由已生育小组成员与产妇进行经验分享,以更生动、更生活化的实例来进行健康教育,为产妇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法,对产妇泌乳量进行评估。
1.3效果评价
1.3.1角色适应水平参考吴婉华“母亲角色适应情况调查表”[3-4],自行设计评价表,设立了解宝宝需要、关注宝宝成长、照顾宝宝技能、母亲幸福感4个维度,共16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0分=完全不能,4分=完全能),总分0~64分,评分越高表明角色适应越好。经小样本预调查,Cron-bach′s α alpha系数为0.81。于产后7 d(第1次访视)、产后42 d(第3次访视)进行调查。
1.3.2喂养情况记录产妇喂养方式(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泌乳量(3分为乳量充足,喂乳8次,满足新生儿需要;2分为中等乳量,需增加哺乳2次;1 分为乳量不足,需增加水分;0分为无乳汁,全部用代乳品),每次访视均对产妇泌乳量进行评分,取3次平均值[5]。
1.3.3健康结局指标记录产后3个月产妇产后子宫恢复不良、乳腺疾病、产褥感染、营养性贫血等的发病率。
2结果
2.1两组角色适应水平评分比较(表1)
表1 两组角色适应水平评分比较(分,±s)
注:两组产妇角色适应水平评分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以及组间不同时点交互作用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两组喂养情况比较(表2、表3)
表2 两组喂养方式比较(例)
表3 两组产妇平均泌乳量评分比较(分,±s)
2.3两组健康结局指标比较(表4)
表4 两组产妇健康结局指标比较 例(%)
3讨论
3.1通过模块式产后访视促进产妇角色适应产妇在经历妊娠之苦、分娩之痛后精神状态往往不佳,而生理上内分泌机能状态不稳定,加重了产妇产后脆弱和烦燥的心理状态,初产妇面临着角色适应的问题[6]。调查显示,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情况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影响最大的方面是不能满足宝宝各阶段的需求[7]。通过制定模块式产后访视计划,在产后第7,14,42 d连续3次访视,由专业护士入户进行一对一指导示范使产妇和家属能直接学习和应用,为母亲角色的适应打下基础。模块式产后访视涵盖了产褥保健及婴儿抚育的所有重要内容,以教育指导为主,从产妇到婴儿,从生理恢复到照护技巧等多个方面出发,为产妇提供更细致、更专业帮助,以促进产妇转变自身角色[8]。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产后角色适应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模块式产后访视的开展有效促进产妇角色适应。
3.2通过模块式产后访视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率模块式产后访视计划中,产后第1次访视即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可以培养产妇母乳喂养意识;并在之后2次持续性访视中均对产妇泌乳情况进行评估,将母乳喂养方式进一步强化,同时可及时发现解决喂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利于坚持母乳喂养。访视中将手法按摩加入指导模块中,利于乳腺管疏通预防乳腺疾病,促进乳汁分泌,为母乳喂养创造有利条件。另外,3次访视均设在母乳喂养关键时间点进行实际情境喂养教育,使指导效果事半功倍。结果显示,观察组母乳喂养率、平均泌乳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证明模块式产后访视利于保障母乳喂养的持续性。
3.3通过模块式产后访视改善产妇健康结局通过模块式产后访视、系统产后访视计划,对产妇开展产褥保健、婴儿日常问题、生长发育问题处理以及经验分享等专业性指导,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后子宫改善、母乳喂养、平均泌乳量高于对照组,乳腺疾病、产褥感染、营养性贫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模块式产后访视促进了产妇产后康复。文献报道,正确母乳喂养习惯可刺激子宫快速恢复生理体积,有助于减少乳腺、阴道、子宫等部位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9]。通过模块式产后访视不仅能够使产妇较快适应母亲角色,而且能够有效引导产妇建立正确喂养育儿、饮食休息习惯,增强了产妇自我护理能力。模块式产后访视环环相扣,使产褥保健知识转化为正确照护行为,从而达到提升产妇护理技能目的,从另一侧面也显示出高水平的产后访视对产妇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海浪.按需健康教育在产后访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6):555-557.
[2]刘敬华,赵立群,彭敏,等.结构性积极养育计划应用于社区产后访视中对产后抑郁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2):134-136,140.
[3]曾果花.产后访视护理对产褥期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1):36-37.
[4]吴婉华,陆红.初产妇产褥期母亲角色适应状况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3A):596.
[5]Chien YC,Huang YJ,Hsu CS,et al.Matemal lactation characteristics after consumption of an alcoholic soup during the Postpartum doing-the-month′ ritual[J].Public Health Nutr,2009,12(3):382-388.
[6]霍春芬,刘静,祝青.产后访视对产后抑郁的干预效果[J].中国临床护理,2011,3(6):499-500.
[7]程忆文,申红梅,汪静.产后家庭访视护理指导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护理,2012,4(4):329-331
[8]张嫣,茹鲜古丽·买合苏提,热娜·买买提.不同产后访视方法对初产妇产褥期母乳喂养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8):2185-2186.
[9]王婕,胡桂风,丁学玲,等.91名产妇产后访视时间和次数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5):4142-4143.
(本文编辑刘学英)
(收稿日期:2015-06-15)
魏小敏:女,本科,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