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2016-05-30 13:32:57李正军梁云峰张茗杨祁佳媚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辽宁

李正军 梁云峰 张茗杨 祁佳媚

摘 要:通过对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研究,为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探索新路径。明确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标准,对国内发达地区例如北京、上海等地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对辽宁省下辖14个城市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创意文化资源结构、产业资源结构、人才资源结构等辽宁创意产业现状,认真解读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政策,总结先进经验与阻碍辽宁创意产业发展的突出矛盾,以期寻找新对策,构建新环境,培育新产业。辽宁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发展必须完善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保障制度;必须结合辽宁的产业现状,促进科技与文化创新融合,实现科技引领的创意产业发展格局;全面规划重点突出省内联动,加大产业区建设力度,发展业态综合的创新城区;实现产业的自主创新、品牌创新。

关键词: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2-0038-04

前言

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由英国学者贾斯汀·奥康诺首先提出,是指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科技创新体验的具有创新内涵的行业集群,它具有环境污染低、资源消耗少、附加值高、科技文化融合、发展可持续的特征[1]。自这个理念提出以来,英国、欧洲、澳大利亚、北美发达国家和地区将艺术、创意、产业、经济有机联系,实施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不断促进战略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随着辽宁经济的发展及产业结构的逐渐升级,文化创意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越来越大,研究辽宁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发展,对辽宁发展创意产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现实意义。

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及经验分析

(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

2006年国家确定发展创新型国家战略,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国务院及地方政府制定了系列的发展创意创新的相关政策,2008年成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教育创新和创新型国家建设重大问题研究”;2011年4月,由国家创推委和清华大学共同成立了“清华大学创新型国家战略研究”课题组;2014年国家提出全面创新的战略格局,并提出“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创新发展的新内涵新理念。至此,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逐渐步入快车道,并成为创新社会发展的引领,辽宁的文化创意产业也开始迅速成长。

(二)国内发达地区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分析

国内创新创意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发展,目前形成以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为代表的创意产业发达地区,总结他们的经验,对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研究具有指导作用[2]。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经验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在行业规划方面,进行分类管理;建立系统的财政支持措施;努力加强集聚区建设;加强创意产业的保障措施;通过完善的政策法规为创新文化发展建立制度保障;加强全面合作培育市场主体[3]。上海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有如下几个方面:政府与市场联动;政府进行发展结构的系统策划;结合市场开发与整体规划,建设战略产业集聚区;创新成为上海的典型特征,已经成为城市的文化品牌,释放出巨大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品牌价值。截至目前,上海有创新产业聚集区100余个,总面积近300万平方米[4]。深圳市创意产业的经验:深圳市创意产业发展具有连续性的特征;着重创新放眼未来战略布局;加强创新人才的引进;努力加强创新文化建设;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建设服务高效的创新园区[5]。

二、省内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辽宁文化创意产业文化资源结构的现状

辽宁创意文化资源丰富,有东藏教文化、查海文化、满清文化等,在这些历史文化中有丰富的历史故事、历史风俗、文化符号,是创意产业挖掘地域文化内涵,丰富创意创新素材,实现创新发展的宝贵资源。有岫岩玉雕、本溪辽砚、阜新玛瑙等,还有剪纸、刺绣等民间工艺品文化资源,但大部分创作观念陈旧,需要创新工艺品的艺术形式,实现辽宁工艺品产业的发展。自然遗产资源有古生物化石资源;千山、医巫闾山等风景旅游资源;环渤海、黄海的海洋文化旅游资源,这些自然遗产资源可以通过创新设计形成风格独特的旅游纪念品开发。辽宁有民间文化、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民间美术、民俗、杂技竞技等7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76项。通过创意创新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新媒体等新的文化娱乐形式相结合,不断传承发展,滋养着辽宁的地域文化特色,形成辽宁创意产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产业现状

由于人才、区位、经济发展程度等因素影响,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分布呈现梯度明显的不均衡状态,第一梯度:沈阳、大连。据2013年统计,沈阳创意产业增加值210.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大连创意产业增加值245.8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21%,产值相对较高。第二梯度:鞍山、营口、本溪。第三梯度:锦州、丹东、抚顺、铁岭、辽阳、盘锦、朝阳、阜新、葫芦岛,约占辽宁省城市总数的2/3[6]。

(三)辽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资源现状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是人才问题,辽宁目前总体上创意产业人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创意产业发展需要,人才分布不均衡,大部分创意产业人才集中于沈阳、大连等少数几个城市。辽宁需要继续加大对创意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改变培养方式,完善培养体系,培养出符合社会市场需要,具有创新创意的研发人才、生产人才、营销人才。需要大力实施高端人才引进战略,提高创新创业的孵化环境和财税补贴制度,吸引和留住人才,防止人才外流。

(四)辽宁创意产业创新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经过对辽宁创意产业现状的研究及对国内创意产业发达地区的经验分析,发现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面对诸多问题:辽宁地区缺乏高端创新人才;创意产业平台建设相对落后;科技引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意识薄弱;产业分布分散,发展水平不均衡;创意产业链结构不完整,缺少跨界联动的产业链集群;鼓励创意产业的相关政策不够完善;关于创意产业发展的研究不足、成果较少,相关核心论文只有20余篇[7]。

三、探索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路径

(一)完善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保障机制

1.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为保障创意产业的发展必须加强知识产权的制度体系建设,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制度完善;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贴息等政策;加强促进专利成果转化的机制建设;开展开源创新的知识产权专项研究等措施。通过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全面提高社会对创新创意的积极性,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加强创意创新的融资和风险担保体制建设。辽宁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规模和特点各不相同,这就要求辽宁应建立多元化的创意产业融资体制:创意产业的创业板、中小板直接融资;充分利用股份转让的新三板融资;通过公募基金、信托等融资平台融资;建立辽宁地方银行创意产业专项信贷;企业之间建立创意企业联盟;积极发展辽宁地区网络融资;政府加大力度扶持民营金融机构;利用政府财政资金设立创意产业贷款基金。

3.努力培养与引进创新人才,加强创意产业的理论研究。辽宁的创意产业创新发展要充分利用辽宁地区现有教育资源,探索定向订单的人才培养机制,促使辽宁区域内的高等院校与研究院所、企业和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公司协作。加强国际合作机制,利用辽宁区域内的大学、研究院所等,大力开展创意产业理论的相关课题研究,形成科学结论,为辽宁创意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4.加强开源创新平台建设。开源创新平台建设是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一条新路径,它是基于开源开放获取更广泛的创意,实现群体发展的创新模式。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尝试开源创新,人们开始了以互联网为基础来探索群体思维的模式。开源创新的关键是开源协议的约定,不同的开源内容适用不同的开源协议,应拓展世界上通行的开源协议范式,创新适合创意产业发展的开源协议新范式,加强众创空间、开源创意企业等开源创新平台建设,实现设备开源、场地开源、设计开源。构建创意产业开源生态,形成域内开放、自由、共享、协同的创新格局。

(二)促进科技与文化创新融合实现科技引领的创意产业新格局

1.通过科技与文化创新融合使辽宁创意文化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辽宁地区有丰富的创意文化资源,但是长久以来这些资源很多没有被有效利用,无法形成产业资源。辽宁创意文化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抓手主要有三个方面: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科技,实现辽宁创意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充分利用互联网开源创新平台,创新开源协议,探索一条以资源换创意、换技术,实施知识产权等技术入股的股份制合作的产业新模式;系统整理物质性和非物质性的文化创意资源符号,加强辽宁文化创意产业资源的版权和商标权注册,通过创新文化资源的衍生产品实现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

2.发展促进辽宁制造业升级的创意新产业链。Alev Adil 指出,经济社会已从“产品制造”转向“思想制造”,从依赖大规模劳动力进行生产的时代转向基于知识、科技和文化创造力的知识经济时代[8]。由于辽宁传统制造业的产业观念落后,使得传统制造业的产品单一,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同时,制造业又是辽宁的战略核心产业,应加大传统制造业与科技、文化创新融合,努力发展服务于辽宁制造业升级的创意新产业,实现辽宁的经济振兴。发展辽宁创意新产业应该大力加强科技文化创新融合的战略定位,发展新技术、新材料创新产业;发展工业设计创新产业;发展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广告策划业、媒体传播业,通过创意产业对制造业的渗透融合与优化,使制造业产品的附加值与创新性得到全方位提升,竞争优势全面增强。

3.引领社会需求努力发展新媒体概念下的数字创意产业。新媒体是基于数字通讯、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体系支撑下的媒体业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据2014年统计,2013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体规模达8 902.4亿元,而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产业对传媒产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3%[9],以数字通讯、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数字创意产业将发挥其巨大的潜在市场价值,继续提高对传媒产业的贡献率。辽宁应抓住机遇,加强引导努力发展新媒体概念下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数字创意产业主要是发展围绕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的信息技术产业、应用软件产业、网络娱乐产业、网络出版产业、数字广告产业、网站平台建设、电子图书馆电子博物馆建设等。

4.发展服务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SysLM)的软件产业。德国的工业4.0提出系统生命周期管理(SysLM)的未来工业发展理念,这种理念的发展基础是基于网络的设计、产品、服务一体化软件设计,这种软件将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营销、服务的所有数据整合到大数据库中,把产品生命周期每一个环节优化整合,实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创意产业通过这种软件产业的创新发展影响未来,软件将决定未来产品的几乎所有功能,发展系统生命周期管理的软件产业,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庞大的软件体系。它借助于网络实现创新软件与高性能硬件,虚拟设计与现实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全面交叉渗透,使工业产品从虚拟概念—系统设计—生产制造—营销与服务到用户反馈,形成循环发展的链式模型。围绕这种链式模型的软件产业分为几个部分:软件虚拟设计;发展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或者智能技术系统;设计系统服务软件; 通过信息技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远程控制[10]。

(三)全面规划重点突出省内联动建设业态综合的创意产业新城区

依据辽宁创意产业发展水平不均衡,梯度分布明显的特点,通过全面规划,重点突出,省内联动的产业区建设,实现辽宁创意产业的整体布局。创意城区作为创新产业的空间载体,从空间布局上应突破生产型的封闭空间,逐渐结合商业休闲空间、文化体验空间、产品展示空间、文化旅游空间,使创新城区成为创新者和消费者共同参与拥有的开放空间。创新城区应具有较强的产业融合性,联合辽宁及全国乃至国际的研究院所、大学、企业和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公司,形成交叉融合的产业发展格局。发掘沈阳、大连各自拥有的创新人才资源,形成科技专家、各行业设计师、职业经理人、金融投资专家等云集的创新集聚区[11],逐渐将创新城区发展为具有全国示范作用的城市创新品牌,甚至成为城市创新文化符号。

结论

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应首先抓住发展创新型国家的机遇,借鉴北京等创意产业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结合辽宁省创意产业的资源现状,总结发展面对的突出问题。然后通过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创意创新的融资和风险担保体制,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开源创新平台建设等制度的完善;通过科技与文化创新融合形成的产业格局,使创意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资源优势转化、促进辽宁制造业升级、发展新媒体概念下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服务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软件产业;通过全面规划,重点突出,省内联动的产业区建设;通过空间结构完整、功能完善、业态综合、产业融合、人才全面的综合创新城区建设,探索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培育辽宁经济的新增长点,最终使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得到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辽宁
辽宁之光
新少年(2022年3期)2022-03-17 07:06:38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学与玩(2018年5期)2019-01-21 02:13:08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钧瓷造型设计的创新研究
浅析“跨界与融合”思维的特征与应用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6:41:39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新闻界(2016年12期)2016-11-08 21:45:49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探讨新时期环境下博物馆的讲解工作
创新发展 奋勇前进 释放洪荒之力
“创意人居城市”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社会科学(2016年8期)2016-11-04 01: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