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恒友
【摘 要】目前,一些地方开展失业职工培训,存在只追求数量,不追求质量,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造成了培训后就业率不高,既浪费了人力物力,又影响了政府的形象,本文将通过分析失业职工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来找到能提高失业职工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办法。
【关键词】失业职工培训;针对性;实用性;探讨
一、失业职工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福山区每年新增失业职工700人左右,为解决这部人的就业问题,政府把开展就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与创业能力作为重要的措施来抓,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培训后就业率不高。该区每年失业职工培训600人左右,参培人员的就业率不足35%,创业率更低,不足20 %。导致培训效果不佳,有四个最主要原因:一是有层层任务指标的压力,导致只求数量,对务实重视不够。二是各地对失业职工的培训,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规定不参加培训停发其失业金,这就导致了失业职工参加培训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动机只是应付培训,对专业的选择也不是从自己的愿望出发,而是选择培训时间短的专业。三是培训内容常规化、单一化、滞后于现实发展水平,缺乏实用性与前瞻性。四是培训方式方法简单、缺乏灵活性,导致其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培训效果。
二、关于提高失业职工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主要措施
1.政府职能部门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党性的高度,进一步强化对培训工作的思想认识。
加强就业培训工作,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产业转型的现实需要,是缓解就业压力、保持就业稳定的重要措施,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失业职工是特殊的群体,必须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否则培训会流于形式,既浪费财力、物力、人力,又損害政府部门形象。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着力解决培训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更新传统的就业培训观念和模式,积极开展多样化培训、科学培训、实用性培训。
2.政府职能部门要统筹规划,合理设置培训专业。
一是要广泛整合社会各类培训资源,通过政府招标扩大定点培训机构的数量,提升培训能力;同时培训机构的布局要合理,方便失业职工就近参加学习。二是要指导培训机构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用工需要和劳动者自身的培训需求,合理设置专业,专业的设置要有前瞻性,有利于就业。三是要杜绝在分解培训任务时层层加码,要把培训后就业率纳入就业考核指标。
3.注重培训机构和企业结合,积极开展订单定向培训。
鼓励各类培训机构与企业或其他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展订单定向培训,引导和鼓励培训机构与各类职业中介机构合作,实现培训与就业的良性互动。同时,对订单定向培训合作企业提供政策扶持,充分发挥企业培训主体作用。发展一批规模较大且具备一定培训条件的企业或行业协会成为定点培训机构,创造培训机构和企业合作的良好环境,使培训后的学员能就地就业。
4.丰富培训内容,增强培训方法的科学性和培训内容的实用性。
一是要强化分类实用技能培训。根据失业职工自身文化程度的高低因人分层施教,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对有创业能力和创业愿望的,提供创业培训,加强项目推介、导师帮扶、小额贷款、税费减免、后续扶持等“一条龙”服务,帮助其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并带动更多人实现就业。二是要不断丰富培训内容,把职业道德、企业文化、安全生产融入培训中;改革培训方式,将传统的教学和现代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增加失业职工的学习兴趣。
5.积极探索开展将培训补贴直接补贴给个人的办法。
为拓宽培训渠道,丰富培训专业,解决当地培训机构专业设置不足的问题,真正满足失业职工的培训需求,笔者建议:可规定失业职工不论到哪里参加培训,不论参加什么专业培训,只要取得人社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者政府其它行政部门颁发的有效证件,并且本人已实现就业或创业,政府便按照其取得职业资格级别给与相应的培训补贴。
6.完善培训绩效评估体系,重视培训实效,将培训补贴与培训效果挂钩。
完善定点培训机构考核评估制度,加强对定点机构的监督检查,实行定点机构淘汰制。建立培训工作奖励机制,落实各项奖励政策,发挥培训机构在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中的积极作用。培训鉴定补贴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前提,再就业培训要以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为目标。对培训机构按培训后的就业率和创业率给予奖励,引导培训机构切实重视和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发挥培训对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
三、结语
总之,开展失业职工培训是促进其在就业的重要举措,只有不断提高其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才能更好地提高失业职工的就业与创业能力,才能使这类培训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才具有更加积极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崔永梅.试论增强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的针对性 《劳动保障世界》2010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