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曦
摘 要: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课题。从理论及实践方面介绍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并从多维度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基本思路和重要点。最后,从认知和引导两个方面提出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B8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5-0156-02
引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承载着民族精神内涵的重要指导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核心价值观,来源于社会,并在历史长河中经历沉淀,成为指导国家和社会的精神支柱,是民族的精髓。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的大学生群体,他们的价值观体系影响着甚至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命运。社会由人组成,而人与人在交往中有不同的利益追求,对同样的事物也有不同的判断和选择。在实现和满足个人追求的同时,如何将集体利益放在重要位置成了值得思索的问题。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体系,人们在对个人追求的探索和追求中,才能有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正确的判断。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思路与重点
(一)培养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思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民族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发展成果,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基本思路如下:
1.注重人民性的实现。价值观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关系的本质,体现了人民根本的利益,也反映出人们的基本愿望和要求。这意味着在培养核心价值观的时候需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重要位置。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主性。明确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民性,这就要求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把人视为最高价值主题,努力使社会更加公正,让人民更有尊严,真正维护人的权利和自由。
2.注重科学性的落实。当代大学生,作为一群有素质的高级知识分子,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更要强调其科学性。在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坚持价值评价标准的客观性尤其重要。任何客观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一直变化着。因此,价值评判标准也必须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而相应地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本质特征,还表现在荣辱观的评价标准上。历史经验说明,在对一个人荣誉的评价,绝对不能以他自己的陈述为标准,而必须以他的实际贡献为依据。
(二)核心价值观培的重点
大学生身上肩负着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华民族的复兴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西方利己主义、功利主义侵蚀着人们的思想,影响民族价值认同。而社会主义核心主义价值观直对当前中国社会最直接的问题,引导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引领着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体系,激励着大学生投身于现代化建设。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体系的培养,应该做到以下要点:
1.着眼于时代性的共识。当前我国的时代精神,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造性实践中孕育和激发出来的,反映我国社会前进的方向,引领我们时代进步的潮流,为我国人民所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当前,青年大学生应该意识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对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重要作用,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产物。这要求大学生在践行核心价值观时,要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崇尚和谐、诚实守信、团结友爱、互助奉献。
2.着眼于创造力的培育。我国的经济体制、政治主题、文化体制、社会体制都在不断深化,但仍有很多亟须解决的问题和困难。这要求年轻人要打破旧思想、旧框架的束缚,解放思想。克服自身弱点,摆脱守旧的束缚,找准目标,勇于奋斗。
二、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
(一)深化认知
认知是大学生价值观体系植入的起点,大学阶段处于形成价值观体系的重要时期。深化大学生对价值观的知识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思想教育与人文影响相结合。大学生除了专业课堂教育外,思想政治教育更不可忽视。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基础。要利用好教材和课堂资源,避免为了学分而学习的形式主义。首先,需要将大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育和价值观的树立结合起来;其次,应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同感。除了思想政治教育,也要注意学校的文化建设。大学生生活在大学校园,在大学校园中成长。因此,大学文化的建设对学生群体价值观的树立有着非常重要并且深远的影响。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应该充分体现当今时代特色和校园文化特点,培养求实求真,创新向上的校园氛围。
2.利用网络时代资源,进行线上教育。互联网深入到大学校园,对大学生产生了重要点影响。大学生每天都会使用互联网,因此应当加强对网络资源的合理运用。首先,加强网络资源和传统资源的结合。利用网络资源的生动性与吸引性,可以避免传统的死板说教模式,以便能让大学生们对价值观理论的理解更加深刻。
(二)细化引导
大学生,作为一个正在形成价值体系的群体,一个正在探索自身追求的群体,需要正确的引导。
1.学以致用。首先,应该引导大学生将所学转化为所用。在思想教育课以及生活中,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导是一个基础。只有当大学生了解到这个基础,他们才会成功地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在培养核心价值观理论体系的同时,必须引导大学生认真学习理论并且积极地转化为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学生在学会了理论后,可以将学到的理论文化精髓投入到校园生活中,比如,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志愿者公益活动,帮助有需要的同学。
2.各方结合。抽象的价值体系不利于大学生的真切理解,因此需要结合生活中各种例子将抽象转化为具体。通过典型的例子的榜样作用,加深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感知。通过身边的好人好事的事迹来达到更深层次的教育目的。也可以通过同学之间互相引导,互相激励来增强彼此的责任感和认同感。
结语
结合当今时代的特点,是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在了解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和精髓后,才能从多个维度出发,提出可行的措施。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充分认识和真切理解,再通过引导,激励大学生担负社会责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 宋惠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解读[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2:55-67.
[2] 王丽丽,张森林.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策略[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44-47.
[责任编辑 吴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