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雷
摘 要:职能资本参与利润率的平均化即第一次利润率平均化之后,狭义借贷资本和广义借贷资本参与利润率的平均化出现了第二次利润率平均化。第一次利润率平均化形成了一般利润率,第二次利润率平均化形成了一般利息率。市场利息率在借贷资本供求的影响下围绕一般利息率上下波动。在这个上下波动的过程中,市场利息率如同价值规律一样调节和配置货币资金在不同行业及企业之间自由流动。同时,有利于市场利息率下降趋势的出现,对于我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平均利润;借贷资本;一般利息率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6-0001-02
一、马克思经典利润率平均化规律——第一次的利润率平均化
(一)平均利润的形成
在现实中,不同生产部门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差别、资本周转时间的差别和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比率的差别造成了利润率的差别。在不同生产部门内部和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由于资本的自由流动和竞争最终形成了一般利润率和平均利润。正如马克思论述的那样:本来在不同生产部门中占统治地位的利润率,是极不相同的。这样的利润率,因为竞争而平均化为一般利润率,它是所有这些不同利润率的平均数。根据一般利润率归于一定数量资本的收益,就是平均利润。
(二)平均利润和平均利润率所反映的经济关系
平均利润形成之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道:出售自己商品的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回收了生产这些商品所耗费的资本价值,然而他们没有得到本部门生产这些商品时所产生的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利润,却得到了一定时间内社会总资本在所有生产部门生产的总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总利润均衡分配时归于总资本的每个相应部分的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利润……就利润来说,不同的资本家就像是同一个股份公司的不同股东一样发生关系。同时,总利润仍然等于总剩余价值,总价值仍然等于社会生产的总生产价格。
(三)第一次利润率平均化的范围
正如马克思论述的那样:资本有机构成在不同生产部门是不一样的,因此,等量资本按可变资本在一定数量总资本中占有不同数量而推动不同数量的劳动,等量资本也就占有不同数量的剩余劳动,或者说,生产不同数量的剩余价值。依据这一原理,占统治地位的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就会有很大差别。这些差别的利润率,因为竞争而平均化为一般利润率。从中可以看出,参与利润率平均化的资本首先是产业资本,投入在不同生产部门的产业资本可以分为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不同数量的不变资本关系到不同的剩余价值,产生不同的利润率。
其次,商业资本也要参与利润率的平均化。产业资本的流通阶段,同生产阶段一样,是产业资本再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阶段。所以在流通过程中,独立执行职能的商业资本也必须和在不同生产部门中执行职能的产业资本一样获得平均利润。
农业资本作为产业资本的一部分,投资农业与投资于工业和商业一样,也要求获得平均利润。最后,银行资本也是职能资本,同样在部门之间竞争中参与利润率的平均化,要求获得平均利润。
二、利润率平均化规律的扩大——第二次利润率平均化
第一次利润率平均化形成和出现之后,利润率平均化趋势并没有停止。随着现代金融业的大规模发展,资本流动和资本转移变得更加容易,不同类型资本竞争不断增强,参与利润率平均化范围的资本必将不断扩大为狭义的借贷资本和广义的借贷资本。这就是第二次利润率的平均化,第二次利润率平均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一般利息率。
(一)狭义的借贷资本参与第二次利润率平均化促使一般利息率开始形成
传统意义的借贷资本主要有民间高利贷资本和银行资本等,这些可以被定义为狭义的借贷资本。随着信用经济的不断发展,利润率的平均化并没有停止,在此之后还要进行第二次利润率的平均化或者进一步的利润率平均化。由于参与竞争的不同类型的资本范围的增加,即狭义的借贷资本也参与到同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农业资本等职能资本的竞争中去,利润率平均化的范围首先扩大到了狭义的借贷资本。
第二次利润率平均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一般利息率或者中等利息率或者平均利息率。通过狭义借贷资本家与职能资本家的竞争,等量的借贷资本与等量的职能资本也要求获得等量的利润。不同的狭义借贷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和借贷资本家与职能资本家的竞争促成了利潤率平均化范围首先扩展到狭义的借贷资本和第二次利润率平均化的进行。
例如,以民间高利贷资本为例,狭义的借贷资本参与第二次利润率平均化进而形成一般利息率。在民间金融发达的地区,很多原来做实体经济利润率不高的企业家转行直接放高利贷,成为借贷资本家。当然,一些受到高利息诱惑参与非法集资最终赔钱的人或者高利贷利息下降之后觉得放高利贷赚钱少的人也转行做实体经济,成为职能资本家。货币资金在高利贷资本与职能资本之间的转化流动促使高利贷利率与职能资本家利润率的平均化,即促进了第二次利润率平均化的进行和一般利息率的形成。不同的借贷资本家之间也存在竞争和资本的流动。 近些年,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利息率)居高不下,其重要原因是借贷资本家之间竞争不充分和大型借贷资本家垄断借贷资本、借贷资本集中度比较高,即处于垄断地位的大型商业银行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因此,鼓励民营银行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之间展开竞争,促进活期存款从大型商业银行搬家到民营银行有利于中小企业贷款利息率的下降。
总之,像第一次利润率平均化一样,职能资本和狭义借贷资本在部门内部之间的竞争与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自由流动的结果就是职能资本家自有资本收益率等于狭义借贷资本家利息率,即一般利息率等于一般利润率。狭义借贷资本被职能资本家借入使用之后,已经变成职能资本的一部分,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对于总生产资本的扩大和膨胀起到巨大的作用,进而对于总剩余价值量的增加即总利润量的增加起到巨大的作用。通过一般利息率以平均利润的形式归狭义借贷资本所有的剩余价值,是总生产资本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二)廣义的借贷资本参与第二次利润率平均化使一般利息率最终形成
现实中,伴随着金融日益发达,借贷资本的范围也随之拓展。广义的借贷资本指的是职能资本家手中除了自有资本之外通过各种金融工具获得的投入到职能资本家企业中即实体经济中的所有货币资金,包括通过债券、基金、信托、股票、P2P、阿里小贷等获得的资金。这样,债券持有者和股票持有者等等所有金融投资者都要参与第二次利润率的平均化,即债券利率、股票的收益率、P2P和阿里小贷等互联网金融收益率等都会影响到一般利息率的高低。利息率也把债券利率、股票的收益率、P2P和阿里小贷等互联网金融收益率等等都囊括进了自己的范围。广义的借贷资本参与第二次利润率平均化进而形成一般利息率之后,职能资本自有资本收益率等于狭义借贷资本利息率等于广义借贷资本利息率。
如同狭义借贷资本一样,广义借贷资本被职能资本家借入使用之后,也已经变成职能资本的一部分,也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对于总生产资本的扩大和膨胀同样起到巨大的作用,进而对于总剩余价值量的增加即总利润量的增加起到巨大的作用。通过一般利息率以平均利润的形式归广义借贷资本所有的剩余价值,是总生产资本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三、正确认识第二次利润率平均化的结果即一般利息率的本质
正如马克思论述的那样:要计算平均利息率有两种方法:一是计算大工业周期中发生变动的平均利息率;二是计算那些在技资部门中贷出时间较长的资本利息率。
通过马克思在《资本论》的论述可以发现,一般利息率或者平均利息率或者中等利息率同马克思所说的“自然利息率”一样是不存在的,不能由任何规律决定的,它仅仅只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趋势。
四、第二次利润率平均化的意义
第二次利润率的平均化使得一般利息率最终形成,它对于市场利息率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对于现实的经济活动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市场利息率围绕一般利息率上下浮动来调节和配置货币资金
市场利息率受借贷资本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一般利息率上下浮动,来调节和配置货币资金的盈缺。
借贷资本家的资本收益率在某个时期表现为市场利息率。市场利息率在一定时期内是明确的。市场经济中,市场利息率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很多,例如高利贷利率、银行存贷款利率、债券利率和互联网金融收益率等等。
市场利息率与一般利息率的关系如同企业利润率与一般利润率的关系类似。市场利息率受到借贷资本供求关系的影响可以大于、小于或者等于一般利息率。市场利息率围绕一般利息率上下浮动的关系正是利息率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作用的表现。市场利息率围绕一般利息率上下浮动自发的调节货币资金在不同行业间自由流动和分配,促进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市场利息率围绕一般利息率上下浮动如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浮动、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浮动一样非常相似,起到调节和配置货币资金流动的信号作用。
(二)第二次利润率平均化有利于市场利息率下降趋势的出现
市场利息率下降的原因是大量闲置资金的存在即货币资本的积累和资本的过剩。凡是出现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的现象都是因为狭义借贷资本、广义借贷资本参与利润率平均化遇到了困难造成的,即狭义借贷资本、广义借贷资本同职能资本之间的竞争不充分或者狭义借贷资本、广义借贷资本内部竞争不充分造成的,也就是资金在职能资本、狭义借贷资本、广义借贷资本之间的自由流动出现障碍造成的。
所以,想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就必须创造条件使得第二次利润率平均化顺畅进行,这样才能促使一般利息率形成之后,市场利息率出现下降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