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燕东 杨杰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县域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县域经济的发展不仅关系着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平衡,而且还与人民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分析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措施,以期对河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河北省县域经济;民营经济;新型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8-0096-02
一、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分析
(一)产业聚集与县域经济发展分析
从产业聚集与县域经济发展分析县域经济走向专业化、产业化和高级化的必然归宿就是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发展标志着县域经济的成熟。产业集群的规模可以用企业数量、从业人员数量、非农业产值在社会生产中的比值等进行衡量,这些指标数值越大,则产业集群规模越大。据河北省统计局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河北省132个县(市)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达到11 202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 505.1亿元,与我国经济发达省份如山东、江苏等地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二)民营经济与县域经济发展分析
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且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我国实现国富民强的重要战略举措。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民营企业的贡献,据2014年河北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9 894.4亿元,吸纳从业人员2 131.9万人,全年民营经济单位共支付工资总额4 716.6亿元,实缴税金2 713.4亿元。虽然河北省上述指标同比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是与全国其他经济发达省份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从侧面反映出河北省县域民营经济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其次,企业自身问题突出,河北省民营企业多为资源型、粗放型、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不仅产品结构单一,而且生产效率低。
(三)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分析
城镇化水平主要靠两方面来衡量,其一,城镇化率(城镇化率=城镇人口/年末常住人口)。一般城镇化率越高,则城市发展水平越高。河北省统计局根据河北省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测算出,河北省201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33%,这一数字远远低于同期我国56.1%的城镇化率水平。由此可见,河北省城镇化不仅发展水平低而且发展速度慢,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城镇化体制机制的全面改革。其二,城镇现代化水平。对于城镇现代化水平这一指标,河北省的突出表现为城市科学规划程度低、定位模糊、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违章建筑层出不穷、城市管理弱化,人文环境差等问题。
(四)新农村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分析
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直接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规模。加快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河北省新农村建设进程比较缓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河北省大部分地区农民收入主要来自于种植业,劳动生产率低,技术落后等因素导致农民收入增加幅度有限,甚至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民基础设施落后到仍然需要靠天吃饭;其次,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于现代社会的水平,教育、医疗水平比较低,基础设施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有待提高。
二、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引导产业聚集,提高县域竞争力
1.积极推动产业集群集中化。建立以中小型私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格局,积极引导中小型私营企业建立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扩大企业现有规模,增强企业竞争力,对于大型民营企业可以采取联合、兼并等形式组建企业集团,加强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实行企业规模经营。
2.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现代企业家群体。一方面,行业应该对经营者开展一些相关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职业道德以及业务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利用出台的一些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人才,为创业活动的开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拓宽民营经济融资渠道,拉动县域产业发展
1.拓宽民营经济发展的融资渠道。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加快民营企业贷款担保机构的建设,鼓励民营企业建立共同基金;鼓励各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积极承接小企业的小额担保贷款业务,与企业建立多层次的信贷与担保体系,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规范有效的担保。
2.改善民营企业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企业制度,保障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聘请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将现代科学知识和经营理念运用到现代企业管理中,实现民营企业的跨越式发展;积极引入现代的科学管理模式,制定企业长远发展战略,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各种相关制度,提高民营企业管理水平。
(三)科学规划新型城镇化发展,推动县城建设
1.科学规划与建设,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加快城镇化建设,对城镇发展要做到科学规划。针对河北省人多地少,城市土地、水资源的矛盾极为突出等问题,地方政府需要科学合理、长期规划土地和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搞面子工程,落实于民众生活真正需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进而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
2.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明确发展目标,注重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和质量的相结合,尽可能多地增加就业岗位来吸收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以新型工业化为中心,加快产业聚集,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城镇化发展动力;加快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各项功能,推动城镇化发展。
(四)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1.加速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以民为本,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速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进程,依靠科技和生物技术,优化农业结构,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
2.健全村庄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关系民生的基础设施,如道路、水资源、卫生设施等,不断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发展劳务经济,实行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协调,加大对农民科学知识及相关技能的培训。
参考文献:
[1] 吴建民.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7-21.
[2] 王淑梅,王义杰,闫红.河北省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华章,2011,(16):8-9.
[3] 阎东彬.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问题及原因剖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1,(1):54-57.
[4] 张向东,李昌明,高晓秋.河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及评价[J].城镇化与城乡统筹,2013,(20):76-79.
[责任编辑 刘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