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瑜昇
摘 要:我们都曾受惠于柯特兹。我们所做的一切,柯特兹早已都做过了。
关键词:拓荒者;柯特兹
卡蒂埃-布勒松在谈到摄影家安德烈· 柯特兹的成就时,曾经肃然起敬地说:“我们都曾受惠于柯特兹。我们所做的一切,柯特兹早已都做过了。”的确,作为一个现代摄影的拓荒者,柯特兹的照片与人生姿态一直给全世界的众多摄影家带来了回味无穷的启示。
安德烈· 柯特兹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1912年开始涉足摄影。1925年前往巴黎,以街头漫步的方式把相机朝向艺术之都的每个角落,两年后的首次个展即轰动法国艺坛,并开始以自由投稿人的身份替欧洲最好的刊物工作,1936年移居美国。安德烈· 柯特兹是最早手持小型相机走街串巷捕捉影像的摄影家之一。他一开始就建立了自己的风格,从未被耸动的题材吸引,也未对高超的主题有过向往,摄影的目的自始至终不是为了记录重大事件,而是要表现普通事物的令人感到意外的一面。
安德烈· 柯特兹作为现代摄影的一个拓荒者,照片与人生姿态一直给全世界的摄影家带来回味无穷的启示。他的每张照片都充分显示了艺术与生活融为一体的境界,他的感受和表现没有距离,不夸大也不保留,技术了无痕迹,摄影好像已经不存在了,器材只是柯特兹与世界沟通的管道而已。就是这种品质使他成为大师们的老师,众流归宗的元祖。
先说说巴黎。经过漫长的旅途,年轻的柯特兹在巴黎的蒙马特尔安顿下来后,马上就通过居住的小旅馆楼上的窗子,拍下了他的第一张巴黎照片。这以后,他经常从自己住处的窗口居高临下地拍摄街头景色,并成为他都市摄影的一大特色。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喜欢从高处俯拍。如果处在和被摄体同样高度,你会流失掉许多景物。”
在巴黎的最初岁月里,由于经济窘迫,柯特兹甚至不得不自己设计放大机,而放大机镜头用的竟然是一个自行车车灯的镜片。用这样的镜头得到的照片当然有些模糊,但他却从中悟出了“在现实生活中,事物并不总是清晰的,从美学观点来看,焦点有些虚反而更好”的道理。他并从影像的模糊引申出意义模糊的摄影观念,形成他不刻意追求明确意义的摄影风格。
巴黎时期的柯特兹的照片基调是明快的,他自谦地说自己的照片记录的都是 一个个“小小的事件”。但是,在这些记录了“小小的事件”的照片中,人们会发现张张照片都充满了视觉的戏剧性,洋溢着一种视觉惊喜。而从对这些“小小的事件”的把握中,又可以感受到一位大师的挥洒自如与从容不迫。
图片是由柯特兹在巴黎所拍摄的, 大型钢架结构和它所形成的光影不仅占据画面大半,甚至笼罩着站在他们下面的行人,而人物以点的形式散落在画面中,展现人类对于现代大型建筑的渺小,一种无力抗拒和难以挣脱的情绪油然而生。这幅作品清晰地刻画了对象的细节, 而又没有交代建筑全貌,仅以局部构图的方式, 通过强调剧烈的光影效果表达了摄影师的个人情感,不可否认。柯特兹《巴黎》
如果将他和卡蒂尔—布列松相比较,则可以发现,在同样面对都市人生的目击过程中,后者是以无懈可击的技巧构成自己的艺术风格,而柯特兹则是将所有的技巧痕迹尽量化在他的感受的对象中,形成一种更为内向的、藏而不露的人格特征——尤其出现在他后期拍摄的纽约画面中。顾铮在他的评论中曾经说道:“如果说柯特兹在巴黎时期的照片,是他的一种精神自由与喜悦的证明的话,那么他的纽约照片也是一种证明,证明他在逆境中的坚持与自我解脱。在巴黎,他基本上只为自己拍摄。摄影于他,是一种解释他所看到的世界的手段。而在纽约,他的照片在表现他自己的内心世界方面显得更为突出。”经过柯特兹的温情的视线的关照,都市中形形色色的人与物都成为他寄情托怀的对象。他从纽约街头的一些在旁人看到毫无意义的景物中,感受到自己的处境并加以影像化,以此抒发其怀才不遇的感伤情绪。他始终能以一种淡淡的忧伤与些许幽默,将自己从不如人意的境遇中解救出来,不动声色地把自己的孤独化解于银盐中。无论是他刚到纽约时拍摄的漂浮于高楼丛中的一朵孤云,还是踽踽独行的残疾女人,无论是公园中的一条破长椅,还是花瓶中的萎靡不振的郁金香,柯特兹的纽约影像在叙说着一个四处飘零的异邦人的内心孤寂。
柯特兹的作品尝试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法,而且对影像的表现纯粹而精确,富有极大的延伸与变化的可能,全世界很多风格迥异的摄影家,不管是同辈或晚辈都从他的作品中得到很多启示。他的作品尤如一条河流,丰富而包容,像罗伯特·卡帕、曼·瑞、比尔·布兰德等人都曾经从柯特兹的影像表现中汲取过养份,布列松更是将柯特兹尊为自己的导师。在现在及未来,这位现代摄影的拓荒者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摄影人。
参考文献:
[1]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王才勇 译.第一版.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2]林路.跳出镜头的局限——文化现象与摄影方式漫谈[M].第一版.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
[3]孟瑾.每个房间都被点亮.中国摄影[J],2007,(10).
[4]非凡的摄影之旅.中国商业摄影[J],2008,(28).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