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融资跨境资金摆布特点、影响因素与对策

2016-05-26 06:11:33宋国军
金融发展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协整

摘 要:本文在以青岛市为例对贸易融资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协整检验方法对贸易融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贸易融资与进出口规模、进出口比、利差、汇差和政策因素具有长期稳定关系。据此,本文提出了要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贸易融资的建议。

关键词:贸易融资;跨境资金;协整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6)04-0064-05

2012年以来,在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及本外币利差扩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企业积极利用贸易融资调节跨境贸易收支的期限结构和币种结构,进行跨境资金摆布,以实现规避汇率风险、降低财务成本及套利目的。贸易融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孕育了风险。青岛港骗贷案敲响了警钟,引起了各界的关注。本文在梳理贸易融资定义的基础上,对贸易融资特点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给出政策建议,以期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一、研究范围的界定

(一)贸易融资的定义

贸易融资作为一个常用术语,频频出现于国际金融与国际贸易相关资料中。一般认为贸易融资是随着结算业务以及结算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目前已经成为银行重要业务种类之一。根据《巴塞尔协议》的定义,贸易融资是指在商品交易中,银行运用结构性短期融资工具,基于商品交易(如原油、金属、谷物等)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账款等资产的融资。国际贸易融资是指银行为进出口企业办理的与结算相关的融资便利,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依托进出口贸易。国际贸易融资是为涉外经济服务的,融资的基础是真实的进出口贸易,融资的对象是进出口企业。二是基于银行信用。国际贸易融资是基于银行的融资活动或者将银行作为中介的融资活动,故由买卖双方直接进行的如预收、预付等基于商业信用的融资不在此列①。三是与国际结算业务相伴。国际贸易融资是在银行国际结算业务过程中进行的,其质押标的为国际结算过程中使用的单据。因此,企业非国际结算环节所发生的外汇贷款等融资,不属于本文所讨论的国际贸易融资的范畴。

(二)贸易融资的测度②

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在前述对贸易融资进行定义的基础上,依据现有统计报表及业务系统,贸易融资数据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金融机构统计月报。金融统计作为我国统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银行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人民银行调统部门根据自身职责,按月开展金融统计,其中一项统计指标就是贸易融资。金融统计过程中,贸易融资指标被释义为“金融性公司为进出口商提供的与国际结算相关的融资或信用便利”。二是货物贸易外汇监测系统。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架构了对贸易融资实施规模和比例管理的制度框架,具体管理途径是通过企业报告采集贸易融资数据,由货物贸易外汇监测系统按月生成统计表及统计指标,用于监测分析。我国自2012年8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故该数据自2012年8月开始采集。青岛作为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城市,自2011年12月1日起启动试点,其贸易融资数据的采集要早于全国其他非试点地区。三是贸易融资业务调查。为防范异常跨境资金流动,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台了《关于开展银行贸易融资业务调查的通知》(汇综发[2011]114号),由银行按月报送贸易融资数据,外汇局分支机构据此进行贸易融资数据汇总。该数据自2011年10月开始采集,延续至今。上述三种贸易融资数据各有优劣,但我们认为金融统计中贸易融资仅有汇总数据,无法进行结构分析,而货物贸易外汇监测系统中贸易融资数据主要由企业报告,存在错报、瞒报、漏报等问题,故本文分析主要采用贸易融资业务调查数据。考虑到调查初期数据质量问题,本文重点对2012年以来的数据进行分析。

二、贸易融资特征分析:以青岛市为例

贸易融资业务调查数据显示③:截至2015年6月末,青岛市贸易融资余额109.30亿美元,同比下降49.18%,比年初下降14.22%。其中:贸易融资外币业务余额73亿美元,同比下降45.89%,较年初下降13.40%;贸易融资人民币业务余额221.9亿元,同比下降55.02%,较年初下降15.88%。

(一)从趋势上看,贸易融资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两个阶段

2012年1月末贸易融资余额140.37亿美元,之后整体呈现上升态势,于2014年4月达到峰值239.17亿美元。随后整体呈现下滑态势,经历一年多的下跌后,于2015年5月触底,当月余额96.58亿美元;贸易融资发生额也经历了从上升到下降的变化过程,从2012年1月的38.69亿美元上升到2014年3月的72.17亿美元,较贸易融资余额提前一个月达到峰值,之后整体呈现下跌趋势,并于2015年5月创下19.81亿美元的历史新低;无论贸易融资发生额还是余额,均呈现上升和下降的时间周期不均衡现象,具体表现为上升过程较为缓慢,而下跌过程则显得陡峭。以贸易融资发生额为例,上升阶段的最低点为2012年2月的36.79亿美元,上升至最高点历时25个月,增幅为96.16%;在下降阶段,贸易融资发生额历时14个月就创下历史新低(见图1)。

(二)从进出口结构看,进口贸易融资占据主导

分进出口看,进口贸易融资无论发生额还是余额均远大于出口贸易融资。2015年6月,进口贸易融资发生额22.65亿美元,占比为82.98%;6月末,进口贸易融资余额93.96亿美元,占比高达85.97%。从历史数据看,进口贸易融资发生额占比最低为76.65%,余额占比最低为83.68%。趋势上看,自2014年6月,无论进口贸易融资发生额还是余额占比均出现了显著下降,2015年以来整体维持在低位震荡态势(见图2)。

(三)从币种看,贸易融资外币业务占据主导

2015年6月,外币贸易融资发生额20.10亿美元,占比73.63%;6月末,外币贸易融资余额73亿美元,占比66.79%。从时间序列数据看,外币贸易融资占比超过60%。其中外币贸易融资发生额最低占比72.48%、最高占比90.46%,外币贸易融资余额最低占比61.24%,最高占比69.94%。这表明,作为传统结算币种的外币依旧在贸易融资中占据主导地位,外币贸易融资余额占比相对稳定,但是外币贸易融资发生额波动较为剧烈(见图3)。

(四)企业利用贸易融资节约财务成本程度存在差异

通过调查发现,不同类型的企业利用贸易融资节约财务成本程度存在差异,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具有财务公司的集团,在这种情况下,财务公司往往以集团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业务开展过程中,财务公司借助于自身优势,可以较低的成本筹集资金。当财务公司选择利用贸易融资方式进行跨境资金摆布时,除了可以节约财务成本,还能够通过投资组合谋求收益的最大化。第二类是大中型企业,主要包括国有大中型企业和经营大宗商品的企业等。这类企业银行授信额度充足,具有较强的融资能力,往往借助于贸易融资进行支付。由于其不具备金融机构功能,只有通过与银行合作或者借助于银行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收益要小于第一类企业。第三类是其他类型企业。这类企业的谈判能力较弱,获取贸易融资额度少甚至没有,往往是在支付环节通过购汇支付。

三、贸易融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影响因素

贸易融资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业务品种,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各界关注,专家学者多从贸易融资品种、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角度进行研究(李西朝和沈俊宇,2013;程军,2014;王腾,2014等)。除宋国军(2013)、外汇局河北省分局国际收支处课题组(2015)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外,少有文献对贸易融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本文为填补这一空白,尝试对贸易融资发生额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贸易融资发生额主要受到进出口、汇差、利差和政策因素等变量影响,相关影响因素及数据来源如下:

1. 进出口因素。贸易融资是基于进出口贸易发生的融资业务,具有典型的顺周期性(见图4)。贸易融资发生额与进出口规模具有较强的同步性,整体呈现“进出口规模增加,贸易融资发生额增加”的特征;根据进口贸易融资的这一特征,我们引入进出口比作为进出口结构的替代变量。尽管个别月份进出口比较贸易融资发生额具有领先作用,但是绝大多数时期两者保持较强的同步性。进出口数据来源于《青岛市对外贸易统计快报》,进出口规模和进出口比分别记为JINCHUKOU和JINCHUKOUBI。

2. 利差和汇差因素。在存在利差与汇差的背景下,微观主体除了借助于贸易融资实现融资功能外,还可以借助于贸易融资实现跨境资金摆布,进而达到节约财务成本的目的。如在本币升值以及利差扩大的情况下,微观主体往往通过“资产本币化、负债外币化”的贸易融资产品实现跨境资本摆布。我们采用3个月期Shibor和Libor之差作为利差的替代变量,选择汇率中间价与中国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汇率之差作为汇差的替代变量,变量数据来源于万得数据库,利差和汇差分别记为LICHA和HUICHA。

3. 政策因素。2014年以前,贸易融资作为银行重要业务产品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随着信贷政策调整以及贸易融资潜在风险的暴露,贸易融资政策层面趋紧。2013年底,国家外汇管理局为了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管理,出台了一系列外汇管理政策(如《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完善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13]44号)等),采取对银行进行窗口指导、对企业开展现场核查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贸易融资规模的下降。为了使经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对北京及周边高污染行业进行限制。青岛市进口企业下游客户主要集中在河北和山东,受此影响,贸易融资萎缩。对于政策因素,我们引入虚拟变量。考虑到贸易融资调控政策最早起于2013年12月份,故对2013年12月份以后的政策因素赋值为1,其他月份赋值为0,政策因素记为POLICY。

4. 其他因素。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推进,直接融资占比呈现上升态势。同时,微观主体受境内外资金成本及授信区域差异影响,减少了贸易融资需求。一是金融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不断丰富,传统银行业的间接融资受到挑战,新兴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分流具有门槛的贸易融资业务。二是融资方式的变化。部分微观主体借助于境内外母子公司优势,根据资本成本变化,选取不同的贸易融资策略。当国外贸易融资成本低的时候,由境外子公司进行融资,完成对境内母公司支付;反之,由境内公司融资。三是跨区域转移。部分企业在青岛无法实现贸易融资,但是由于公司规模较大且具有一定信誉,青岛以外地区银行对其授信融资。考虑到上述因素度量具有困难,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较差,故将这些因素纳入误差项。

(二)实证分析

1. 单位根检验。在确定变量后,我们利用Eviews 6.0进行实证分析。由于贸易融资发生额和进出口规模具有季节性,故首先对两者进行季节调整,调整方法为X12。为了避免伪回归,在建立回归方程之前,先对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见表1)。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各变量存在一个单位根,但是一阶差分之后,除贸易融资发生额在5%显著性水平下平稳外,其余变量均在1%显著性水平下平稳。

2. 协整检验。从表2协整关系检验结果可以看出:贸易融资发生额、进出口规模、进出口比、利差、汇差和政策变量之间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协整关系检验,表明这几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协整方程如下:

(三)实证分析结论

通过上面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贸易融资发生额与进出口因素具有长期稳定关系。具体表现在进出口规模每变动1个单位,贸易融资发生额变动1.69个单位;进出口比每变动1个单位,贸易融资发生额变动31.86个单位。进出口比系数大于进出口规模系数的主要原因,在于青岛市贸易融资主要集中在进口。从结构上看,青岛市贸易融资企业集中于大宗商品行业(铁矿砂、橡胶、原油等)。2015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呈现下跌趋势,进口规模大幅萎缩,导致大宗商品进口额大幅下降。从主要大宗商品量价分解来看,2015年上半年成交量的降幅大于成交价格的降幅(如2015年上半年铁矿砂进口数量下跌50.3%,同期平均价格下跌45.5%;天然橡胶进口数量下跌41.2%,同期平均价格下跌31.0%),这表明在价格跌幅收窄的情况下,大宗商品需求的下降是影响其进口额快速下滑的主要原因。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调整、工业品出厂价格继续下滑,以及微观主体的预期尚未明显改观,制约大宗商品进口的增长,进而影响贸易融资规模。

二是贸易融资发生额与利差、汇差因素具有长期稳定关系。贸易融资发生额与利差和汇差的协整系数分别为4.74和74.55,与预期相一致。也就是说息差扩大、汇率升值有助于贸易融资规模扩大,这也与事实相吻合。在汇率升值与本外币息差共存的背景下,进口企业往往会通过开立远期信用证或海外代付等方式进行财务运作,运作手法主要是“资产本币化、负债外币化”。具体操作模式为:进口企业以人民币全额保证金质押,银行为企业开立远期信用证;到期后,企业将人民币保证金用于支付货款。此过程中,企业不但获得定期存款收益,还享受到了人民币汇率升值收益。反之,企业则采取“资产外币化、负债本币化”进行运作。

三是贸易融资发生额与政策变量具有长期稳定关系。从协整方程可以看出,政策因素对贸易融资发生额的系数为负,表明政策因素能够影响贸易融资。进一步细分来看,不同政策影响途径不同。比如,污染治理政策虽然不对贸易融资产生直接影响,但是其通过制约进口企业下游需求方式,间接影响贸易融资;贸易融资外汇管理政策通过对贸易融资规模、比例管理以及检查等方式直接影响银行、企业贸易融资业务的开展。比较贸易融资调控政策时间点与贸易融资发生额峰值时间点可以发现,贸易融资调控政策具有先行特征,两者存在4个月的时滞。

四、政策建议

(一)鼓励银行积极开展贸易融资产品创新

一方面,鼓励银行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根据进出口企业业务特征,合理分析企业现金流、贸易流、物流信息,形成供应链融资新理念,创新贸易融资产品。另一方面,要求银行不断完善内控,遵循“了解你的客户”原则,加强真实性审核和合规性尽职调查,降低贸易融资业务风险。

(二)监管部门在风险可控基础上积极促进贸易融资发展

进一步完善利率、汇率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贸易融资定价中的作用,充分发挥贸易融资对涉外经济的促进作用;同时,不断完善贸易融资数据采集机制,构建基于宏观审慎框架的贸易融资监管指标体系,加大监测分析力度,发挥监管合力,防止其成为异常资金跨境流动渠道,切实维护金融稳定。

注:

①一般而言,买卖双方直接进行的融资活动属于贸易信贷范畴。

②这里不严格对贸易融资与国际贸易融资进行区分。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本文中贸易融资均指国际贸易融资。

③调查数据要求银行按照本外币分别进行填写报送,但并未进行汇总。本文在汇总过程中,汇率采用月末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进行换算。

参考文献:

[1]程军.贸易融资创新与风险管理[J].中国金融,2014,(13).

[2]袁佳.我国贸易融资发展与风险防范[J].国际金融,2014,(9).

[3]张涛等.金融统计指标释义[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4]李西朝、沈俊宇.结构性大宗商品贸易融资风险控制[J].中国金融,2013,(2).

[5]外汇局河北省分局国际收支处课题组. 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定价与实证分析[J].河北金融,2015,(1).

[6]宋国军,刘相画.贸易信贷下的跨境资金摆布[J].中国外汇,2013,(7).

猜你喜欢
协整
考虑非线性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构损伤预警方法研究
基于动态因子结构的贝叶斯分位面板协整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智富时代(2019年2期)2019-04-18 07:44:42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智富时代(2018年3期)2018-06-11 16:10:44
基于协整的统计套利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
智富时代(2017年1期)2017-03-10 20:33:43
欠发达地区R&D要素、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协整关系分析——以新疆为例
中国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检验
阈值协整参数的修正估计法小样本性质的比较
北京市私人小汽车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及因果关系研究
阈值协整中内生性解释变量下参数推断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