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 喜 冯 丹 周长斗
1.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八人民医院,528200 2.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针刺督脉结合手法整复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临床观察
龙喜1冯丹2周长斗2
1.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八人民医院,528200 2.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胸椎小关节紊乱俗称“岔气”,属中医学“筋出槽,骨错缝”范畴,以受损胸椎棘突有压痛、叩击痛和椎旁压痛或触及条索状物为主要表现。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督脉结合手法整复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均来自2010年2月—2011年3月在广东省中西结合医院康复门诊就诊诊断为胸椎小关节紊乱的患者,共12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最小者20岁,最大者56岁,平均(36.46士15.70)岁,病程最长者1月,最短者1 d。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最小者19岁,最大者55岁,平均(35.05士16.12)岁,病程最长者1月,最短者2 d。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1]:①主诉脊背部疼痛,咳嗽、扩胸、转身时疼痛加剧,有外伤史或长期不良姿势病史。②胸椎棘突明显压痛或偏歪,棘旁软组织有不同范围和程度的紧张,甚至痉挛,触及有条索样物,压之疼痛,上身旋转困难,前屈后伸受限,颈部活动亦疼痛,或有心律失常、呼吸不畅、胃腹胀闷疼痛、食欲不振、胃肠道无力等。③胸椎X线正侧位片多无异常发现,偶有骨质增生,但可以排除胸椎结核、肿瘤、骨折、类风湿等。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针刺督脉结合手法整复治疗。针刺取穴:人中、大椎、病变棘突下椎间隙(简称D1穴)及上下相邻2椎间隙(简称D2、D3穴)、D1~D3穴两侧相应的夹脊穴。针刺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均选用0.3 mm×40 mm毫针,人中以15°角向鼻中隔方向平刺进针25~30 mm,施以泻法,大幅度捻转、不提插,以鼻部酸麻胀感不能忍受时为度;大椎进针时针尖稍向上直刺25~30 mm,施以泻法,以局部出现酸胀感,向下或向双肩部扩散为度;D1~D3穴针尖稍向上斜刺进针28~32 mm,施以泻法,轻度提插、重度捻转;双侧夹脊穴分别直刺30~38 mm,施以泻法,大幅度提插、捻转。针刺得气后,大椎和D1、D2和D3两侧夹脊穴间分别连接G6805脉冲电针治疗仪正负电极,用连续波通电30 min。
对照组:仅采用手法整复治疗,治疗方法同治疗组。
上述两组治疗每天1次,4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分析,观察2个疗程后判断疗效。每次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胸椎疼痛及压痛的程度,背部活动度的变化情况,治疗期间观察治疗后有无不良反应的发生。治疗后嘱患者适当休息,避免劳累,注意保暖,卧硬板床。
治疗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胸椎小关节紊乱的疗效判定标准。痊愈:疼痛消失,胸部活动自如;好转:疼痛减轻,胸部活动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结果:两组间临床疗效的比较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从表1可以看出,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痊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意义,说明两种方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均有较好效果,但治疗组的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针刺督脉结合手法整复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
讨论
胸椎小关节紊乱属于中医学“痹证”“胸痛”“背痛”等范畴。在中医骨伤科中文献记载:“若脊筋陇起,骨缝必错,则形成佝偻之形,当先揉筋令其和软,在按其骨徐徐合缝,脊膂始直”[3];《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因跌扑闪失,以致骨缝开错,气血郁滞,为肿为痛,宜用按摩法。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推拿治疗脊柱系统疾病可以疏通经络、调畅气机、行气活血、散瘀止痛、理筋整复、滑利关节。推拿手法整复可以通过手掌对椎骨的按压,将偏歪的棘突推正,矫正了一侧的关节突关节向侧方移位,矫正同侧的椎体胁头关节向前方的移位,同时使椎骨前后轻度的移动,将错缝的胁横突关节复位。
背部为督脉及足太阳循行之所在。《难经·二十八难》曰:“督脉者,起于下极之输,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督脉行于脊背的正中,为人体阳脉之总纲,总督一身之阳气,督脉在背部与足太阳经同行,其络脉深入于脊柱的两旁,与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相互贯通。而位于脊柱两侧的夹脊穴属于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其位置所在正是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经气外延重叠覆盖之处。现代生理解剖也证实,夹脊穴的分布与神经节段关系极为密切,针刺夹脊穴可以影响脊神经后支、前支及交感神经,调理脏腑功能活动,并起到调节督脉和足太阳经的整合作用[4]。针刺督脉可以通畅气机,激发阳气布达,使督脉、足太阳之气血循于脉道,经络气血通畅而胸痛、背痛自消[5]。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针刺督脉与推拿手法整复相结合可以更有效地解除肩背肌痉挛,纠正胸椎小关节错位,恢复背部的生物力学平衡,加速血液循环,消除无菌性炎症,促进水肿吸收,解除对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压迫和刺激,使紧张痉挛的肌肉松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严隽陶.推拿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43.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3]刘仁毅.浅谈脊柱“骨错缝”理论及其临床治疗[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5,5(6):62-63.
[4]谭奇纹.论华佗夹脊穴与经络脏腑的联系[J].中医药信息,2004,21(2):6-7.
[5]王志红,王玉龙.电针督脉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外伤性脊髓损伤[J].中国康复,2006,21(1):41.
(收稿日期2015-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