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同:你们骂的那几部青春片,我全看哭了

2016-05-25 12:11:24
博客天下 2016年10期
关键词:刘同青春片青春

作为又一部赢了票房、输了口碑的青春片,《谁的青春不迷茫》让影片背后的刘同深感迷茫

身穿白T恤、黑色休闲裤,脚蹬白球鞋,35岁的光线影业副总裁刘同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

随着《谁的青春不迷茫》(简称《青茫》)正在影院公映,他的时间几乎完全被这部电影占据:身为编剧、制片人和原著作者,他除了带着“小鲜肉”主演们赶赴各地宣传,还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影迷的评价,并把自己拥有2200万粉丝的微博当作攻防阵地。

多数人认识刘同可能是透过电视屏幕。求职节目里那个有点毒舌、语速飞快的嘉宾是他最经典的公众形象。实际上,他很早就已经开始担任电影制作人。这一次,他不惜把自己的畅销书搬上银幕,换来的却是褒贬不一。

现实生活中的刘同和电视上一样,属于很“能聊”的人,心思细腻,脑筋极快。看到聊天现场没有水,他顺手从隔壁拿过两罐酸奶,自然而然就把话题带到赞助商身上,谈到对方为了配合电影拍摄特制了一些瓷瓶酸奶的小故事,言语中满是感谢。

从《匆匆那年》到刘同担任制片人的《同桌的你》,再到《左耳》,光线出品的每一部青春片都收获了不错的票房,也“收获”了不绝于耳的骂声。但刘同说,这些电影,他每一部都看哭了。

《我的青春不迷茫》拍摄现场,中为导演姚婷婷

一部“三无”青春片

2013年,刘同的散文集《谁的青春不迷茫》销量突破了100万册。2014年年底,光线影业总裁李晓萍找到他,说:“你的书有这么多年轻人喜欢,说明他们在你身上找到了共鸣。要不,你自己做成电影吧?”

刘同接了这个项目,身边有人建议他自己当导演,找人给他配个资深团队,而他自认为不够专业,就找到了刚满30岁、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导演系的姚婷婷。姚婷婷与光线合作过《匆匆那年》电视剧版,并拍摄过短片《顶缸》和《特殊交易》,都是极富个性的现实题材。刘同看过这些作品,觉得对方就是他想要的人选,“她很认真,有时一个镜头要拍十几遍”。

两人一拍即合。他们决定做一部不一样的青春片。以往的青春片不外乎堕胎、留学等一类既老套又狗血的剧情,与大多数人的现实生活相去太远。一番商议后,他们把关键词锁定在“迷茫”上。

《青茫》原书没有具体的故事,都是刘同在成长过程中的感悟和心得记录。姚婷婷推荐了《匆匆那年》网剧总编剧田博做主导,把控走向,此外还有几位具体执行的编剧加入。

团队建起来,讨论时,出过好几本畅销书的刘同深深感受到编剧的不易,这跟他之前那种随性写作完全不同,剧本里的每句话、每个字都需一遍遍仔细打磨。

“有句话是这样的:爸爸妈妈都会说‘你瞧别人家孩子,不好意思,我就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刘同说,“光‘不好意思这4个字要不要加,我们就能吵一天。加与不加,语气差很多。”

情节走向和人物性格时常陷入分歧。经常出现的情况是:聊着聊着,几个人为一个细节吵了起来,一整天就过去了。后来,他们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给主演设定星座、血型、父母的职业、家庭的特性,一旦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就“问星座”。

尽管这样,剧本的推进也仍然磕磕绊绊。大半年时间内,剧本前后推倒重来了3次。2015年年中,两位执行进度的编剧突然崩溃,再也写不下去。团队临时想过用“偶然性”来包装,比如制造车祸、有人得癌症等,可刘同、姚婷婷和田博都不想要那样的剧本。此时田博跳出来说,没人就没人,我们3个来负责,一定要把剧情编完。

他们继续在回忆里搜寻那些让自己有所触动的故事和细节。刘同想起,在长春的读者见面会上,一位穿粉红色衣服的女孩怯懦地举手要提问,拿到话筒却突然哭起来。她说:父母、老师都认为我不可能有价值,觉得相夫教子就够了,看了你的书,我觉得应该改变,现在我考了厨师证、幼师证,成为幼儿园老师,特意请假来谢谢你。

刘同没忍住,当着数千人的面跟她一起大哭。女孩触动了他跟父母抗争的成长经历。刘同的父母都学医,反对他读中文系,但他还是坚持读了下去,毕业后一直待在自己喜欢的娱乐行业,连假都舍不得休,“没有安全感,怕被取代”。

后来,编剧仲宁加入,差点打翻的小船又向前航行起来。大家选定了“成长”这个青春片的传统主题。主线是:女主角在男主角的鼓励下,最终战胜了父母和老师,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成为天文学家。没有狗血、堕胎和留学,男女主角连手都没牵的“三无”青春片故事就这样诞生了。

散文式的剧情中,点缀了一些能让观众笑出来的看点,很多都是刘同临时起意加到剧本里的,比如,老师调侃男主角的一句“你飞啊,你咋不奔月呢”,还有苏有朋客串的、操着一口东北话的数学老师形象,都是反复碰撞中的灵光一现。

姚婷婷觉得,作为制作人,刘同的性格中有很包容的一面。他会跑到微博群里,为了一首歌曲的内容征集粉丝的意见。对姚婷婷拍摄中近乎“龟毛”的要求,比如时长、全部用实景等等,他也尽了自己最大努力去保证。

“我要回你3个字:呸呸呸”

左下和右上:《我的青春不迷茫》剧照

从4月22日上映开始,《谁的青春不迷茫》的关注度一路走高。电商网站上挂起了《谁的青春不迷茫》的服饰专题,打开一些售票网站,《青茫》也在靠前的位置。秒杀、赠票……各种营销手段悉数登场。上映第一天,《青茫》排片率在很多地方都是第一,随后两天的排片也仅次于迪士尼大片《奇幻森林》,来势凶猛。

不过,在以口碑著称的影评网站,它的成绩不佳。上映第一天,豆瓣网友对它的评分是5.0,随后几天才慢慢升到6分以上,后来又升到6.6分。

评论认为《青茫》的优点是清新,但依然让人觉得幼稚。最为负面的评价是“抄袭”。有微信公众号宣称《青茫》与17部电影都“相似”,并将相似的剧情和截图一一贴出,引发热议。

实际上,刚开机时,剧组就遇到了“重复”的问题。《我的少女时代》MV出炉后,姚婷婷发现,它与《青茫》的故事相似度极高。她认为这类青春题材的故事难免大同小异,遂决定还是按原定思路把作品做完再说。刘同的观点是,只要故事够好,别人就会忽略细节上的雷同。

“乏味的不是青春片,而是我们的青春本身就比较乏味。”田博在编剧笔记中写道。

负面评论大量出现后,刘同和姚婷婷一起把它们都记录下来,在直播网站上一条条念出,逐条反驳、解释。

关于那17条“相似情节”的质疑,姚婷婷说:“抄袭没说全,电影里有男的,也有女的,都穿校服呢。”针对一位网友用“呸”来评价《青茫》,刘同拿出了他在电视节目中的招牌式鄙视表情回应:“因为你加了一个‘呸,我要回你3个字:呸呸呸。”

截至5月7日,《青茫》在上映16天后收获了1.8亿票房。对于这个成绩,刘同表示满意:“电影的阵容都是新人,能被看到已经出乎意料了。认真做一件事总有回报。”

“我不是千年老母鸡”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引爆市场,《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创造纪录,几年来,国产青春片的票房一路上扬,但2014年起,青春片的口碑一部比一部差。2015年,同样由光线影业出品的《左耳》收获4.9亿票房,成为中国内地青春片的票房冠军,它在专业影评网站上的评分却是不及格。

《匆匆那年》和《同桌的你》,命运也大体相似:票房很高,口碑很惨。现在的《青茫》似乎在重蹈覆辙。

“有人问:刘同,你摸着良心说,你真的觉得这些青春片好看吗?我说:是真的,不然我不会在自己的微博上推荐给你看。”刘同不认可青春片泛滥的说法,并给出了他的依据: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是440亿,青春片的票房还不到20个亿,占比依旧太小。

他觉得,中国的青春片市场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英国的《跳出我天地》是刘同这几年最喜欢的青春片,电影讲了一个男孩在世俗眼光下坚持学习芭蕾舞的故事,他感动于电影里美好的音乐、舞蹈,精致的画面,以及寻找自我的主题。

“咱们这儿哪有导演去拍一个10岁孩子的成长?等演员都等不及。我相信这个市场还很大。有很多题材还没拍完。”刘同说。

然而,一切良好的愿望和努力并不能最终拯救《青茫》情节的单薄、主题的模糊。影评人“子非鱼”把男主角高翔比喻成不接地气的“天使”型角色:每当女主角需要的时候就能排除万难给予其各种心灵上的鼓励。“太鸡汤”也是网友评论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句话。

刘同不认为《青茫》电影版是“心灵鸡汤”—台词里面没有为讲道理而讲的金句,不符合“鸡汤”的定义。他甚至在自己朋友圈里转发了一篇文章,标题就是他的原话—“我又不是千年老母鸡,不可能永远都在炖鸡汤”。

在外人看来,他还真有点像“老母鸡”,在吸收各方意见的同时,也拼命保护自己的团队,努力不让他们因负面评论变得沮丧和失望。

看到《青茫》中“好妹妹乐队”的秦昊和张小厚扮演的电台主持人出现在银幕上那一刻,想起两位朋友为当歌手而努力追梦的经历,刘同又哭了。他想象,观众看完他们拍的电影,也能够像自己看完《跳出我天地》时那样,内心产生一股冲动,走出去,做属于自己的事。

光线影业副总裁刘同

猜你喜欢
刘同青春片青春
凭什么老让我打杂
《少年的你》:青春片中的成长蜕变抒写
国产青春片2018年黯然退潮
出版人(2018年5期)2018-07-09 05:26:34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Coco薇(2017年10期)2017-10-12 19:26:55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Coco薇(2016年8期)2016-10-09 16:46:39
刘同:年轻的时候,豁出去
刘同:年轻的时候,豁出去
艾丽·范宁青春片学生存
出版人(2015年8期)2015-09-09 11:42:14
刘同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凤凰生活(2014年9期)2014-09-10 07: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