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在不断走向完善。其中,各级博物馆彰显出越发重要的地位,而基层博物馆则是博物馆发展的前沿阵地,是本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必然会对本地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基层博物馆 社会教育 公共文化服务
基层博物馆作为博物馆事业的基石和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新时代赋予了服务文化、服务大众、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做好这几项工作的前提,就是要高质量、高标准、前瞻性的发展博物馆事业。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由此可见,博物馆等重大公共文化工程的建设和本地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是密不可分的。
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的迅速发展,在全国各类博物馆中,基层博物馆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三分之二[1]。这足以说明,基层博物馆是博物馆事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基石。
一、基层博物馆的藏品保管与公共文化服务
博物馆是展示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社会发展和建设成就的窗口[2]。不论是综合博物馆,还是专题、人物纪念、历史陈列馆等,都是这个地区保藏文明、启迪智慧的场所。
1.永久性保藏文化遗产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物质基础
收藏和保存文物,是各级博物馆事业的基石,也是博物馆最基本的职能。只有博物馆能最广泛、最全面地保藏人类活动和自然发展的真实物证,并把它流传给后人。这是任何机构都不能也无法替代的一项社会任务。苏东海先生认为:“博物馆不仅是文物存在的最后归宿,也是最好的归宿[3]”。文物只有在博物馆里才能得到永久性庇护而存在下去,只有以这个“永久性”作为前提,博物馆才可以围绕着馆藏文物来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各项工作。
2.提高保藏条件是逐步提升服务质量的保障
博物馆的藏品是国家宝贵的文化财富,提高藏品保藏条件是更好地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保障。虽然基层博物馆在资金投入、硬件设施、文物藏品级别等方面比国家级博物馆差一些,但并不能以此作为忽视提高保藏条件的理由。同时要认识到,提高保藏条件是一个逐步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基层博物馆与社会教育服务
博物馆是衡量一个地区文化品位、城镇建设、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尺,同时也是一个地区重要的社会教育场所。其目标就是要充分利用馆内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服务,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推动本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1.博物馆要为社会教育服务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博物馆在保藏文物的同时只是游客旅游参观的景点,从而忽视了博物馆是除了学校之外“第二课堂”的作用。博物馆更像是一所社会大学,教育对象应该包括所有的社会成员[4]。
以笔者所在地邢台为例,面积较大、接待观众最多、影响力最大的是达活泉公园内的郭守敬纪念馆。此馆是由四个展厅、天文观测台、观星台、郭守敬铜像等构成的花园式人物纪念馆,目前已成为全国郭守敬文化研究中心、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先后被中宣部、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协等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据统计,仅2015年,就接待国内外游客56.14万人次,讲解服务一千余场,接待重要参观团体四百余个,极大地提升了作为教育系统外“第二课堂”的社会教育影响力。
2.博物馆社会教育服务的对象和模式
博物馆是公益性的文化服务机构,博物馆的所有工作都是以服务公众、服务社会为目标的。每一位公民都有权利走进任何一家博物馆汲取他所需要的知识[5]。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服务有很多种模式,每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日”,邢台的文物工作者们都会走进繁华闹市、走进校园、走进企业、走进社区,去宣传、展示邢台灿烂的历史文化。
2009年9月,首个邢窑专题类博物馆在邢台临城县正式揭牌并对外开放,馆内共收藏30多个品种、300余件展品,均为遴选出的珍品,其中包括隋代透影白瓷、唐代白釉带托塔形盖罐等稀世奇珍。邢窑博物馆馆址位于著名的崆山白云洞景区,借助绝佳的旅游资源,文物工作者们多次举办邢窑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不仅提升了邢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极大地提高了本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几年来曾与北京艺术博物馆、浙江慈溪市博物馆、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合作举办邢窑陶瓷艺术专题展,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来参观,为各界古陶瓷爱好者提供了难得的教育学习资源。
三、基层博物馆免费开放与公共文化服务
博物馆免费开放是我国博物馆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是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需要,更是推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需要。
1.关于基层博物馆免费开放的一些思考
从2008年开始实施的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政策,有不计其数的人从此获益。邢台地区隶属文博系统的五家博物馆、纪念馆仅2015年就接待观众290.14万人次,很多历史文化爱好者不必像以前一样买票才能入馆参观,因此成了常客,逢展必到,自然就成了邢台历史文化忠实的传播者。同时,随着观众数量成倍增加,失去了门票这一项收入,在设施更新、人员配备上就捉襟见肘了,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再者,观众的构成呈多元化态势,不同的年龄、职业、知识背景对文化知识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怎样依托固定的陈展资源满足多元化的知识需求,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是广大基层博物馆管理者需要正视的一个问题。
2.完善基础设施,服务以人为本
博物馆的基础设施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硬件设施不仅包括整体建筑、环境和交通方面,还包括馆内馆外的基础设施,如轮椅、便民雨具、饮水机、残障人士通道、急救箱、多媒体交互设备等。软件设施则更多的是人性化的服务方面,如讲解员、保洁员、志愿者、安全保卫等。就邢台本地而言,基层博物馆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存在不足,就整体发展来看,这些现象是正常并可以逐步解决的。简言之,博物馆的一切基础设施都是为了更好地、更人性化地为观众服务。
四、基层博物馆要倡导特色公共文化服务
基层博物馆的建设要依托独有的特色文化。新时代的博物馆强调要把传统博物馆以藏品为导向转变为以人为导向[6],其实也是强调博物馆服务要以人为本,不仅要以公众的需求为自身发展的驱动,更要以突出特色做为目标,将博物馆建设成一座属于观众的殿堂。
文物的陈列是博物馆的生命线,也是能将观众吸引到此的主要因素。基层博物馆里不一定有等级高的展品,通过技术手段,充分展示文物本体和情景再现,引起观众对过去的想象,也能达到相同的效果。博物馆要寻求多渠道的合作,配合全市大型的社会教育活动举办相应的临展,提供场所给一些集体和个人举办一些健康向上的书画、摄影等展览,这样可以显示出基层博物馆的社会亲和力,拉近和观众的距离。
基层博物馆的建设是以本地域文化的特点为基础的,同时是本地区文化的研究者、传承者和建设者。它的任务一定是要将古老的文明用现代手段来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并传承下去。一个地区博物馆建设的好坏,关系着这里文化的兴衰。高标准、高起点发展博物馆事业,能够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高层次的文化服务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注释:
[1]魏学惠.浅谈如何做好基层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J].丝绸之路,2012,(22):105.
[2]陈峻.对地市级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再思考[J].博物馆研究,2010,(4):49.
[3]苏东海.博物馆的沉思—苏东海论文选(卷二)[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59.
[4]石建文.浅议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创新[C].湖南省博物馆学会2010年会暨博物馆免费开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
[5]刘羽香.论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以长春地区博物馆为例[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6]马振林.浅议如何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J].黑河学刊,2011,(2):163.
作者简介:翟宏友(1981-),男,河北邢台市人,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邢台市文物管理处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