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医学是怎么产生的

2016-05-19 15:37:07袁红
养生大世界 2016年5期
关键词:心理因素宏观个体

袁红

医学的发展,往往与人类对身体和疾病的科学认识的变迁,有着密切联系。在远古,医学是建立在人们对疾病的神魔化认识的基础上的,注重祭祀、祈祷、巫术等原始宗教的方法,故而治疗疾病的人有“巫医”之称。

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人本主义观念的深入人心,科学对人的审视越来越全面和系统,对人类疾病的心理和社会因素也越来越重视。1948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就在其成立宣言中,把人的健康定义为“身体、心理和社会上的完满状况”。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疾病已被发现不能单纯从生理学角度去研究和治疗,除非把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也考虑进去。于是,美国精神病学家、内科学专家恩格尔就强调,在新时代,进行医学模式的转变十分必要,即建立一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里有两个转变方向,一种是医学研究对象宏观化,注重社会宏观状况对全体社会成员健康的普遍影响,由此诞生“医学社会学”。而另一个方向是个体研究的系统化,即从生物、心理、社会角度全面系统地诊断病人个体,“心身医学”由此产生。

心身医学起源于20世纪前叶,由哈立笛和亚历山大等医学家最早提倡。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巴甫洛夫的行为科学研究成果等,为心身医学的早期发展提供了理论沃土。由德国精神医师亨罗斯1918年正式提出的。1939年,精神病研究专家邓伯首次出版《美国心身医学杂志》,5年后他又领导建立了美国心身医学会。这标志着心身医学作为一门正式学科的诞生。1944年建立的美国心身医学会加以推广。

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发现,由心理因素导致的身体疾病,是造成现代人死亡率升高的重要原因。心身医学由此也越来越多得到医学界的重视。

(编辑 成晓瞳)

猜你喜欢
心理因素宏观个体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与心理调控
时代人物(2019年29期)2019-11-25 01:35:24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 00:41:02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宏观与政策
宏观
河南电力(2016年5期)2016-02-06 02:11:23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学习月刊(2015年22期)2015-07-09 03:40:48
How Cats See the World
中学科技(2015年1期)2015-04-28 05:06:12
宏观
宏观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