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越 梁耘宇
【摘要】本文是在认识到内部审计涵义的基础上,探寻内部审计日益凸显的问题,讨论解决问题、完善内审的对策,从而使内审制度得以健全,使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更加有效,实现管理效率上的提高,确保企业经营业绩提升,整个社会经济环境更加健康稳定。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 问题 对策
一、内部审计的基本概念
内部审计是一种评价活动,由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执行,服务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由于是审计的一部分,就相应的具有审计的独立性这一基本特征。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也对内部控制的运行效果进行检验,企业的管理是否遵循法律规定的方法程序、是否符合既定标准、企业的物资是否得到合理运用、企业的活动是否对经营目标的实现有益等等都可以通过内部审计得到测评,使企业管理层明确工作的效果,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工作人员能够更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以及目标,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完成任务。所以,内部审计是对企业业务与控制所进行的评价和审查活动,内部审计的实施有助于经营管理者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与管理现状,更有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更好的管理与经营企业。
二、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审计模式设定不合理,独立性差
我国内部审计在结构设定上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管理层通常会将内审部门直接置于管理层的某个中层职能部门中,总经理直接负责该部门工作,接受该部门的工作汇报,内审部门缺乏一定的独立性。在我国,许多普通企业还是认可内审部门对总经理直接负责的制度,造成了大部分企业内审部门独立性较差,其职能不能得到有效充分地发挥,影响内部审计的效果,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评价,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内部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足
我国现在很多企业的管理者没有认识到内部企业机构设置的重要性,内部机构的设置的根本目的并不一定着眼于对内控的监督评价,一定程度上是迫于上级领导部门、国家有关机构、还有外部社会审计的力量的压力,这些都导致了内部审计的设置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市场经济的发展蒸蒸日上,现代企业制度也日渐成型,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带来的需要,企业必须对内部审计提起应有的重视,必须使内部审计的功能得到有效的加强。
(三)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素质不足
当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的总体教育水平不高,专业素养和结构也过于单一,经常会出现其他专业人员在内部审计岗位上任职的现象。同时,通过职业资格的人员也较少,造成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其次,从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人员的实际情况来看,人员的道德水平也存在一些问题。而且在我国,由于审计人员的地位较低,使得审计人员容易受到领导的影响,所以审计结果会缺失客观性和公正性,这样内部审计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三、加强内部审计应采取的措施
(一)科学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增强独立性
企业对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以及内审机构与企业领导的隶属关系的设定,应以对企业管理机制和经济活动的具体内容为基础,结合本企业特色来设定。一般情况下,如果内部审计由越高的领导层直接管理,则内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就越强,反之,内部审计隶属于较低的领导层次,则其独立权威性得不到较高的保证。所以,现代公司制企业应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执行对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加强对内审独立性和权威性的保证程度。
(二)提高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各部门的设置、对管理制度、经营方式的设立具有决定权,所以管理层的思想意识对企业的发展经营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只有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有所提高,才能从根本上完善本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提高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管理层的理解和支持是工作人员的动力,工作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的调动,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重视对审计人员的培养和鼓励,就要建立合理的薪酬、奖惩机制,对内审人员的工作环境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和完善,是内审人员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提高其对企业的忠诚度,更有动力为企业做更多的贡献。
(三)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审计内容的扩展以及审计方法、手段的现代化、信息化,要求企业配备具有更高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高水平的员工,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具体要求有:首先要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保持自身的独立性,能够熟练掌握现代化的审计方法和手段,对内部审计工作又充分的了解。其次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对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基础专业扎实掌握,也要具备战略管理、风险管理、工程技术、税务、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综合知识。最后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应变能力;企业要重视对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培训,调整人员配置结构,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四、结论
我国内部审计正经历着从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变的过程,现代内部审计职能更偏向于服务于内部管理,而非传统的对会计工作的防错纠弊,内审的重点也日益转化为内部的分析和评价而非监督和检查。因此,为实现良好的内部管理,企业管理层必须树立内部审计的意识,支持内部审计的工作,重视内审制度的建设;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应保持充分的独立性;也要重视内审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保证其客观公正性,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激励以及职业资格方面的培训,切实提升其工作能力、职业道德和工作积极性;要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审计方法和手段,建立电算化审计制度、实施连续审计;在确保人员素质、制度设置、方法确立的前提下,更要保证制度的执行力度,保证各项审计制度落到实处,才能促进企业的长久健康发展,提高企业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安春婷.浅析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中的风险与对策[J].经济师.2014(11).
[2]杨阳,张生琴.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J].东方企业文化.2014(2).
[3]崔丹.浅议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J].经济视角.2013(1).
[4]畅晶.基于公司治理下企业内部审计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
[5]付延花.浅谈企业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J].山东冶金.2014(2).
[6]王薇.推进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4(11).
作者简介:孟小越(1993-),女,山西闻喜人,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会计信息化;梁耘宇(1990-),女,山西灵石人,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审计理论与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