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提升高职金融专业办学质量

2016-05-14 10:35:22胡明琦
时代金融 2016年5期
关键词:金融专业高职院校

【摘要】地方高职院校的办学一定要融入当地的经济发展,专业的设置应该优先满足地方产业发展需要。高职财政金融专业的建设也要依托区域,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融入当地金融产业转型升级,课程设置要强调实用性和岗位针对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 金融专业 办学质量提升

一、前言

高等职业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80年代初期兴起的众多地方性短期职业大学。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思路更加明确,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办学体制方面不断创新。基本形成政府主导,校企合作的多元化办学格局。

地方高职院校的办学一定要融入当地的经济发展,专业的设置应该优先满足地方产业发展需要。高职金融专业的建设也要依托区域,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融入当地金融产业转型升级,课程设置要强调实用性和岗位针对性。

二、地方金融业发展背景

(一)贵州金融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贵州省金融业发展迅速,金融业对地方发展贡献也在不断加大。2014年,金融业增加值达到492亿元,近四年年均增长15.4%,高于生产总值增速3.4个百分点。税收保持年均32.6%的增速,达到129亿元;2014年全年金融业吸纳从业人员12万人。金融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深入实施“引金入黔”工程,先后引进兴业银行、民生银行等20余家金融机构。2014年,村镇银行47家,县域覆盖率提高到53%。小额贷款公司398家,县域覆盖率增加到93%;融资性担保机构增加到344家,县域覆盖率89%。

(二)黔东南州金融业发展与人才供需概况

“十二五”期间,黔东南州金融业发展健康快速,伴随着大量金融机构涌入贵州,地方性的金融机构,融资担保公司、小贷公司等发展迅速,为实体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服务地方经济腾飞作出了巨大贡献。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与传统金融业的转型升级,黔东南州目前金融专业人才以及人才培养渠道凸显匮乏。目前,全州有超过60家金融机构(指村镇银行,小贷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加上今年要实现县级村镇银行全覆盖会新增的30家机构,预计在“十三五”期间,金融行业人才需求量超过2500人。

三、提升金融专业办学质量的一些思考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技能要求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州府凯里市,其金融专业办学以“面向基层一线,培养实用人才”为定位,培养适应地方金融业发展需要,面向各村镇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融资担保,小贷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基层岗位,从事银行综合柜台操作、金融产品营销与服务等岗位及相关岗位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较强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课程方面主要开设经济学基础、财务报表分析实务、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证券基础知识、证券投资实训、商业银行业务实训、风险管理、金融产品营销等。培养学生具备金融行业调研、分析和业务操作技能,证券投资、保险、金融产品营销和会计报表分析等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中加强从业教育,融入从业资格考试的课程和实训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选择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基金从业资格考试等。

(二)加强“校政企”合作,不断融入地方金融产业发展

学院应加强与政府、企业的合作,坚持“政府指导,企业参与,学校努力”的原则。目的是为了让企业介入专业人才的培养全过程,参与课程建设,以企业实际生产引领教学,使职业教育更好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反哺行业企业,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达到多赢的目的。以目前黔东南州金融行业发展和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可以采用“两步走”的方法。

1.政府指导、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培养”。“订单培养”模式可以总结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金融专业的“订单培养”由黔东南州政府牵头,学院与黔东南州金融机构协会开展合作,按照企业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结构,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组织教学。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1995年就与贵州省机要局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成立“机要班”,后来又成立了“台达班”,“东南班”等等。通过不断实践,在人才“订单培养”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可以保证金融专业“订单培养”的顺利开展与实施。

2.行业参与、校政合作,深化“人才共育”。校政合作是校企合作的深化。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学院与黔东南地方政府共建金融专业,可以更好整合企业,行业等优势资源,让行业中的企业成为学生的实训基地和最终就业地,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更加立足地方金融行业,促进教育、社会、经济三者之间的紧密结合与联动发展,随时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三)先行先试培养互联网金融人才,搭建黔东南州“互联网金融”产学研合作平台

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传统金融行业的发展轨迹,培养既具备互联网意识,同时又深谙金融知识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刻不容缓。据了解,目前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用人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技术人员(PC端研发、移动端研发、产品等);

第二,金融人员(数据量化分析、金融产品设计、金融建模、风控、基金、保险、信托等);

第三,运营人员(销售支持、客户服务、市场营销、财务等)。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网络工程领域功底深厚,更应该在地方政府的帮扶下,紧密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联系,充分融合金融专业,在课程建设,专业设置,师资配备,校企合作上不断探索,更好地为地方互联网金融企业培养对口人才。

为了更好促进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建议由黔东南州金融办牵头,组织互联网金融企业参与,在我院挂牌成立黔东南州“互联网金融”研究所。该研究所旨在通过校企合作进行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研究,针对企业开展互联网金融培训,培养本土“互联网金融”专业应用型人才,促进黔东南州金融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超.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于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6(02).

[2]张艳英.互联网金融形势下高职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初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1).

作者简介:胡明琦(1985-),男,汉族,上海人,讲师,供职于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主要从事农村金融研究。

猜你喜欢
金融专业高职院校
模拟银行实训平台的发展探究
东方教育(2016年9期)2017-01-17 21:10:55
互联网时代独立学院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研究
东方教育(2016年14期)2017-01-16 00:29:06
新常态下高职金融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研究
金融专业对学生就业前景的分析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23:29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05:08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8:21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6:14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31:29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