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凡
实用节水设计、球面浴霸的设计、“暗夜公园”暗夜保护环保节能照明方案……一个个简单而不乏创意的设计,让低碳与节约成为简单可行的操作;折叠式太阳能小汽车、可自发热的鞋、智能洗澡限时器……一件件新奇却不失实用的作品,将环保融进了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而这些将环境保护理念与科技创新手段相融合的创意发明,均出自于一些中小学青少年之手。
为响应国家“万众创新”的号召,推动各级绿色学校开展环保科技创新创意活动,培育青少年创新精神,今年,由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与广东教育学会环境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广东省青少年环保科技创意大赛”决赛在5月21日正式拉开帷幕,。一批优秀的环保科技创新作品开展了激烈的角逐。本届大赛在赛事规格、赛制设置、专业评审、决赛形式等多方面都进行了全面升级。
大赛渐具规模
趋显“蒲公英” 效应
“你负责创造无数个点子,我们负责提供你专属的舞台。”全省青少年环保科技创意大赛已成功举办了两届,往届大赛中展出的各种环保科技创意设计及作品,也让社会公众感受到了青少年的无穷创意以及他们解决环境问题的兴趣及探索欲望。
大赛组委会有关负责人说,这项大赛旨在培育青少年解决环境问题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搭建广东绿色学校参加国际环境教育交流、合作和展示平台,因此,两年来吸引了越来越多青少年踊跃报名。可以说,目前这项比赛已显现出“蒲公英”效应——种下环保理念,播洒创新精神,让更多青少年关注环境,在环保领域的科技舞台上一展身手。
历届比赛组委会共收到近500件来自全省各地区中小学生的参赛作品,引起了全省乃至全国其它省市的关注,今年大赛的主题是“节水、低碳”,参赛对象为全省在校中小学生。
引入战略合作
升级“国际范”
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也是环境保护未来的希望。在往届全省青少年环保科技创意大赛中,一个个别具心裁的作品无不展示了孩子们对美好环境的期翼与憧憬,以及作为小主人翁对保护环境的责任与热情。
为了更好地培育环保科技创新后备人才,为青少年打造了解环保、学习环保、践行环保,与国际环境教育接轨等平台,在此次大赛启动之初,作为主办方之一的广东省环保宣教中心就已分别与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暨南大学环境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聘请5位高校科研专家作为大赛的专家顾问。对此,已任历届大赛专家评委的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顾凤龙教授表示,作为大赛的合作伙伴,院校将凭借自身科研创新高地的优势,从推动广东青少年创新教育发展出发,在环保科技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师资培训、国际化接轨等方面对大赛给予全力支持。
比赛圆满落幕
启动绿苗项目
5月21日,评委们通过参赛选手作品现场演示、答辩和综合水平评估等环节的综合考量,最终评出一等奖7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23项,优秀指导教师13名。最终,“阳光捕手”环保充电电池等7项富有创想的环保科技创意作品勇夺大赛一等奖。
而“创意营”是广东省青创赛特别的“增值”环节,今年该环节结合了省环境保护厅的“自然学院”项目,让选手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自己的环保创意理念体现在作品主题中,令他们在互动和实践中学习到更多环保知识。
在创意营现场,所有决赛选手打破了原有组别进行重组,以“环保低碳创意小区”为主题展开创想行动。活动一开始各组队员便迅速进入了积极创作的状态,大家各抒己见,在互不相识的团队里,很快融入了团队的集体氛围中。
选手们通过自己领取到的冰棒棍、金属罐、吸管、纸巾筒等环保废品,很快开始了分工合作,有的绘图,有的作现有材料分析,有的进行筛选和裁剪,气氛时而高涨时而安静,每个人都不自觉投入到团队的创作中,神情专注,小手灵活,大家齐心协力,不亦乐乎。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创作,一个个不同规模、不同主题的“小区”就在选手们的巧手中诞生了。在最后的展示环节,各组队员们齐心协力把自己的作品移到台上,并选出代表对作品进行热情洋溢的介绍和解说。每一个小区模型都融入了各式各样的绿色和环保元素,也获得了观众和评委们的高度赞赏。根据选手们的表现,“创意营”最后评出了绿色创想家、最具创意奖等多个奖项,同时,部分表现突出的选手还获得了自然学院的学习课程作为鼓励。
在决赛开幕式上,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还发起了“绿苗项目”启动计划,该项目将纳入“广东省青少年环保科技创意大赛”框架中,通过对青创赛中的优秀项目进行深度推进、支持其他青少年环境教育公益活动等方式,共同打造广东青少年环保比赛和交流的国际平台,推动广东青少年在提升环保理念、科技创新水平等方面再上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