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类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升策略研究

2016-05-13 13:59:46朱琳汪海
当代旅游 2016年3期
关键词:旅游专业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策略

朱琳+汪海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11

摘 要:文章阐述了旅游类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从构建融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创新创业型专业教师队伍和搭建多层次实践平台三个方面提出了旅游类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升策略。

关键词:旅游专业;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一、旅游类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顺应知识经济时代、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国办发〔2015〕36号中明确提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1]。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提高旅游需求的广深度、促进了旅游供给侧的改革,创造了旅游行业的机遇和挑战。知识经济时代下旅游大众的需求趋向知识探求和文化审美,这必然要求提高旅游产品的知识含量和文化内涵。所以,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旅游专业学生则成为顺应时代需求、促进行业发展的后备力量。

(二)改革专业教育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需要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创意精神、追求独立、组建并管理团队、挑战现状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满足成就需求的本领。百森商学院的创始人罗杰﹒百森说:“只有用新的方式开展工作或以差异化的路径把工作做得更好,世界才会获益和进步[2]。这种新的方式能够改变教学中长期脱节实践的现状,能够改革专业教学,让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跨越专业、跨越学科,这种跨越性呼唤着教育革新,从人才培养、课程到教学管理,都需要进行调整和提升,以提高专业的教学质量。

(三)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提高市场就业率的需要

中国的旅游业已经形成一个开放的体系,“互联网+”、“大数据”、“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在游客消费行为自助化、商业模式线上化的双重影响下,旅游的创新在蓬勃发展,旅游服务业也已经颠覆传统格局,投向创新创业的怀抱。面对这样的大环境,旅游类专业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应对旅游市场变化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提高就业率。

二、旅游类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与专业课程融合不紧密

目前,旅游类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市场和社会需求渐行渐远,脱节严重。主要表现为:首先,专业课程缺乏创新创业的基础知识的导入,创新创业知识游离于专业课程之外,两者互不相干;另外专业课程涉及的领域狭窄,拓展面、延伸度、文化深度内涵挖掘欠缺,导致两者无法有效融合。再次,体现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课程教材无从选取,学生接触的专业知识与时代严重脱轨,兴趣不高,认为学无所用。

(二)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意识薄弱

专业教师一般都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理论知识丰富,而旅游行业发展迅速,电子商务的发展更加带动智慧、个性、融合的旅游新发展的起点。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变化,专业教师已然脱离了市场环境,实践技能的弱化、实践动手能力匮乏;无更新的陈旧知识、薄弱的创新创业意识,难以支撑强大的实践教学的需要,对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三)专业实践平台单一

旅游类专业涉及多学科的交叉渗透、综合性强,知识面宽,是一门应用型实践性的学科。,没有实践,不提倡在“干中学”,不通过动手——动脑——动手这一过程,无法激荡学生创新创业的观念和意识。由于专业实践课程比例开设较低、实践平台搭建不成体系,缺乏有效的保障支持,导致实践教学徒有其表,教学质量低下,更无从谈及将创新创业的理念贯穿融入其中。

三、旅游类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升策略

(一)专业课程体系融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面对市场对旅游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高校应整合优化资源,构建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多维度、立体化的课程体系,即开设通识性创新创业课程、旅游专业创新创业课程、跨专业跨学科的创新创业课程,探索专业课程的创新性和实践性,推动专业课程融合,促进学科交叉和知识复合。

1.通识性创新创业课程

通识性创新创业课程作为学生的创业启蒙课程,其课程内容应涵盖最基本的创业知识

为基础,从创业者的胜任力、创业的思考与准备、创业机会的识别评价、创业项目的选择设计到创业团队组建与管理、情境模拟等内容,以一个完整的创业教学过程来锻炼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创业素质。通识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对创业认识从模糊到清晰,能真切感受体验创业,能有效拨动学生的创业神经,让学生能大开脑洞,展现创意,培养他们成为高素质创新复合型人才。

2.旅游专业创新创业课程

旅游专业创新创业课程对象是针对有旅游企业创业意向的学生,其课程内容是开展旅游

企业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以市场为基础,使学生系统性掌握企业的创建、运作、生存和发展,例如利用当前中国旅游企业优秀创业为案例,分析基于现代化互联网技术,旅游电子商务如何整合旅游资源,突破传统旅游业的瓶颈,开辟旅游创业企业的新天地。旅游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旅游企业相关管理知识,而且更能使学生了解在创业的道路上提升领导力、新技能。

3.跨专业、跨学科的创新创业课程

跨专业、跨学科的课程针对深化个性化、特色化人才的培养,其课程内容是包含科学

技术类和人文社科类,涵盖经济、管理、文学、理学等多学科领域,旨在促进学生专业学科的交叉渗透与知识复合,让他们在掌握基础的自然科学规律的前提下,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管理才能,激发学生的创业思维和热情,帮助他们获得有价值的经验和启示,发挥他们成为创新创业者的潜质。

(二)培养创新创业型专业教师队伍

借着国家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教学改革的东风,丰富和延伸专业教师内涵,培养创新创业型专业教师队伍。能做到“送出去、请进来、打得开”,首先将旅游类专业教师送出校门学习、深造,接触一线、积累实践经验,培养创新创业型骨干教师;将行业专家、企业实战家、卓越的创业人才请进来,不单单是开一堂讲座,让他们参与到从设计到讲授课程、指导学生的全过程中;将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深入座谈、交流,打开思维、激荡头脑,打通产学界限,通过实践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搭建多层次实践平台

实践平台的搭建要面向社会需要和专业特点,融入专业实践教学,建立实践教学基地,配备监督保障体系。针对旅游类专业,搭建多层次平台,即以专业实训课程、模拟训练、项目运营等为依托的基础实践平台;以创新创业竞赛、见习等为依托的巩固实践平台;以顶岗实习、创业孵化基地等为依托的创新实践平台。通过实践平台的搭建,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资源配置的转变,让学生在实践中寻找新的创业路径。

四、结语

旅游类专业应契合知识经济时代、行业发展、市场社会对旅游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

通过整合课程内容,优化专业师资、构建实践平台,突出创新性、实用性,实现旅游类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2015-05-15].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2]薛红志,李华晶等译,如何教创业—基于实践的百森教学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3]甘瑁琴.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及培养路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36):88-89.

[4]郑春龙,邵红艳.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 :85-86.

[5]曾智,郭义盟.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4):14-17

[6]童晓玲,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省级质量工程教学项目(项目编号:2015JYXM587),安徽省教育厅省级质量工程教学项目(项目编号:2014JYXM575)

作者简介:朱琳(1982-),女,安徽淮南人,硕士,研究方向:旅游教育,实践教学等。

猜你喜欢
旅游专业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策略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研究
从供给侧改革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商业经济(2016年11期)2016-12-20 19:46:46
校园环境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科教导刊(2016年29期)2016-12-12 07:24:56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
商(2016年33期)2016-11-24 18:49:10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途径的探索与思考
商(2016年32期)2016-11-24 14:27:11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职业(2016年11期)2016-11-23 20:57:30
浅谈心理因素对旅游专业英语口语学习的影响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07:19
联通公司服务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4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