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瑰宝,它来源于民间的美术活动,具有特殊的审美情趣和魅力,以及很强的动手操作性和创新表现力。可见,将我园特色“剪艺”融入幼儿的学习生活中,便能激发幼儿创新的无限可能性。从多个角度出发,培养幼儿在剪艺方面的创意表达能力,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独特的情感。
关键词:剪艺;创意表达;引导策略
一、在剪艺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创意表达的方式方法
1.剪艺活动游戏化,促进幼儿的创意想象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在剪艺教学的活动中,我充分考虑大班幼儿身心发展水平,选择适合他们发展的教学内容。
在大班《环保小卫士》这一主题里,我设计了一节《美丽的草原》这一剪纸课,在活动之初设计了一个小故事:原来青青的草原被破坏了,牛儿羊儿没有了家和食物,它们特别需要小朋友的帮助,希望小朋友帮助它们重新建造美丽的家园。这样,孩子的爱心都被激发了出来,纷纷拿起小剪刀,帮助牛儿、羊儿剪小草,盖房子,一会儿美丽的草原又青青绿绿了。所以说,将游戏作为教学活动实现的途径,不仅可以增强活动的趣味性,提高集体活动的教育效果,而且可以促进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给幼儿带来快乐。
2.剪艺活动主题化,帮助幼儿创意联想
平时我们组织开展的剪艺活动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一节教学活动中或者一个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不断地练习一种剪艺作品,以满足幼儿剪艺技巧的掌握,以前我们在《过新年》的活动中,通常让孩子们尝试剪出不同的窗花,来让幼儿探索不同的折法可以剪出不同的效果,这样就局限了幼儿的创作想象,让孩子们一听到过新年就联想到了窗花。在经过调整之后,我们创设了过新年的主题环境,在语言区中我们提供了一些过新年的视频和图片,让幼儿先了解剪纸与哪些传统的新年习俗有关,然后布置了不同的区域,有制作新年灯笼、装饰新年礼物、新年树、放烟花等等,并将这些作品进行组合呈现,布置出新年的场景,营造出浓浓的新年气氛。
3.剪艺材料多样化,满足幼儿的创意需要
在传统的概念中总是将“剪”和“纸”联想在一起,不仅局限了老师的活动设计,也限制了孩子们的创意表达,其实可以尝试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材料进行剪贴活动,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去发现、去探索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活中,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剪贴,并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剪贴创作,我们发现了用不同的工具、材料进行剪贴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也给幼儿带来许许多多的乐趣。大班的幼儿手指逐渐灵活,有一定操作剪刀的能力,我们发动幼儿及家长,与他们一起收集生活中的各种食品、糖果、鲜花、烟酒、服装、文具等的包装纸、商场的广告宣传画、各色塑料制品、泡沫、海绵、毛线、布头、皮革,还有各种树叶、棕叶、竹笋壳、花草,蔬菜叶、茎、根、花、果,以及瓜果皮等自然资源,这些材料来源于幼儿最熟悉的生活、学习活动之中,通过幼儿双手巧妙的加工,变成一件件漂亮的美术作品,这时幼儿心情愉悦,增强信心不断地去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
二、在剪艺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创意表达的引导策略
1.打破常规传统教学,提升教师创新理念
首先,老师在教学理念上也要有所改变,不再是以老师先示范,孩子们模仿操作来完成一件作品的教学过程。在教学的时候把创造的余地留给幼儿,让幼儿大胆动手,把要求降低到只要敢动手,敢尝试就好。至于作品是否成功,幼儿在尝试之后、感受之后自然会得出结果。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注重创作的结果,而应尽量用一种倾听、微笑、接纳的态度去鼓励幼儿积极地表现自己的创意,允许孩子的行为超出标准,对幼儿的创新更要给予鼓励、支持。
其次,我们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大班幼儿艺术领域的发展目标,“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根据这一教育建议,我们将活动室的环境进行了调整,减少传统剪纸作品的呈现,让幼儿不会因为传统剪纸难度大而望而却步,而是在墙面上设计了贴近幼儿的小怪兽剪影,将幼儿熟悉的窗花演变成怪兽身上的花纹,让幼儿从愿意参与剪艺活动到喜欢参与剪艺活动。
另外,我们还利用“请进来,走出去”的社区资源,请精通剪艺的传统老艺人来提高我们自身的剪艺技能,同时我们与老艺人一起探讨适合幼儿的剪艺作品。我们还组织教师一同参观各种剪艺类的展览馆,从大师们的创意作品中获得灵感,运用到大班幼儿的剪艺活动当中。
2.提供幼儿遐想空间,充分调动创意兴趣
为了让幼儿觉得剪纸不是一个枯燥乏味的技能操作活动,我们通过课题的研究,首先将剪艺活动室的布局进行了调整,摒弃了局限于传统美工剪纸活动的框架,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并结合各领域的发展目标“创设了富有情境性的区角活动”,结合语言和认知,我们设计了“剪纸大图书”,将儿童故事变成了一幅幅的剪艺作品,让幼儿在看看说说中体验剪艺的奇妙,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初步感受纸与多种材料相结合可以变换出很多想象不到的事物。
在剪艺活动室中我们还饲养了各种小动物,如蚕宝宝、金鱼、小乌龟等等,让幼儿边观察动物的特点并用写生的方式,提供各种辅助材料进行创意表达。如:剪一段弯弯的扭扭棒可以变成一条蚕宝宝;圆圆的盘子可以变成乌龟的壳……在这样与材料的互动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大班幼儿的积极性,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欲望。
在探索区域“剪一刀、剪两刀、剪三刀”中,我们只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纸张和剪刀,让幼儿没有模仿、没有框架地自由发挥,孩子们可以将自己的创作作品展示在背景墙上。一开始孩子们只是在一张平铺的纸上剪一刀变出三角形,剪两刀变成尖顶小房子,都是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图形。在老师的提醒和指导下,孩子们知道原来不一样的折法,剪一刀也能变化出不同的造型。
3.搭建分享交流平台,激发幼儿创意表达
在每次剪纸活动结束时,我们为幼儿创设“讲讲我的剪纸作品”的活动,在此活动中孩子们在介绍自己作品如何剪的同时,不但发展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并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在介绍自己作品的同时,还学到了别人的剪纸方法,为幼儿再次剪纸创作积累了经验。如:在一次剪艺活动中根据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蓝色的手帕还能变成什么,有的孩子说能够变成小袋子,有的说能够变成一条小鱼,有的说能够变成一颗爱心……幼儿们的想法五花八门,接着我就让孩子们开始动手操作,结果在活动中几乎没有一个幼儿的作品是相似的。可见要让孩子的创造在剪艺活动中多种多样,同伴的分享交流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实践中发散性剪纸活动能很好地激发孩子的创造能力。
总之,在剪纸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更能让幼儿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和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而且还让幼儿感受了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化。
参考文献:
[1]姚华.让孩子在剪艺活动中迸发创造性的火花[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0.
[2]毛一帆.开展剪纸活动,培养幼儿创造能力[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09(1).
作者简介:严胤玥,女(1987.10—),本科,就职于徐汇区五原路幼儿园,研究方向:不同年龄段剪艺活动的实践研究。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