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梅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对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社会对交际型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
一、把握“口语交际”内涵及教学的核心目标,帮助学生创设交流情境
“口语交际”是说话者与听话者双方在一定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信息传递与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口头语言是主要交流方式,语气、声调、手势属于非言语交流方式。“口语交际”是一个既受主观条件支配,又受客观条件支配的动态过程,是一个始终互动充满着变数与应对技巧的过程。“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对于口语交际能力的概述,这句话向我们指出了口语交际教学的核心目标。为实现这一核心目标,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养成交流的意识,让学生明确口语交际能力日常生活化的特性,进而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表达自我,学会与他人进行信息的交流与情感的沟通。
二、创造有利条件,保证必备因素
与小学和高中阶段的教科书不同,初中阶段教科书将口语交际与写作、综合性学习编排在一起,这样编排有利也有弊。对于口语交际教学而言,一方面,这一主题本身紧密联系着学生的生活,另一方面,这种有所准备或准备充足的主题,学生有话可说,能够交际起来,但问题是如果没有课时的保证,恐怕讨论或交际也只能是浅尝辄止。而且,并非教科书编排的所有内容都适合学生实际,开发校本课程,可以结合学校、家庭、社区这些学生比较熟悉的资源。有了合适的教学内容,还应有相应的教学课时,可以说教学内容和课时是口语交际教学的两个必备因素,具备它们是保证口语交际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充分必要条件。
三、即兴讲话的教学策略
即兴讲话是在特定场合即席就某个问题发表见解、提出主张的口语表达形式。即兴讲话具有话题明确性、表达针对性、语言感染性、内容概括性等特点。因此即兴讲话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广泛培养兴趣,有了广泛的兴趣就会涉猎不同方面的知识,多读书、读好书,这有助于个人开阔思维、加强思想、拓宽知识,也有利于个人提高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其次要细心观察生活,平时广泛收集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建立自己的“材料库”。将从书本上获得的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生活,经常作些整理、组合、运用。再次要加强自我锻炼,平时可以选定感兴趣的语题,在稍作准备后,独自讲述并分析,在别人即兴讲话时,也可以分析,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要掌握即兴讲话心态积极、情景暗示、克己适彼等方面的技巧。
四、演讲的教学策略
演讲是由演讲者面对一定数量的听众,以有声语言为手段,并借助于动作,情态公开阐明自己的观点,传播信息的一种口语表达艺术。演讲具有目的鲜明性、内容综合性、效果艺术性等特点。因此它要求首先内容要积极向上,弘扬主旋律,具有感染力。反对标语口号式的倾向,要用感人的事实说话。其次语言要简洁流畅,从某种意义上讲,演讲是一种语言艺术。演讲者要通过语言传递演讲内容、鼓舞听众,所以演讲语言应是用词精准、自然流畅、抒情性强、通俗易懂的口头语言。这样的口语会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再次感情要淳朴真挚,演讲要以理服人,也要以情动人,善于运用自己淳朴真挚的感情表达道理,感染听众。最后态势要大方得体,演讲中的“演”主要指的就是态势语言,包括眼神、表情、手势等,它是自然流露的“形体语言”,是同有声语言的表达相补充、相配合的重要工具。同时要掌握演讲选题贴近生活、构思层次清晰,试讲大方得体等技巧。在进行演讲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多看多学多分析优秀的演讲案例,通过分析归纳出演讲的要求和技巧,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话题,写演讲稿,在公开场合发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