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霞
自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教学模式研讨以来,如何将多媒体教学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就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多媒体积极调整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一、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引领学生主动走进文本
语文教育是审美教育,它体现着寓教于乐、熏陶感染、陶冶育人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突破口,能使学生产生追求真善美这一美好欲望的精神内动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就能通过感官和心智去感受文本所赋予美的人、美的事、美的景、美的语言。多媒体不仅能轻松地将学生带入课文创设的情境之中,而且还能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引领学生自主走进文本,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二、减少教师重复劳动,引领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我校“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教学模式,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就是出示导学提纲,这个环节在以往都是教师把提前备好的提纲誊写到黑板上,但是实施网络备课和班班多媒体以来,教师反复誊写已经成为历史。教师只需要在制作课件时,把备课中的导学提纲复制粘贴到演示文稿中,稍加处理就可以使用了。多媒体在此处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经过处理的导学提纲可以用更适当的方式一一出示或者突出需要学生特别注意的重要任务(比如笔者执教《赵州桥》一课时提问:“第二自然段是围绕赵州桥的什么特点写的”这一问题时,笔者特意把“读第二自然段内容回答”中的“读”字的字体比其他字的字体放大一倍)。
除此之外,还有作业的展示、检测练习等等,都能减少重复劳动,不费多大口舌就可以使小学生一目了然,节省了不少课堂时间,也为“自主、合作、探究”有效教学模式的探讨提供了便利。
三、开阔学生阅读视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笔者执教《赵州桥》这篇课文时,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根据课文内容制作了引领学习课件后,还补充了图文资料:如赵州桥小桥洞的作用等等。各种各样资料的补充极大地丰富了孩子们的阅读空间,不同的文本还可以用不同形式进行相关拓展。这样既可以更为有效地开拓孩子们的思路,为他们的拓展学习起到引领作用,又能激发孩子们主动搜集阅读材料的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巧妙应用,成功创设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同学们在快乐中获取了知识,弥补了课堂教学中的缺憾,使课堂充满新的活力。
新课程实施几年来,就其总体而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在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扎实推进,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我相信:只要不断探索,巧妙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有效地加快有效教学模式的步伐,就一定能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作文周刊(教师版)2016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