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欧投资值得期待

2016-05-05 10:52:54
经济 2016年11期
关键词:容克中东欧欧洲

当然,投资者不会错过欧洲央行的一举一动,但他们也不会错过其他。

不安环境影响多产业

根据国际机构统计,2015年11月的巴黎恐怖袭击加上近期“欧洲心脏”比利时的遭遇,已对欧洲旅游业造成了迅速且明显的负面影响。

3月22日后短暂的几天时间内,布鲁塞尔的酒店入住率从82%下跌到25%,而欧洲其他城市的该产业也被波及。3月22日至27日,巴黎和伦敦的酒店入住率分别下滑至67%和58%,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跌15.1%和24.7%。

数据已经比较难看。但鉴于当前形势不可低估,不少欧洲之外的国家依然公告民众,尽量减少或杜绝赴欧洲旅游。可见,目前相关产业受到的负面影响很有可能将继续扩大。

“比起恐怖袭击本身,它造成的恐慌心理和对环境的不信任才是最重要、最值得担心的。不安定事件全球到处都有,我们也不是这两年才见到,但是一旦形成不安定氛围,各个层面的问题就容易棘手起来”,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白明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的确,旅游产业链关涉众多,酒店服务只是其一。据全球最大的在线旅游公司Priceline统计,在去年巴黎遭遇恐怖袭击后的几周内,不仅全球客房预订量下降10%,机票预订也一并下降,欧洲最大的航空公司损失资金高达1.2亿欧元(1欧元约为1.13美元),就连奢侈品销售也未能幸免。如今的布鲁塞尔,大概未来也无法避免重蹈覆辙的短期命运。

除此之外,一向敏感的金融市场再次彰显自身特性。3月22日之后,市场避险情绪升温,两日之内,美元急升40个百分点,多数非美货币下挫,欧元下挫30余点,英镑下挫40点,日元急升40点。联想2016年春节期间的动荡,此番表现又让国际投资人捏了一把汗。

但是,白明认为国际社会不必过分担心。他表示,相比实体经济,金融市场对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回落都是迅速的,反倒是经济基本面需要更多关注。“原本难民危机就已经令欧洲各国采取各种迫不得已的措施,如今比利时的事件只会给该地区的流动问题再加一个‘紧箍咒”。

全球主要政治风险咨询公司美国欧亚集团总裁伊恩·布雷默日前表示,每天约有170万民众因工作往返于欧洲内部边境。如果边境管控加强,跨国企业所受的影响首当其冲,其生产资料运输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将立刻增加。

似乎管控对经济从来都不是个好事情,人员、资本与信息的高效流动才更有助于资源配置环节。毫无疑问,诸多负面事件将为欧洲经济在今年接下来的发展中设置阻碍,尽管白明也指出有些国家因为难民问题会从劳动力成本上有所受益,但“综合起来,还是负担多一些”。

外来投资偏稳定

总体上看,各种事件综合起来给欧洲经济带来更多不确定性以及负面影响,但是一些数据的发布,却让投资领域看上去好像处于“安全区”。

法国商务投资署3月22日发布经济报告。数据显示,按可创造再就业的投资项目数量计算,2015年法国成为中国在欧洲范围内的第二大投资目的国。去年全年,中国在法国投资的项目达到44个,占中国当年在欧洲投资项目总数的16%。随后,法国当地媒体报道,2015年,法国吸引外资达到1000个项目,新设立的工厂或研发中心为法国带来33682个就业岗位,比2014年提高了27%。

众所周知,2015年的法国因为连番恐怖袭击事件备受国际社会关注,但上述数据显然描述了良好的国内投资环境。这又是为什么?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告诉《经济》记者,投资必然考虑各种因素,而每一笔投资都伴随相对的风险计算,包括恐怖袭击在内的很多不可抗因素实际上已被投资人提前考虑到。“所有可能带来风险的因素都被计入投资成本中,但显然大家不会因噎废食”。

当然,也少不了被投资国与投资国各自的原因。

白明指出,欧债危机过后,欧洲资产价格愈加合理,泡沫大大减少,加上本身具有许多积淀良好的技术平台和知名企业,投资形势上扬实属情理之中。此外,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作为对外投资大国,在寻找目标国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当地因素,比如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市场构成。全球范围内,即便存在偶发事件的可能性,欧洲投资的基本面依然相对保持优势。

《经济》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即便是投资,也并非都受到当地环境影响。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接受采访时表示,海外资金进入欧洲各个国家,主要可以分为3种模式。第一种是单纯地进入欧洲市场,比如投资建厂,第二类是技术合作,因为欧洲存在诸多科技发达国家,该种合作案例在操作中很多,第三种是海外资金与欧洲资金合作去第三方国家进行投资。丁纯说:“上述3种类型存在重叠,而第三类具体投资行为因发生在第三方国家而较少受欧洲本土形势影响”。

那是不是2016年,在整体复苏乏力的环境中,欧洲投资能再次成为亮点呢?张建平表示现在给出答案或许稍早,毕竟难民问题、反恐对局面的控制甚至英国对于脱离欧盟的争论都还有很长路要走,而外来资本能够走多远、比去年有哪些进步,现在还难以看清。

“容克计划”一波三折

全球背景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家家都在努力。欧洲为了提振自身经济,内部也做出许多努力,“容克计划”就是其中一个。

2014年11月26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宣布一项为期三年(2015-2017)、总规模达到3150亿欧元的投资计划。欧盟委员会和欧洲投资银行将出资设立210亿欧元基金,希望以此撬动欧洲投资银行630亿欧元的贷款并同时吸引2520亿欧元的私人投资。因其为容克上台后不久的新计划,外界广泛称为“容克计划”或“容克投资计划”。

这是欧盟委员会有史以来最大的带动投资计划,目的是启动欧洲经济,大量增加就业,投资目标瞄准宽带网建设、能源、交通基础设施、教育项目和研发。但是计划一出台就有反对声音指出,210亿欧元是不可能带动3150亿欧元投资的,杠杆率太高,而市场分析人士则耐心地指出,该计划需要市场对其成败加以检验。

计划出台后的一段时间内,各方进展似乎无一不在验证当初的反对声音。

丁纯指出,直到2015年6月底,“容克计划”才走完欧盟内部的法律程序,抛开后续落实程序以及欧盟各个成员国的申请过程,“它走得还是很慢”。这已不是秘密:因需要尊重计划各方的意见,欧盟层面内的许多决议、框架或者讨论都面临“久议不决”的尴尬,公平、公正得到尊重,效率就不免要牺牲一下。

上述问题并非全部。“欧盟一些成员国即使现在也面临高赤字和高债务问题,而‘容克计划到目前也没有解决资金来源的问题,只是对现有资金进行重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副所长刘明礼这样向《经济》记者分析。

大手笔的刺激需要大手笔的资金,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再论其他都显得空洞。好在欧盟各成员国都有一颗为经济奋斗的心。

最新消息显示,目前只有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希腊、塞浦路斯、马耳他六国尚未签署“容克计划”项目合同。而拉脱维亚财政部已经公开,该国近期已向欧洲投资银行提交了总额4.003亿欧元的大项目清单,拟使用欧洲战略投资资金开展项目。此外,欧洲媒体透露,法国和意大利一直是响应该计划最积极的欧盟成员国。2016年初消息显示,目前已经有17个计划中项目在法国被采纳。

“16+1”亮点多

不难看出,不管是讨论外部对欧投资还是欧洲内部融资话题,西欧国家都占有更高关注度。相比之下,中东欧国家稍显逊色。

刘明礼分析指出,西欧国家是中东欧国家的主要出口国,也是后者的主要资金来源地,许多中东欧国家的金融机构是西欧国家金融机构的分支。“中东欧国家的经济问题比较容易受西欧国家影响,后者在遭遇经济问题时,曾从前者大规模撤资,引起中东欧国家金融市场动荡”。

或许,3月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捷克的访问可以为上述状态带来一些平衡。捷克媒体分析人士认为,此番访问所带来的经贸前景甚至会超过主流经济学家预期,而在刘明礼看来,以捷克为代表的中东欧国家也非常值得国际投资者关注。

他表示,中东欧国家经济形势从增长上表现出超越西欧国家的趋势,因为没有过多的福利体系约束,经济活力充足。此外,作为连接亚洲与西欧的重要经济走廊,原本中国与中东欧的合作就非常广泛。在现任总统米洛什·泽曼奉行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下,捷克是欧洲为数不多地能够独立发展对华关系的老牌工业国。

与大多数人对中东欧国家的经济落后印象不同,捷克从前奥匈帝国发展而来,有数百年经营重工业基地的经验,其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是欧洲主要工业国之一,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此次中捷高层交流,无疑会大大推进双方在经济领域的交往。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自由贸易区研究协调中心秘书长徐明棋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中捷关系更近一步,不仅有利于打开中国通向中东欧国家合作的突破口,也有利于推进中东欧国家经济更高程度融入国际社会。

中东欧国家的历史经历使得他们在融入西欧主导的欧盟经济模式中遇到一些问题,而该地区国家长期“向西方看”的态度,也没能为其寻找到满意答案。中国的许多出口产品具有比较优势,纺织、电子、成套设备等都可以为中东欧国家带来更多不同层次的选择。“该地区有些国家还没有完成工业化进程,而中国的某些成熟科技平台亦不失为良好合作伙伴”,徐明棋这样说。

2012年4月,首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在华沙举行,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16+1合作”应运而生。

此外,在拓宽与中国经贸合作方面,中东欧国家具备诸多优势。从地理位置看,地处欧亚大陆结合部的中东欧地区犹如枢纽,通过这一地区欧亚就可实现陆路连通,对欧亚以及欧中贸易和人员等跨境流动起到助推作用。从现实需求看,中东欧地区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和工业设备面临升级改造任务,而国际金融和欧债危机导致的资金不足让这一进程受挫,市场需求亟需释放。

如今,中捷已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6+1合作”也期待更多收获。

猜你喜欢
容克中东欧欧洲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英语文摘(2021年1期)2021-06-11 05:46:56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复兴中的欧洲有轨电车
新民粹主义:中东欧政治现象的解读
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后的政治新动向
中东欧政治体制转轨20年的得与失
2010年中东欧国家选举述评
欧洲面临42年来罕见动荡
环球时报(2010-02-25)2010-02-25 14: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