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强+秦梦琪
高大帅气,活泼开朗,白净的脸上时常泛着笑意,80后“小福尔摩斯”刘克武是济南刑警的一张名片——颠覆传统的侦查手段,运用现代科技,摸清一个又一个案件的命门。
刘克武现任济南市公安局历城分局刑警大队四中队副中队长,入警15年,一直冲在刑侦第一线,近年来历城区每一起大案的幕后,几乎都有他的身影。15年风雨与历练,亲历的种种凶险场面、生死考验,让他成长为机智豁达、经验丰富的刑警。
刘克武多次被上级公安机关嘉奖,荣获“十佳侦察员”“齐鲁先锋警员”“全省优秀人民警察”等称号,两次荣立三等功。参与侦破各类刑事案件4000多起,其中重特大案件500多起。
日前,本刊记者专访到这位刑警大队的“刀刃”,听他讲述案情一波三折后如何柳暗花明。
信息研判:一具腐尸与海量信息
2010年10月,济南市历城区华山镇某村一处临街的出租屋,一具高度腐烂的尸体横亘在刘克武面前。苍蝇乱飞,白蛆满地。
一切线索为零:技术手段无法辨认死者身份,死因不明,嫌疑人未留下任何痕迹。报案的房东老头老太太,租房时并未登记房客信息,平时也不来往,有一天实在受不了二楼传出的恶臭味,上楼查看,才发现尸体。由于时间过长,房东只知道房客是一位年轻小伙子,入住日期大概在8月份。
通过衣服辨认,房东只能确定死者并非租客。
消息传开,附近居民人心惶惶。接下来的走访、查看监控等传统侦破手段,没有找到任何线索。
无奈之下,一种全新的破案手段上演——多年后回忆起这起案子,这是刘克武将其定性为“‘信息破案的开山之作”。
“那时候刚开始推进‘信息研判工作,我们分析,租客在这里住过一段时间,肯定应该留下点蛛丝马迹,但找出来实在太难了。房东能回忆起的时间不确定,前后相差半个月,长时间段的时空条件模糊使信息研判工作举步维艰。”他和专案组同事在宾馆内租了一间房,电脑前一坐就是一整天,饿了吃碗方便面,困了就趴在桌上睡一会,盯着屏幕的眼睛累了滴眼药水接着干。
无数网状、线状的数据,在刘克武的大脑里汇聚。一个多月夜以继日的工作后,他们分析的数据多得令人难以想像。
如此海量数据,找出其中需要的几条简直是大海捞针。绝望之中,刘克武再次来到案发现场,与房东聊了一会后上楼,瑟瑟秋风中,木头门的破旧玻璃上的一张房地产海报吸引了他。
他赶紧找来房东,房东确定并非自己所贴,刘克武大胆假设,海报应该与租客有关。没想到,一张豪不起眼的海报,成为破案的关键。
走访房地产商后得知,此海报只在泉城广场散播过,且散播日期仅3天。“很可能嫌疑人或受害者在此期间到过泉城广场,将它带至租房中。”刘克武将海报当做条件,附加到之前做出的种种模型假设中进行筛选,最终得出两条信息。
1980年出生的刘克武,高大帅气,满脸阳光中透露出一股韧劲。一个多月的无头绪搜寻,对他来说堪称“幸福”,完全沉浸其中,“我不在乎加班,只觉得破案是水到渠成,过程就像玩组合游戏一样。得出那两条信息时,内心的感觉真的是难以言表。”
通过这两条信息,死者身份得以确定,嫌疑人刘某也浮出水面。
11月,在文化东路一个建筑工地,刘某被抓获。面对突如其来的警察,刘某的脸色瞬息变化。问他知不知道抓他的原因。他低下头说:“我没想到你们抓我这么迅速。”
将刘某押入警车,一瞬间,刘克武“感觉喜悦的心情像爆发一样,案情背后的酸甜苦辣被破案后的喜悦、成就感占领”。
其实,案情很简单,刘某和受害者是朋友,均无业,刘某本想带受害者一起抢劫,受害者不同意。一天,两人在出租屋里喝酒,刘某把受害者用电线电死,跟其姐姐打电话要钱。
直到破案后,警察找到死者的姐姐,她才一下子想起来,许多天前确实有一个人打电话给她,威胁要钱,而她并未当回事……
从此,“信息研判”在案件侦破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济南连续多年命案必破的利器之一。
与歹徒狭路相逢:机智勇敢的命运绝杀
面对危险果断应对,是一名刑警的基本素质。谈到这一点,刘克武想到了去年9月那个细雨绵绵的日子。
济南东部一起杀人案颇受关注——黑出租问题再次被推至风口浪尖。
9月11日早晨8点,为了赶时间,刚毕业没多久的年轻女孩小郑,雨中没有等来原本要乘坐的公交车,而是搭乘一辆恰好路过的私家车。正是这辆黑出租将她送上了黄泉路,上车后不久小郑便惨遭司机刘某杀害。
第二天上午,不到9点,唐冶附近合二村村民在一处田间地头发现一具女尸,女尸衣衫不整疑遭性侵。惊慌之下,村民立即报警。
当天正值周六,刘克武因处理一起案子已连续加班两天,刚刚回到家中,换下衣服准备吃早饭,突然接到电话,随即心里咯噔一下,丰富的办案经验告诉他,死者极有可能是前一天港沟派出所接到失踪报警的女孩小郑。他一边通知同事前往辨认尸体,一边赶赴现场展开调查。经同事确认,女孩正是21岁的小郑,死亡原因是机械性窒息。
刘克武皱了皱眉,嫌疑人光天化日下行凶杀人,作案手段残暴、令人发指。
当天上午,他与同事步行十多公里,在现场及嫌疑人可能经过的地方一处处调取监控,并在海量的视频资料中寻找嫌疑人的蛛丝马迹。凭借职业敏感性,在一帧帧的监控画面中,他发现了一辆灰色一汽威志轿车有重大嫌疑,“从力诺阳光科技园的监控录像来看,11日早晨,天下着雨,外出的市民一般打着雨伞,而小郑并没有带雨具。8点20分,小郑左手拎着一个白色袋子,右边肩上挎着一个单肩包,像往常一样,穿过马路,来到马路对面的力诺科技园站牌,等待公交车,23分25秒,一辆银色小轿车停在小郑旁边,视频显示司机刘某和小郑说了几句话后,小郑便上了车。”
下午3点,刘克武带领抓捕小组,身穿便衣赶往港沟某小区嫌疑人的暂住地进行走访调查,“在一栋居民楼下,我们发现了嫌疑车辆。恰在此时,一个小伙子从单元楼里出来,大步走向嫌疑车。”隔着几米远刘克武仔细分辨后,确定该男子正是嫌疑人刘某。
意外来的如此突然,本是排查确认嫌疑车,却巧遇嫌疑人露面。
“我正准备叫增援时,发现刘某欲驾车离开。机会稍纵即逝,如果此刻刘某驾车离开,有可能就此逃逸。”刹那间,刘克武悄悄从一侧快速靠近,准备控制嫌疑人。嫌疑人发现异常之后,当即奋力拒捕,与民警奋力厮打。斗争过程中,刘克武衣服被撕破、手腕被抓出血,仍紧紧控制住嫌疑人,与随行同事一起将其擒获。
经审查,嫌疑人供述了杀人抛尸的罪行:小郑上车后不久,刘某与她发生口角,恼羞成怒后停车将小郑杀害,把尸体抛弃在正拆迁的合二村。
此时,距离接到报警仅仅8个小时。
果断,并不只在于抓捕过程中的奋不顾身,随时面临的突发问题也可能将案情引向不同的道路。
2014年,历城区发生连续打孔盗窃原油案件,犯罪团伙手段之专业、设备之先进、形式之隐蔽,均为近年少见。2015年1月,山东省公安厅、济南市公安局开展打击涉油犯罪专项行动。刘克武调入专案组,对“油耗子”实施抓捕。
这伙“油耗子”反侦查意识极强,在多起案件中遗留痕迹少之又少。刘克武耐心地梳理一条条不起眼的线索,“刚开始,抓住一条线索开始做时,信息倒向一个有罐的大院,怀疑是藏油点后,却调查出仅为储存盐酸之用,推翻了前期大量工作。案件一度陷入困境,只得从头再来。”
后来,“油耗子”一条租房信息引起了他的注意。经过进一步研判,一个打孔盗油犯罪团伙浮出水面——“油耗子”在输油管道埋设处租用了多处院落,以此为掩护在晚上猖狂盗油。
为了落实证据,刘克武带领专案组在大院旁边的居民楼租住,展开24小时不间断守候、跟踪,吃住都在蹲守点,开始了为期47天的埋伏。
监控到油罐车的进进出出后,他查证到此处仅为收油者的大院,电话里的“油耗子”狡黠无比,交易非隐蔽,侦破工作一度陷入困境。
“我们采取乔装打扮跟踪的方式,秘密追踪运油车辆,以此寻找偷油源头。”油罐车每次出门,前有小车开道,后有私家车放哨。一天夜里,刘克武与同事驾驶私家车跟踪嫌疑油罐车,不料却反被专门放哨的私家车跟踪。在即将到达原油藏匿地点时,对方突然加速将车横在了刘克武的车前。
当时正处济南东北郊的一处村头,四下无人。对方车门一开,4名男子手持砍刀和长棍走了下来,喝道:“干什么的?”
刘克武处变不惊,走下车去,模仿外地口音说:“来附近干买卖的。”顺势为对方点上一根烟,拉起家常,询问出租厂房哪儿便宜。结果,不仅打消了嫌疑人的疑虑,还得到了嫌疑人籍贯、租房信息等重大线索。
以此作为突破口,结合监控与手机轨迹信息,刘克武带领专案组势如破竹,很快将这个长期疯狂打孔盗油、涉案上千万元的犯罪团伙一举端掉,抓获嫌疑人15名,破获打孔盗油案件20起,查扣6个储油罐、5处原油存销窝点。
偶发性的事情不可预料,抓人之前不可能想到所有情况,有时候自己也后怕。侦破一起伤害致死案时,刘克武一脚踹开嫌疑人躲藏的宾馆,将嫌疑人抓获。那把捅死人的刀子就放在一旁的桌子上,如果嫌疑人反抗,后果不堪设想……
热带雨林里的巅峰对决
“选择了刑警职业,就等于选择了危险,选择了奉献,”这位上学时就爱琢磨案子的80后侦探迷,工作后一直没变,十五年历练后成了破案的锐利尖刀,更是刑侦业务的行家里手。
2011年,全国公安机关开展缉捕逃犯的“清网行动”,当年10月,刘克武接到任务,与一名同事远赴云南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一个边陲小镇抓捕一名重大逃犯。
来到云南后,边境小镇交通不便,很多地方需要靠步行,刘克武的鞋底被山路磨透,裤腿被灌木划破。在去一些偏远的山村调查情况时,当地民警提醒他,在山中最好不赶夜路,因常有野猪等野兽出没,但为了赶时间,他全然不顾,饿了吃几口饼干,渴了喝几口溪水,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
得知逃犯的弟弟在一处橡胶林割橡胶时,刘克武一早就上山蹲在其窝棚旁做工作,夜色已深才下山,连续蹲守数天,终没有结果。
通过当地公安机关的协助,最终,刘克武确定逃犯在某地的一个城中村落脚。
“那里的城中村像一个小世界,里里外外均是房子,车根本开不进去。”就连当地公安都在摸排工作面前爱莫能助。刘克武不甘心就此放过逃犯,只得采用最笨的办法,将逃犯照片打印出来,“他是哈尼族,在我们看来,他们长相相似,很难一眼辨认。”晚上拿着照片,使劲往脑子里记,白天就蹲守在路口排查过往人群,一守就是三天。
第二天,一个外貌身形与逃犯极像的人出现了。刘克武的心不由自主“咯噔”一下,随即跟随其走进小胡同,不料那人消逝于一个拐角。第三天,此人再次出现在他的视野中,职业的敏感再次让他的心“咯噔”一下。为确认其身份,他突然大喊逃犯真名,只见逃犯应激反应似的答应一声,撒腿就跑。
这一次,逃犯没有逃脱。刘克武厉声说:“我们是济南的,知道为什么抓你了吧!”
逃犯就此束手就擒。
之后,他们乘坐三天三夜火车,押解逃犯回到济南。
出差期间,刘克武水土不服,接连吃了3天米饭后肚子腹泻不止。无奈之下,他宁肯一天两顿吃大桶方便面。此时,万里之外的家中,5岁的女儿生病高烧,90多岁的奶奶摔伤骨折。
车到济南,他惊喜的发现,眼中满含泪花的妻子抱着女儿出现在出站口。一旁是思念已久的妻女,一旁是被押入警车的逃犯,他流下了愧疚的泪水,心中又升起一股不辱使命的欣慰和自豪……
80后警察的互联网思维
并非所有案件破获都会带来喜悦,比如让刘克武至今揪心不已的小艾钰案——2013年5月12日,济南仲宫8岁女童小艾钰失踪,8天后证实被26岁同镇村民杀害。
“这个案子,前期毫无头绪,我们调取大量监控,分析了很长时间,最终才锁定一个骑电动三轮车的嫌疑人。”监控里,车斗内坐着一名小女孩,相貌穿着与被害人极为相似。民警顺线追踪,通过调查确定,开三轮车的男子为徐某,26岁,仲宫镇南侯村人。专案组立即围绕徐某展开调查,发现他已于案发后逃往齐河县,遂立即组织对其实施抓捕。5月20日,专案组在齐河县焦庙镇将犯罪嫌疑人徐某抓获。
据徐某交代,5月12日中午,他在仲宫镇龙山路某饭店吃饭,酒后欲寻找一女性实施犯罪,遂驾驶红色三轮摩托车寻找作案对象。后来,他发现了小艾钰,将其强行抱到车上。随后,徐某将被害人拉到一处树林实施猥亵,捡起路边石块猛砸小艾钰前额和胸部,致其死亡。
随后,徐某用毛毡将尸体裹覆,抛尸至二仙大桥下建筑垃圾堆旁。16时,徐某从家中携带镐和铁锹返回抛尸地点,将尸体转移至南侯村南的山上。19时,徐某给其父徐某某打电话,称开车撞死一小孩,要求其父帮助掩埋尸体。21时,两人将尸体掩埋。
“我亲自押着徐某去把孩子挖出来,8岁的小女孩,本来应该一米多的身高,却只剩下蜷缩的一点点……”作为一个同龄女孩的父亲,刘克武的心里充满了愤怒,“嫌疑人被抓获,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内心里一直在纠结。案件的侦破很成功,但结果却不圆满。”
他叹一口气:“案子破了,给家人一个交代,也算是安慰吧。”
在警校上学时,刘克武就喜欢鼓捣电子产品,爱琢磨事情。他的偶像是美国华裔犯罪学专家李昌钰,这位著名的“当代福尔摩斯”,善于抓住一个个普通的线索,深入问题的机理,追索事实真相。
2001年,刘克武来到历城刑警大队工作,如今他已是公安中的刀之刃、剑之锋,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不断翻新的犯罪手段,他潜心钻研,不断摸索与创新,善于排列、组合案件可能性,先后总结出“串、比、查、控”“时空轨迹重合”等技战法,在侦查破案中,运用科技手段极限缩短民警接收线索数据与抓捕行动之间的时间差。
每有大案、要案需要侦破,都能看到刘克武身影。“让克武到专案组”,已成历城分局领导碰到疑难案件时挂在嘴边的话。每一次参与重大案件侦破,刘克武都沉迷其中,对他来讲,案情的扑朔迷离、迂回轮转像一双手,推动他拨开迷雾,一探究竟。